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最想问的60个心理问题
3205000000079

第79章 父母为何不理解我喜欢歌星(2)

所以,但愿你不用再为这事痛苦。父母不理解孩子也不是很少见的事。现在不妨问问你自己:你是不是能真正理解父母反对你喜欢歌星的理由呢?理解之后你会不喜欢歌星吗?也许,你的父母早就理解了你,但他们就是忍不住要反对你的爱好而已。因为他们在你这个年龄也有过的崇拜和迷恋,而年龄的增长自然会让当初的喜好烟消云散。也许等你当了父母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追星心理从何而来

夏兰的痛苦道出了追星族的一个共同烦恼——爱无回报难自拔。

不知从何时起,一个偶像的出现,尤如天空中浮过一道彩虹,突然占据了少男少女的整个情怀。于是乎,什么“爱意绵绵,情思切切”, “天地悠悠,有情相守”,“你是风来我是沙,缠缠绵绵绕天涯”之类的句子不再是文学描述,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体验。但是,爱也温馨,情也真切,不可改变的事实是这一切都是单相思,独厢愿。于是,痴男痴女们千万次会问:远在天边的你,知道我为你付出的这一切吗?

那么,爱无报,情无应,为什么还要“我心依旧,爱无止境呢”?痴情男女们就是不明白: 自己是中了什么邪,怎么这样自讨苦吃还心甘情愿?

对此,心理学的答案是:青少年的自我成长需要遥亲感,以弥补即亲感的不足。

具体地说,遥亲感泛指青少年对个人心目中高度理想化、浪漫化的偶像所建立的一种特殊的情感依恋。這种依恋本质上是一种间接的、虛幻的、一厢情愿似的情感交流。它具有非对等性、非接触性和非互惠性等特点。它不因少男少女与其偶像之间有无任何实际接触而改变其依恋程度,也与偶像的性別无绝关系。可惜,青少年時期遥亲感的建立,常会使少男少女对其偶像产生一种自贬式依恋。它具体表現为:越是迷恋一個偶像,就越感到自己的渺小和无能。

另一方面,即亲感泛指青少年对身边人物所建立的亲密关系,这些人物通常包括当事人的家人和亲朋好友。即亲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情感交流,它具有对等性、互惠性和频繁接触等特点。较之遥亲感,即亲感的表现和交流更自然、更实惠。它真实于现实生活,无任何虛幻的成分。正因为如此,即亲感的交流参杂了各种情感体验,这当中既有正面的情绪体验,也有负面的情绪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