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无需太苛求
32050500000045

第45章 放下自尊,虚心接受别人建议

很多人不能接受别人的建议,因为他们觉得放不下面子。

无论学习、工作还是生活,我们常常会有与人意见、想法不一致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多数人都会有一种强烈欲望: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不管自己的观点的对错。可是,却有很多人即使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准备了好几大块砖头厚的资料,与对方争得面红耳赤,但最终也未能将对方说服,反而使得对方对自己产生厌恶心理。

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先生曾说过:“如果你辩论、争强、反对,你或许有时获得胜利,但这种胜利是空洞的,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了。”此话可能说得有些过于绝对,但也有一定的道理,与人争辩、作对,最起码的也会暂时让别人有些反感。

著名心灵导师戴尔·卡耐基先生的著作《人性的弱点》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年轻人去银行开户,但是他拒绝填写银行需要的相关资料。

银行职员并没谈及为什么需要这些资料,客户为什么必须填写这些资料。相反,他仔细询问这位客户需要什么,并同意了客户的一些要求。同时,银行职员告诉这个年轻人,这些他拒绝回答的资料,其实也不是非填不可。但是,假定遇到意外,他是不是愿意银行把钱转给他所指定的亲人的账户呢?

“是的,当然愿意。”年轻人马上就做出了回答。

“那么,你是不是认为应该把这位亲人的名字告诉我们,以便我们及时地按照你的意思把事情处理好呢?”

“是的!”客户再度回答。

最终,客户不仅填写了所有资料,还和这位银行职员成为了好朋友!

由此看来,无论你是否想听取他人意见,来完善自己的观点,还是想去说服别人,让别人与自己站在同一条战线上,或是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我们都应该首先停止争论,谦虚地听完对方的意见与想法,要有虚心的态度,先接受别人的建议。其实,当我们认真听取他人的建议的时候,对方自然就会对我们有一种好感,愿意与我们沟通,对我们敞开心扉。我们要时刻地明白,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只有不断地从别人的见解中汲取合理、有益的成分,以弥补自己的不足,才能减少失误,取得成绩。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既有自己的长处又有短处。无论是在事业还是在婚姻中,如果能找到与自己在能力上形成互补的人,一起工作或生活,会使双方的关系更加融洽,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传说普罗米修斯创造了人,又在每个人脖子上挂了两只口袋,一只装别人的缺点,另一只装自己的缺点。他把那只装别人缺点的口袋挂在胸前,另一只则挂在背后。因此人们总是能够很快地看见别人的缺点,而自己的缺点却总看不见。自己的缺点自己是很难看见的,所以需要有人经常不断提醒。当别人指出你的不足时,你应该虚心接受。

中国古代有很多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君主。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明君,他在国家管理上有一句至理名言:“广开言路,虚心纳谏。”李世民每做一件事情,都要认真听取大臣们的不同建议,然后再制定一个圆满的计划。

李世民曾经问魏征:“人怎样才能不被骗?”

魏征回答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唐太宗听了以后,认为十分有道理,就把这句话牢记在心中。

唐太宗与魏征,一个国王、一个大臣,在彼此合作的17年中,魏征提了几百条意见,唐太宗大多都采纳了。唐太宗在《贞观政要求谏》中这样评价魏征对自己的批评:“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衰;以人为镜,可观得失。”成为流传至今的一句处世名言。

唐太宗的虚心纳谏,使他提高了执政能力,很好地维护了其封建统治,才有了“贞观之治”的局面。历史上,齐威王善于倾听邹忌的意见,以致于“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假若刘邦不听萧何的荐举,韩信不得拜将,何以有汉家邦国?如果赵奢不听许历的建议,何以能在领兵救韩中挫败秦军夜袭的阴谋而大败秦兵?

封建帝王将相尚且有许多人懂得“兼听”的重要,我们更需要听听别人的见解,其实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我们才能改变自己的恶习,才能发现那些潜伏的危险,不要因为别人的地位卑微或者文化程度等不如自己便听不进去。古语说得好:“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偶有一得。”高山自有高山的巍峨,细石自有其独到的玲珑,相得益彰,互补方能全美。

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我们连不同的建议都听不到了,恐怕我们的人生也到达了失败的极点。正如法国思想家卢梭所说的:“一个人犯错误,不是因为他不懂什么,而是因为他认为自己什么都懂。”

当听到别人在谈论我们的缺点时,或别人向我们提建议时,不要急于辩护,让我们放聪明点,更谦虚一点,我们可以大度地说:“如果让他知道我其他的缺点,只怕他还要批评得更厉害呢!”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人们总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见解也许是对的,也许是错的,但无论怎样,只有用谦虚的态度听取每一个建议,才能最佳地对待和处理每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