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宋王朝之赵家天下
32051900000038

第38章 求和使者,患难皇帝

赵氏家族的新政权在应天府成立了,但赵构这个“中兴之主”有名无实,父兄被掳的奇耻大辱都无法激起他对金人的仇恨,无论胜负如何,他只是一味地投降求和。历史安排了一个谈“金”色变的君主来承担抗金御侮的使命,留给后人的,便只是读书人的一声长叹。

大观元年(1107年)五月,赵构生于东京(今河南开封)大内。宣和三年(1121年),封为康王。次年,赵构正冠于文德殿,赐字德基,出宫住进了自己的王府。赵构天资聪明,博学强记,读书能一日背诵千言。

宋高宗像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七日,金兵逼近东京。钦宗赵桓立即召见时为康王的赵构,授以军前计议使,去金营求和。金大将斡离不攻大宋京城未下,便想给宋使来个下马威,在谈判桌上得到更多的便宜。只见其营帐内外兵士环列,刀枪林立,一派杀气。见到这般阵势,参与谈判别张邦昌吓得魂飞魄散。赵构知道这不过是试试自己的胆量,没有什么了不起,于是就从容不迫地从刀枪下走进了金营。

二月七日,钦宗赵桓下诏割三镇与金人,由肃王赵枢代替康王赵构为金朝人质,赵构与张邦昌一同被放还。当赵构策马驰出金营后,金兵统帅斡离不知道刚才离去的是康王赵构,遂懊悔不已,急忙派兵追赶,但赵构早已去之夭夭。斡离不觉得目的基本达到,也就退兵北去。

赵构返回京城后,肃王赵枢已去金营为质。钦宗赵桓见金兵退去,认为赵构此行劳苦功高,遂任其为太傅。就在赵构出质期间,种师道、姚平仲、范琼、马忠等各路兵马相继至京师,援兵已达20余万,士气稍振。钦宗赵桓感到城下之盟有失体面,于是,一面将主和大臣李邦彦等人一一罢免,一面下诏各路勤王部队固守三镇之地,分兵袭击金军。十月,金兵力攻太原,宋朝军民虽英勇作战,终因寡不敌众,太原陷落。

同年十一月,金兵再次兵临东京城下,赵构只得再次出使金营议和。途中,宗泽力劝赵构勿蹈肃王赵枢前辙。恰在此时,汪伯彦送来急信,说和议已失时机,赵构惊出一身冷汗,急忙返回相州。没过几天,割地使耿南仲来相州求见赵构,说京城已危在旦夕,皇上令其尽起河北诸郡兵马入援。赵构得了圣旨,立即与耿南仲联名揭榜,招兵买马,组成了勤王军。很快,宗泽、梁扬祖等将领也先后率兵马来会,兵威稍振。

金兵攻陷东京外城之后,金兵统率斡离不逼迫钦宗派人立即召回康王赵构。于是钦宗给赵构下诏云:“金兵攻城未下,正在谈判议和。康王和诸帅屯兵原地,不要妄动,以免不测。”赵构不敢直趋京师与斡离较量,他命宗泽率万人进军澶渊驻扎,谎称大元帅在军中,而自己却和汪伯彦等人望东平而去。宗泽在开进澶渊途中,与金军交战多达十三次,均获胜。

赵构在东平驻扎了一个月后,又转到济州(今山东巨野)驻扎。但他不敢与金军较量,故而按兵不动,使各路勤王兵也不得靠近京师,眼睁睁看着金军攻入京城中。

金兵见汴京城军民已失去抵抗能力,赵构的勤王军又不敢交战,消灭北宋的时机已经成熟,就先后把宋徽宗、宋钦宗拘留在金营中,接着金主又下诏废宋徽宗、宋钦宗为庶人。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七日,金人立张邦昌为伪楚皇帝。北宋由此灭亡,赵氏家族的统治也暂告一段落。

金兵俘虏徽、钦二帝及在京城的赵宋宗室北去后,赵构另立小朝廷的机会来了。在这场空前浩劫中,赵氏宗室只有两个人幸免,一个是宋哲宗的废后孟氏,另一个就是当时尚出使在外的康王赵构。伪楚皇帝张邦昌迫于宋大多数旧臣僚的压力,不得已迎哲宗废后孟氏入居延福宫“垂帘听政”,自己退位,仍称太宰,“大楚”傀儡政权仅存三十二日。孟氏因为是宋哲宗的废后,在宫廷的玉牒中没有位号,在金兵围攻开封时恰巧又住在自己的私邸中,所以在金兵按玉牒俘虏宋朝宗室时得以幸免。张邦昌把她请出来主持朝政后,她就派人奉“大宋受命宝”,到济州劝康王赵构登基。

接到孟皇后,派人送来的传国玺,赵构知道自己成为徽宗诸子中唯一没有被俘虏北去的亲王,最有资格登上皇位,于是,他移师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于靖康二年五月初一,在应天府天治门登坛受命,即皇帝位,下诏改元为“建炎”。这样,政权又重新回到了赵氏手中。赵构大赦天下,张邦昌及其所辟臣属也概不问罪。同一天,元佑皇后孟氏在东京宣布撤帘归政。赵构登基称帝,历史进入了南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