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最想问的60个心理问题
3205000000083

第83章 父母为何不理解我喜欢歌星(6)

⊙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青少年偶像崇拜和榜样学习的共同之处在于对偶像或榜样的社会学习和依恋,其中包含了对崇拜对象的心理认同、行为模仿和情感依恋三个要素。青少年以人物为核心的依恋和社会学习方式来接受其崇拜对象,则他们很有可能被理想化,成为高不可攀的人物,结果榜样功能无限缩小,偶像功能无限扩大;如果青少年以特质为核心的依恋和社会学习的方式来看待其崇拜对象,则他们很有可能被榜样化,成为自我成长的坐标人物,结果使偶像功能无限缩小,其榜样功能无限扩大。

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一个以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号召的偶像年代,雷锋、保尔?柯察金、“铁人”王进喜、焦裕禄、邱少云等是这一时期偶像的代表。他们身上无私奉献、为国家牺牲小我、艰苦奋斗的精神感动了几代人,成为几代中国青年人学习的榜样,并成为那个时代的历史标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偶像可分两种:一种是传统的社会道德楷模,他们当中有身残志坚的“中国保尔”张海迪、救火牺牲的少年英雄赖宁;另一种则是在各行各业取得辉煌成就的成功人士;同时,港台娱乐明星也大量涌入内地,邓丽君、周润发等深入人心,影响了当时的青少年,形成了早期的明星崇拜。

偶像通过揭示其个人奋斗与事业成就的一面来强化青少年的榜样学习意向,这不但可以拉近偶像与其“粉丝”的心理距离,也可使青少年变偶像崇拜为理性思考,关注成功人物的内心世界,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的理念、气质、性格,这才是对偶像的正确态度。榜样教育应主张采取的是一种“大禹治水”的智慧,不是去堵,而是去疏导,偶像崇拜是可以转化为榜样学习,并可通过偶像认知榜样化推动青少年的心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