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最想问的60个心理问题
3205000000160

第160章 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怎么办(5)

几个星期之后,我就要进入耶鲁大学法学院了,不知会结识什么样的人,经历什么样的事。我能找到自己的性格优势吗?我能重整旗鼓,给自己的大学划上圆满的句号吗?

我——全世界最悲伤的词语。”

和希拉里一样,青年时期的大学生,总是在努力地寻找自我。但是社会的多元,以及大学生所具有的普遍心理特征,使得他们在不依靠外界帮助的情况下难以探求到答案。我们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样的工作,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拥有什么样的生活。其实,大学生一旦思考成功,自我同一感得以确立,个体对自身有了充分的了解,能够将自我的过去、现在、将来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定自己的理想、价值观,并对未来的发展有自己的决断,那么迷茫感就会随之消失,然而很多大学生历时四年都没能完成自我同一感的确立。接下来,我们将从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大学生寻找自我过程中的障碍。

(2)挫折后的消极自我防卫与低成就动机

现行的教育制度采用的主要考核形式是笔试,笔试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笔试指导下的教育培养的主要是学生的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至于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难以顾及。因此大学生靠自己的力量理性分析自我和社会,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的可能性较小。同时,高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心理咨询工作做的还很不够。在国外,每1000名大学生就有一名专职心理辅导员,而在国内,每5000名大学生都没有一名心理辅导员。目前全国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尚不足3000人。全国1000多所大专院校,只有30%建立了心理咨询机构,每所学校专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往往只有几名,难以满足需要。自身思考能力不高,缺少必要帮助,大学生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遇到了障碍。

同一感确立的障碍使大学生遭遇了挫折。在心理学中,挫折既可以被看成是一种外部障碍,也可以被看成是个体对这种外部障碍的反应,比如消极的情绪反应。挫折后的行为可能表现为消极的心理自我防卫方式,产生逆反心理和厌世情绪,放弃寻找自我的过程,保持着一种缺失学习和就业目标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