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二十四节气养生与食疗
32076600000018

第18章 附:雨水起居宜忌

雨水时节要“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即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使生命过程的节奏,随着时间、空间和四时气候的改变而进行调整,使其达到健运脾胃,调养后天,延年益寿的目的。

雨水季节,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这种变化无常的天气,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及至心神不安,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对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为了消除这些不利的因素,除了应当继续进行春捂之外,应采取积极的精神调摄养生锻炼法。保持情绪的稳定对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至于“春捂”,指的是不要突然减衣的意思,而并非如现代人所认为的,要随着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古人并不认为穿得多会对身体有好处,恰恰相反,却认为“重衣厚褥,体不劳苦,以致风寒之疾。”告诉人们,穿得太多,盖得太厚,身体不运动,使人机体免疫能力下降,才会使风寒入侵人虚弱的体内,最终形成疾病。

在《养性延命录》中有述:“重衣厚褥,体不劳苦,以致风寒之疾。厚味脯腊,醉饱厌饫,以致聚结之病。美色妖丽,嫔妾盈房,以致虚损之祸。淫声哀音,怡心悦耳,以致荒耽之惑。驰骋游观,弋猎原野,以致发狂之失。谋得战胜,兼弱取乱,以致骄逸之败。盖圣贤或失其理也。然养生之具,譬犹水火,不可失适,反为害耳。”告诫人们疾病往往是由于每天被世俗所累、为情欲所动,而导致身体空虚所致。古人认为人在身体虚弱的时候便是有病了,只不过因风寒暑湿等气候变化而使病症明显地显现出来了。如《养性延命录》中说:“人不知道,径服药损伤,血气不足,肉理空疏,髓脑不实,内已先病,风寒酒色,以发之耳。若本充实,岂有病乎!”此种论断,确为对养生的精辟论述。

另外,我国古代养生术中很重视房事与气候及自然现象的关系,如《养性延命录》中说:“消息之情,不可不知也。又须当避大寒,大热、大雨,大雪,日月蚀,地动、雷震,此是天忌也。醉饱,喜怒忧愁,悲哀恐惧,此人忌也。山川神祗,社会稷井灶之处,此为地忌也。既避此三忌,又有吉日,春甲乙,夏丙丁,秋庚辛,冬壬癸,四季之月戊已,皆王相之日也。宜用嘉会,令人长生,有子必寿。其犯此忌,既致疾,生子亦凶天短命。”“初看这些文字,我们会感到这不过是迷信而已。仔细一想,却发现很有道理,因为自然界的变化,尤其是一些不常见的自然现象,对人体的生理与情绪都会有很大影响,而夫妻之间美满的性生活,却需要一个温馨安静的环境和双方恬静温和的情绪,房事时双方情绪过于激动、紧张或郁闷、烦躁或恐惧、不安,不但会影响房事质量,而且会给身心带来疾病。所以我们不得不惊服古人在房事研究的成就,竟然在几千年以前,便已经明白自然现象、气候与人的情绪对房事的影响!

雨水节气中,应尽量不要在“倒春寒”时进行房事,因为即使进行房事时是在温暖的卧室,不会受到寒风的侵害,可是房事会消耗人体大量的能量,当人在出门时,便不免要受到寒流的侵袭而得病。

我国古代房事养生中,讲究性交中不能泄精,并且研创出很多使男子交而不泄的方法。如《仙经》上说:“男女俱仙之道,深内勿动精,思脐中赤色大如鸡子,乃徐徐出入,精动便退,一旦一夕可数十为之,令人益寿。男女各息,意共存之,唯须猛念。”便是告诉人们,性交中要想不泄精,动作便要缓慢,并且将意念引导至脐中,感觉此处有一个如鸡蛋大小的红色气团,当快要泄精时便停止性交。其实这也就是现在医学上治疗男子早泄的意念转移法。由此可见这套功法还是具有一定科学性的。此功法尤其适合老年人的房事生活,因为老年人体质虚弱,用此法进行不泄精的性生活,即丰富了生活,又保养了身体。确实很实用的。不过,文中说“一旦一夕可数十为之,令人益寿”的说法,恐怕就得因人而异了,似乎对老年人还是很不适合的,因为不泄精的性生活也如同劳作一样,应当“劳作适度”才符合养生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