书城成功励志决定一生的66条职场警示
32095400000039

第39章 不善指导员工!

心合力搞好生产,但员工这种心理趋向,还不能直接达到企业家所期望的凝聚状态,还需要其他因素来驱动,因此管理者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千万百计地消除工作中的“冷落”感与不安定感,努力建设和协的企业组织。

下面向读者介绍一些指导员工的技巧。

工作目标是工作的源动力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仅学习前辈或上司的管理方法是不够的。为了处理日趋复杂的工作以及活用职业教育技能,要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勇气,让新的工作方法付诸实施。因此,拟定每一个员工的工作目标是个先决条件。假定企业总目标是事业的营运,那么每个员工工作目标的设定应该均与此有关。为了实现目标,在日常业务活动中,实行培训是最有效果、最合理的方法;而每个员工所达成的目标,总合起来就是一个部门所要达成的目标。

根据目标开展在职培训,培训前的员工与培训后的员工情形,如下表所示。

与原来的员工比较,培训后的员工显然较有活力,且有积极工作的意念。

培训后的员工比较有信心和勇气,行动的意念很强烈,期待目标胜利达成,喜欢向艰巨的目标挑战,而且求取成果的回馈。他们时常将自己置于被评价的立场,尤其是喜欢进行自我评估,随时对自己的业绩加以评价。

帮助“非活力性的员工”,经过培训后能有所改变,使其成为“有活力的员工”,就是职业教育训练的第一个目标。

训练员工善于思考的能力

员工的类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好像以雷达确定方向似的,管理者说一,绝不敢二,这是永不进步的类型;另一种是用旋转仪来决定方向的类型,这种人能察知管理者的期待,然后做出比预期更好的效果,这种人才是“有希望”的人。

一个人如果自始至终,以“主体性”和“创造性”来从事工作,十之八九都会进步的。所谓“主体性”,就是将一件工作自始至终当作自己的责任,运用“内省思考”来圆满达成。而“创造性”就是在工作上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发挥独特的能力。身为管理者,如果能让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不仅可以恢复思考的能力,而且也可以恢复自我。

启发员工设定适宜的目标

只有在员工具有自我启发意念时,实行职业教育训练才最具成效。要使员工有自我启发的意念,必须先让他们选定自己的业务目每一个员工在经过谨慎思考之后,会拟定自己的业务目标,然后努力完成它。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成为具有“内省思考”与“创造性”的人。这就是职业教育训练的目标。消除苟安度日的消极思想,培养有思考力和创造性的员工,就会使企业成为有活力的企业。

标,目标明确之后,要怎么做才能达成这个目标,答案自然就会出来。此时再让他们编拟自我启发计划,管理者只要按照计划加以适度的关切,员工就会自动进行自我启发了。

要不断扩大员工职务的范围

企业对全体员工的期待,是每一期工作的质和量都能按照预定目标完成。当然,对员工的培养与其工作及成果有直接的关系,所以管理者必须努力掌握每一个员工的“适性”(比较适合哪一种工作),不断地扩大员工的职务范围。同时也要从完成短期目标有特殊表现的员工中,择优进行长期培养。换句话说,不要把员工塑造成“追随型”或“古板型”,应该诱发他们的创造性,把他们培养成为新的开拓者。

让企业员工围绕制定的总目标努力

职业教育训练若不考虑总目标的统合体制,效率必定不佳,甚至是一种浪费。指导每一个员工顺利达成目标是管理者的任务,但必须将这些努力的成果,统合成公司总目标的一环,才算真正地完成了任务。而要完成这个任务,身为管理者,必须先了解自己的管理目标是什么?完成工作的方法及时限为何?时时了解现况,掌握进度,也只有管理者最了解对员工成果的要求,从而能对他们进行指导。

大部分人可能会认为,所谓的竞争对手就是同一种产品的生产者或销售者。不过,这是一种不全面的、错误的认识。实际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