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二十四节气养生与食疗
32076600000044

第44章 常见病谷雨调治法

谷雨节气以后是神经痛的发病期,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等,也是胃痛、胆囊炎、痈之类的疾病多生发时节。在这里提醒朋友们一旦发病不要紧张,可根据不同的病因,对症治疗。在此,我们为大家提供如下几类疾病的调治方法:

胃痛

春季气候变化大,如果身体不能适应这一季节的气候变化,或是饮食不当都易使肠胃受损。所以这一时期也是胃病的易发期。

佛手茶

用料:鲜佛手12~15克。

制用法:将佛手洗净切片,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每日2剂。

功效:芳香理气,健胃止呕,止痛。

适应症:肝胃气痛(包括慢性胃炎,胃神经痛等)。

大茴香酒

用料:大茴香9克,黄酒适量。

制用法:将大茴香加酒煎服。每日1~2剂。

功效:行气暖胃,调中止呕。

适应症:胃气痛。

萝卜生姜汁

用料:萝卜、生姜各适量(萝卜10份,生姜1份),食盐少许。

制用法:将萝卜、生姜洗净捣烂,取汁,加食盐调匀,每服150毫升,每日2~3次。

功效:宽中下气,和胃止痛。

适应症:胃脘部阵发剧痛,腹胀等。

老姜红糖膏

用料:老姜、红糖各60克。

制用法:将老姜洗净,捣烂取汁,隔水蒸沸,加入红糖令溶即成。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温中散寒,和胃止痛。

适应症:胃寒疼痛。

胆囊炎

大多数胆囊炎的发生,都因胆囊内存在着结石,阻塞了胆囊管,使胆汁排出不畅,继而发生细菌感染,形成胆囊炎。春季也需多注意也类疾病的调治。

蒲公英汤

用料:鲜蒲公英60~90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5日为1个疗程。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适应症:急性及亚急性胆囊炎,肋间痛、寒热、呕吐、便秘。

茵陈蒿玉米须汤

用料:茵陈蒿、玉米须各30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利湿,消肿。

适应症:胆囊炎,胆结石。

李子粥

用料:李子120~150克,大米100克。

制用法:将李子洗净,去核切块,加入将熟的大米粥内,再煮数沸即成。每日1剂。

功效:清肝涤热,生津利水。

适应症:胆囊炎,肝硬化腹水等。

泥鳅方

用料:活泥鳅2条。

制用法:将泥鳅洗净,用刀取其背上之肉,切块,生吞服,以温开水送下。每日2~3剂。

功效:温中益气,祛湿解毒。

适应症:急性胆囊炎。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面部一定的部位出现阵发性、短暂性剧烈疼痛。本病多发生于面部一侧的额部、上颌或下颌部。疼痛常突然发作,呈闪电样、刀割样难以忍受。春季如感受风寒之邪,会客于面部经络,致使经络拘急收引,气血运行受阻,而突然疼痛。

当归酒

用料:当归50克,白酒500毫升。

制用法:将当归浸入白酒内,密封贮存,每日摇荡1次,15日即成。每服15~20毫升,每日2次。

功效:补血,活血,止痛。

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核桃白糖酒

用料:核桃仁5枚,白糖50克,黄酒50毫升。

制用法:将核桃仁捣烂,与白糖、黄酒共置锅内,煎沸即成。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补肾强腰,健脑。

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丹参粥

用料:丹参30克,粳米50克。

制用法:将丹参水煎取汁,兑入已煮熟的粳米粥内,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

功效:活血祛瘀,止痛。

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茄根防风桃仁汤

用料:茄子根15克,防风、桃仁各12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行气活血,散风消肿。

适应症:三叉神经痛。

面神经麻痹

面部神经麻痹又叫面瘫,该病起病急骤,其表现为口眼歪斜、言语不清、口角流涎等,中医称之为中风。现代医学认为该病是由于脑血管阻塞、面部血液循环不畅、患部神经传导失调所致。在冬季及冬春之交气候变化无常、忽冷忽热的时节易因风寒之邪侵犯面而发病。

鳝鱼血外用方

用料:鳝鱼鲜血适量。

制用法:将鳝鱼血涂于面部,左歪涂右颊,右歪涂左颊,每日2~3次。

功效:通血脉,祛风痹。

适应症:颜面神经麻痹,口眼喁斜。

千金子外用方

用料:千金子5粒,米醋适量。

制用法:将千金子研为细末,以米醋调匀,敷于患处。每日1~2次。

功效:逐水消肿,杀虫。

适应症:面神经麻痹。

马钱子外用方

用料:马钱子适量。

制用法:将马钱子研为细末,加水调湿,摊于纱布上,敷于患侧面部。7~10日换药1次,连续使用直至病愈。

功效:散血热,消肿,止痛。

适应症:面神经麻痹。

痈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由多个疖融合而成。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医称为疽。颈部痈俗称“对口疮”,背部底部开始。

野白菜外用方

用料:鲜野白菜(江南野菜,又名白地黄瓜、黄瓜菜等)适量,食盐少许。

制用法:将野白菜洗净切细,加食盐少许,捣烂后敷于患部。每日2~3次。

功效:清热解毒,排脓消肿。

适应症:痈疽疔疮

番薯外用方

用料:番薯(又名甘薯、白薯)适量。

制用法:将番薯洗净捣烂,敷于患处。每日2~3次。

功效:止血,止痛,防腐,消炎。

适应症:痈、疮溃烂疼痛出血。

赤小豆外用方

用料:赤小豆、蜂蜜各适量。

制用法:将赤小豆捣碎,研为细末,以蜂蜜调涂患部,干即更换。

功效:清热解毒,润躁消肿。

适应症:痈肿,热疖。

绿豆汤

用料:绿豆150~200克。

制用法:将绿豆加水煮汤服用。每日1剂。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适应症:痈肿热毒,发热尿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