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最想问的60个心理问题
3205000000154

第154章 我嫉妒朋友怎么办(5)

第二,家长的性格特点及教养方式。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社会意识、道德观念首先通过家庭影响儿童性格的形成。父母对孩子言传身教,赏罚褒贬,他们的世界观、信仰、思想、作风、接物待人的态度对具有高度模仿性而缺乏选择性的儿童来说,起着性格上的奠基作用。一个人如果从小就生活在“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家庭里,接受父母所谓“为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的教育,以“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雪”为人生信条,那么,在这种环境里成长的人,必定是心胸狭隘的。所以,许多学生的性格完全是父母性格的翻版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三,认识上的挫折经历。中学生阅历浅,经验少,生活条件优越,成长过程顺利,平时受父母保护较多,缺乏社会生活的锻炼,缺乏独立思考、计划、安排的机会,初次遇到问题,容易把问题想得过于简单,把解决问题的过程想得过于顺利,以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姿态参与实践,免不了出现冒似“果断”的言语和行为。由于缺乏深思熟虑,做出的决定虽快不准,带来挫折和失败。中学生经验的缺乏,认识的偏激,情绪的冲动又使其把一时的挫折和失败无限夸大,出现“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态,变得顾虑重重,畏首畏尾。再遇问题,则把事情想得过于困难、复杂,对自己的能力估计不足,对事情感到无能为力。而平时养成的事事争第一,处处要赞誉的好胜心理又使其在害怕老师的失望、同学的嘲笑和家长的斥责的同时,不得不打肿脸充胖子,其结果必然是紧张、焦虑、甚至恐惧。有一项调查结果也说明了这一点,对全国近3000名大、中学 生的调查发现,42.73%的学生“做事情容易紧张”,55.92%的学生“对一些小事情过分担忧”。 这都说明了学生由于见识少、阅历浅、认识偏激,把挫折、困难扩大化,导致害怕失败的脆弱、狭隘心理。

狭隘心理自我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