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二十四节气养生与食疗
32076600000045

第45章 时令果蔬谷排行榜

西葫芦

西葫是南瓜的一种变种,果实长圆形,绿白花,嫩时可作蔬菜。原产北美的墨西哥地区,十九世纪中叶,上海郊区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有小量种植,现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我国北方各省种植较多。西葫芦以皮薄、肉嫩、味鲜香爽口,深受人们的欢迎。

西葫芦质地鲜嫩,含有多种的营养素,具有除烦止渴、润肺止咳、清热利尿、消肿散结的功能。对烦渴、水肿腹胀、疮毒以及肾炎、肝硬化腹水等症具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中医认为西葫芦具有清热利尿、除烦止渴、润肺止咳、消肿散结的功能。可用于辅助治疗水肿腹胀、烦渴、疮毒以及肾炎、肝硬化腹水等症。

蕨菜

蕨菜属凤尾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蕨类植物种类繁多,可食用的蕨类叫蕨菜。蕨菜先开花后生叶,春季采摘,广泛生于各地的山林中间,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及西南各省区的山地、草坡、阔叶林间空地或针叶阔叶混交林地及林缘。在海拔200~1800米的高山地带常有野生。

蕨菜营养丰富,清香爽口,风味独特,并具有药用滋补功能,被誉为“林海山珍”和“山菜之王”。现有人工栽培,并出口日本及东欧各国。

蕨菜中所含蕨素对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可清热解毒,杀菌消炎,可应用于发热、湿疹、疮疡及肠风热毒等病症。并且,蕨菜所含的某些有效成分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纤维素能促进胃肠蠕动,有利下气通便,可防止便秘;蕨菜能清肠排毒,可治疗泄泻痢疾及小便淋漓不通。

苋菜

苋菜原本是一种野菜,苋科苋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开绿白色小花,茎为绿色或暗紫色,俗称“人青草”。苋菜内含有丰富的铁、钙等矿物质,故适宜贫血,骨折之人食用。并且,苋菜能清热利窍,滑胎易产,故适宜孕妇临产时食用,与马齿苋同食更好;也适宜产后瘀血腹痛时食用。

世界各地都有苋属植物的分布。中国有苋属的13个种,栽培的少数种主要分布在中国和印度。中国自古栽培苋菜,在中国汉初的《尔雅》中称为“蒉,赤苋”。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苋菜分为白苋菜及红苋菜,是春季主要蔬菜之一。

蚕豆

蚕豆为豆科植物蚕豆的成熟种子,因豆荚状如老蚕,又成熟于养蚕季节,故名蚕豆。蚕豆有健脾益胃,利小便,止血的功效。主治脾胃不健,膈食,水肿,小便不利,吐血,胎漏等。蚕豆在八月份下种,十一、十二月生长的嫩苗可以吃,它的茎呈四方形,中间是空的。叶子的样子像饭勺头,靠进叶柄处微圆而末端由较尖,面向阳光一面呈绿色,背着阳光的呈白色。一根茎上生三片叶子。二月开花像豇豆花。四川蚕豆最多。

蚕豆内的蛋白质含量仅次于大豆;碳水化合物仅次于绿豆、赤豆;脂肪含量少;粗纤维的含量也较高。此外,还含有磷脂、胆碱、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和钙、磷、铁、钾、钠、镁等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

青鱼

青鱼属鱼纲鲤科,体大呈圆筒形,尾部侧扁。背面及体侧上半部青黑,腹部乳白,各鳍均灰黑。栖息于江河湖泊中下层,多在河床深处过冬,以蚌、蚬、螺、虾为食料。

青鱼与草鱼、鲢鱼、鳙鱼,合称为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上海有适用青鱼肝制成的传统名肴“青鱼秃肺”,由于油而不腻,嫩如猪脑,加上有养肝明目、强身健体之功效,所以历来受到中外人士的喜爱。

青鱼肉嫩味美,刺大而少,可红烧、红焖、糖醋、清蒸,若切段薰制则别具风味。如取青鱼1000克。洗净在鱼面划数刀,以猪油煎至金黄色。投入切成方丁的水发冬菇、冬笋各50克,加葱、姜、黄酒焖片刻。再放酱油、白糖、味精、清水,以文火烧10分钟,将鱼盛入盘中。最后以旺火将锅内的余汁同湿淀粉搅匀,出锅浇在鱼上,淋上麻油,撒些青蒜,则成名肴老烧青鱼。

枇杷

枇杷为蔷薇科枇杷属,常绿小乔木,树高3~5米,叶子大而长,厚而有茸毛,呈长椭圆形,状如琵琶。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就以同音命名,沿用至今,通称为枇杷。枇杷是我国江南特有的一种水果,当果实成熟时,枝头硕果累累,像是金果结满枝头,故又名金丸。

枇杷营养丰富,据科学家们分析,鲜果肉中含有苦杏仁甙,仅次于杏仁的含量,是抗癌的有效物质。另外,还含有适量的有机酸,能够刺激消化腺的分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还能止渴、解暑等。

枇杷的果实与叶片均有药用价值,但相比较而言,叶片的药用功能更为广泛。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枇杷叶,治肺胃之病,大都取其下气之功耳,气下则火降,而逆者不逆,呕者不呕,渴者不渴,咳者不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