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宋王朝之赵家天下
32051900000030

第30章 影子皇帝的复仇始末

哲宗赵煦在高太后的影子下生活了18年,他亲政后,努力摆脱高太后的阴影,施展自己的抱负。他对元佑大臣的憎恨之心也开始付诸于行动。然而他在复仇的同时,却使家族统治走向了歧途。

元佑八年九月,垂帘听政长达十年之久的高太后终于撒下手中的权力归天了。但是,她在临终之际还对赵煦说:“先帝后悔变法,为此甚至流出了眼泪,这件事情我是非常清楚的。老身死后,一定会有很多的人蛊惑皇帝,你一定不要听他们的。”同年十月,18岁的赵煦开始了亲政。

赵煦亲政之后,翰林学士范祖禹连上几道奏折,请求皇帝能够坚持元佑时期的政策。但是,赵煦连理都不理,并且不顾元佑大臣的阻止,提拔了原先伺候他的几个宦官。正当赵煦为朝廷缺少和他意志相投的大臣而苦恼时,吏部侍郎杨畏上书说:“神宗更法立制以垂万世,希望能研究新法来继承。”于是,赵煦召见杨畏,问他先朝旧臣谁可以起用,杨畏就举荐章悼、安焘、吕惠卿、邓润甫等人,并且讲了宋神宗建立新政的本意和王安石变法的益处。赵煦很是信服,当下就任命章悼为资政殿学士、吕惠卿为中大夫、李清臣为中书侍郎、邓润甫为上书右丞。

三月,考试进士策问,李清臣出题,大致问的是元佑更化之举为何产生了种种弊端。苏辙上疏攻击,认为已经推行了九年的政治不可轻易地更改,赵煦大怒,罢苏辙门下侍郎,出知汝州。进士由杨畏复考,结果,原先列为上等的支持元佑政治的考生全部降为下等,而主张熙宁、元丰变法的则擢居前列。从此,继述神宗新法的舆论传播开了。

不久,赵煦就将元佑九年改为绍圣元年,正式打出了继承宋神宗事业的旗号,从此国事大变。十几日间,变法派分子很快回到了朝廷。范祖禹由于反对用章惇,被罢免翰林学士职,右相范纯仁辞官出知颍昌。章悼为相,蔡卞、蔡京、林希、黄履、来之劭等都入朝任要职。吕惠卿知大名府,又转知延安府备西夏。变法派在哲宗赵煦的支持下,再度掌握政权,展开对保守派的反击。

公元1094年七月,御史中丞黄履、张商英、来之劭等上疏,论司马光擅自更改先朝之法,实属叛道逆理,罪名昭著。于是,赵煦就追夺司马光、吕公著死后所赠谥号,毁坏了为他们立的碑;而同属保守派的吕大防、刘挚、苏辙、梁焘等人也被贬官。随后,赵煦下诏:“大臣朋党司马光以下,各以轻重议罪,布告天下。”章惇列举了文彦博以下三十人,揭榜朝堂。次年八月,赵煦又下诏:吕大防等永远不得任用及恩赦。范纯仁上疏,请将吕大防等原放,赵煦非常生气,范纯仁因此落职,徙知随州。

1097年,赵煦再次追贬司马光、吕公著及王岩叟等已死诸官。吕大防、刘挚、苏辙、梁焘、范纯仁等流放到岭南;文彦博由太师贬为太子少保。

元佑时史官范祖禹、黄庭坚等修神宗实录,有意地篡改事实,随意地诋毁新法。赵煦命蔡卞(是王安石的女婿)重修神宗实录。蔡卞依据王安石的《日录》和有关纪录核对,查出篡改诬陷事迹。范祖禹、黄庭坚因此降官,遣外州安置。

以章惇为首的变法派再度执政后,在排挤保守派的同时,逐步恢复新法。公元1094年四月,依据神宗元丰八年条例,恢复了免役法,并改定免役法剩钱不得超过一分(元丰时限二分)。公元1095年,恢复青苗法,董遵等大臣建议,青苗禁止胡乱的摊派,只收一分息。公元1097年,恢复置市易务,用现钱交易,收息不过二分,不许赊欠;同时复行保甲法。公元1098年,章惇主持编定常平免役敕令成书,颁行全国。大抵在此几年间,新法只是恢复到王安石罢相后元丰时的状况。变法派虽然再起,但并没有能够朝着打击大地主、大商人的方向,再向前进。而且免役法恢复时,规定各地豪强地主大户出免役钱在一百贯以上者,每一百贯减三分。像这样的变动,便对大地主有利了。

就像保守派一样,当共同的政敌没有了的时候,变法派内部也出现了分裂。宰相章惇原先主张将文彦博以下三十人都流放到岭外,但中书侍郎李清臣对此却持异议,以为流放累朝元老,将使舆论震动,不利于朝廷和社会的安定。赵煦采纳了李清臣的建议,重罪数人,其余不再问罪。这样,章悖和李清臣就开始不和。

公元1097年,李清臣被弹劾,出知河南府。此外,张商英与来之劭也不和,开封府官说张商英曾派人谋害来之劭,张商英因此贬官外出。杨畏在元丰时是变法派,元佑时曾一度依附吕大防,高太后死,他最先主张复新法。右正言孙谔说杨畏是“杨三变”,杨畏因此落职。孙谔论免役法,主张兼采元丰、元佑时期的政策。蔡京说孙谔想要给元佑大臣申辩,孙谔又因此罢职。

曾布在王安石初次罢相时,即上疏攻击市易,与吕惠卿、章悖分裂。公元1094年六月,曾布被任为同知枢密院事后,向赵煦攻击吕惠卿,说吕惠卿不能在朝,吕惠卿因此始终任外官。曾布又攻击章惇引用小人,“专恣弄权,日甚一日”,并攻击章惇任用吕升卿、周秩、林希等变法派。

公元1099年,曾布更进而指责章惇、蔡京对元佑党人处理过分,是“报私怨”。曾布在哲宗朝虽属变法派,却反复无常,恶意攻讦朝廷众臣,所起的破坏作用,是极为严重的。变法派再起,势力本来就薄弱,内部一分裂,势力就更加削弱了。所以,这个时期的变法派并没有真正起到对宋朝有利的作用。

高太后听政时,一手包揽政务,赵煦备受冷落,形同影子。赵煦亲政后,努力摆脱高太后的阴影,施展自己的抱负,却在25岁时早逝,留下了许多遗憾。哲宗赵煦在位只有16年时间,但这短短的16年,却使北宋党争达到了最激烈最残酷的极点,无论是元佑更化,还是绍圣亲政,从神宗时起就支持变法和反对变法的大臣们互相攻击,甚至将普通的政见之争上升为意气之争,从而使北宋的政治走入了歧途,于国无益,于民无益,为后世所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