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最想问的60个心理问题
3205000000164

第164章 我为何这么无聊(2)

刚开始来的时候,对学校,班级的活动还挺有热情的,踌躇满志。满以为可以过一个丰富多彩的大一,哪知没多久,就兴趣大减,似乎看破红尘,什么大学活动,尽会骗我们这些大一的小喽罗!什么锻炼能力,真正锻炼的是一群只会拍马屁的学生会!

“一年级娇,二年级挑,三年级找不着,四年级跳”这句话被作为四年大学生活的写照似乎有些夸张,但确实点出了如今一些大学生因目标缺失而存在的通病。在大学之前的任何一个学习阶段,学习的目标都是升学。而进入大学后,目标的多样性就呈现出来了:就业、考研、出国……不同的发展目标需要不同的知识积累和实践准备。

许多高校学生走入校门之前,对大学的环境、条件、师生关系、人际气氛以及未来前景都怀有一种美好的憧憬,入学后,经常发现理想和现实差距比较大,因而感到苦闷和迷茫,找不到人生的目标。

离开了父母的约束,没有了应试压力,时间多了,空闲多了,自由多了,却不知道该怎么支配。这可能是高校学生目标缺失现象的直接原因。

如何确定人生目标

其实,大学生在大一感觉没有人生目标是很正常的事,对我国大学生而言就更是如此。

这个世界上,只有极少数人是在很小的时候就确立了人生目标的,而绝大多数人则是在青春期时(12—21岁)开始思考并寻找人生目标,并在青春期结束时才确立它。现行教育体制使得青少年都把“考上大学”这一阶段性任务或目标当做了人生目标,根本无暇思考人生问题,因而上大学后失去方向。

所谓“人生目标”是指一个人对自己一生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整体规划,其中包括了人生理念和很多阶段性任务或说短期目标。人生理念如“充满幸福感地与他人共同创造并分享生活”。阶段性任务或说短期目标则包括:考上大学,把大学上好,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回报父母和社会,创建自己的事业,再如建立家庭,养育后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