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最想问的60个心理问题
3205000000080

第80章 父母为何不理解我喜欢歌星(3)

在青少年時期,人们从自我的迷茫状态中走出來,需要通过对一些偶像的依蛮來实现对自我的确认和定向。在此当中,遥亲感的建立常可给青少年带来一种近似童话世界的精神满足,青少年的自我成长需要有这样的精神体验来梦幻自己未来的情感生活和事业发展。但其情怀也常会使青少年沉缅于对其偶像的种种遐想,对他(她)产生一种近似狂热追逐和迷恋,把他(她)看成是世上最完美的人物。与此相反,即亲感却随着遥亲感的出现而变得越来越淡漠,此时青少年对父母的依恋会越来越注重相互間的关心和爱护。由此,即亲感也越来越失去其原有的作用和影响力。

换言之,遥亲感完全是一种自我陶醉似的情感体验,它给人的满足恰恰在于其假想性和虛幻性。而即亲感正是因为太真实,太贴近而无法使人产生遥亲感中的那份蒙胧感和陶醉感。所以说,青少年之追星,本质上也是在寻求遥亲感的满足。此時此刻,人们才会有那种“隔着距离看,朦胧才是美”的感覺。

然而,正如偶像崇拜是青少年自我成长中的一个阶段性、过渡性现象,少男少女对偶像的遥亲感也会随着岁月的流失而渐渐淡漠下来。随之而起的是对自己生活中的可以看得见,说得话,牵得手的情侣之即亲感的建立。这是实实在在的相亲相爱,当中不许存有任何的弄虛作假。到那時,再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当初单相思过的偶像,大男大女们不禁会感到有几许好笑,几许自嘲,甚至几许惆怅,几许无奈。

自嘲也罢,惆账也罢,对昨日星辰的单相思,独厢愿,都是自我成长中的一个里程碑,都记录了对当初天涯海角的一段心迹。作为当事人,既然是青春无悔的事儿,也有所谓无所谓了。而作为父母,也不必大惊小怪,喋喋不休的。

理智看待青少年追星

有心理学者指出,青少年的追星行为有如“青春痘”,是青春期不可避免的现象。青少年成长之际,社会角色意识开始觉醒,非常渴望得到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而明星受公众追捧、风光无限,往往成为青少年模仿的榜样。通过模仿明星的服饰、爱好、习惯,想象自己也像那个被人喜欢的人,借此获得满足感;因为喜欢明星而喜欢自己,因为有一群人都喜欢某个明星,因而获得自信与归属感,是青春期孩子特有的心理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