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
32041100000011

第11章 一套理论——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

近年来,贵阳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采取了一系列符合经济、社会、环境、民生协调发展规律的措施,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贵阳在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实践中创造性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为贵州省乃至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生态经济理论

生态农业

发展生态农业,务必做好规划。

城市建设,一般比较注重规划,有总规、有详规。但在农业工作中,规划是个薄弱环节,随意性很强。因此,发展生态农业,必须重视农业规划,把配套的基础设施、要发展的优势产业带和要布局的产业园区考虑清楚、研究透彻,安排进规划盘子。在规划编制中,一要贯穿生态文明理念,二要紧密结合各地实际。要把规划做深、做细、做透。更重要的是,规划制定之后必须要严格执行。贵阳市在全国较早开始制定生态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而且强调,生态农业规划在产业发展方面具有引导性,但在基础设施等方面却具有强制性。

发展生态农业,务必抓好龙头。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发展生态农业的关键所在。为了解决禽蛋供应问题,贵阳市下了很大的功夫,搞过蛋鸡养殖小区,发动农户饲养蛋鸡,但是很快问题来了,单家独户的小生产不但产量有限,没有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价格稍有变化,生产就难以为继,而且防疫也是一个大问题。因而,发展生态农业,要抓好龙头。总体上,贵阳龙头企业少、规模小、带动性不强,而贵阳的招商引资主要是工业和服务业,应该加上农业龙头企业。在相关规划中还提出,要多引进大企业、好企业,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扶持政策,帮助这些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用地、信贷、市场开拓等难题,使他们尽快做大做强。

发展生态农业,务必执行标准。

生态农业从生产环境的选择,到生产过程、产品采摘加工储运等各环节都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标准。抓标准,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抓好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二是加强农产品认证体系建设,三是加强农产品标准监督管理体系建设。要建立农业质量标准信息传播网络和质量公告制度,向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发布农业、农产品质量动态信息,接受社会监督。要加强农业系统管理人员、质量监督和技术推广人员质量标准化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同时,强化政府执法职责,积极开展重要农业投入品和产品质量的监督检验、统一检查和市场抽检,逐步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控制,使标准化工作真正起到指导生产、规范市场、引导消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保护农民利益的作用。

发展生态农业,务必培养人才。

生态农业是农、林、牧、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农业,必须有强大的人才队伍作支撑。目前贵阳事业单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少,很难满足正常指导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下大功夫研究打破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人才瓶颈,把人才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解放思想,超常规培养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经营管理人才。以前,我国采取“从公社招生,毕业后回原社队当社员”的办法,培养了不少适用技术人才,现在也可以采取类似办法。

按照“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要求,以保护生态为前提,加快发展规模农业和设施农业,补齐贵阳“三农”工作的短板。重点是用好“扩大开放”关键一招,引入优质外部资源,参与本地农业产业竞争,壮大现代都市农业规模,改变“小园区”、“小作坊”的局面。要坚持“深化改革”这一根本途径,提高政府的引导、调控、指挥能力,建立并发展乡镇和农村集体经济,开展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要坚持“实事求是”这个根本原则,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致富、生活改善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多部门协调联动,加强和改进农村治理,坚决消除农村乱搭乱建行为。要围绕工业化和城镇化这个根本途径,通过发展实体经济和推进城镇化,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可持续发展致富的问题。

生态工业

大调整——加快结构调整步伐。

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化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推手,顺势而为,大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危机危机,危中有机,不调整就是“危”,大调整就是“机”。要适应发展形势,踩准“点子”,加快结构调整步伐。首先,产业结构要大调整,由偏重调到轻重协调发展;其次,产品结构大调整,由初级调到精深;第三,布局结构要大调整,由分散调到集中;第四,所有制结构要大调整,由国有经济占大头调到民营经济占大头。

调整结构,关键是抢占先机,占领制高点,如果老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见子打子,就没有出路。象棋大师与一般棋手的区别,就在于后者只能看到一两步,而前者能看到五六步、六七步。结构调整要有超前眼光,走一步看三步、看五步。

大开放——在更高的平台上参与竞争。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日益成熟的大背景下,任何一个地区孤立地发展,都不会有大出息。“困难困难,困在家里总是难;出路出路,走出门去才有路。”只有在开放的条件下,才能汇聚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各种要素,为我所用。只有在开放的格局中,才能在更高的平台上参与竞争,激活创造的渴望和创新发展的智慧。中国的机会很多,世界的机会更多,只有开放才可能分享这些机会。不搞开放,不充分开放就会坐失良机。可以说,拒绝开放就是拒绝发展。

大开放,首先要体现在思维方式上。核心就是要学会算账,要学会算大账、长远账、全局账,不要算小账、眼前账、单项账。大开放,要体现在政策服务上,核心是要全方位营造适合企业发展壮大的良好政策环境。大开放,要体现在放开搞活上。企业成长除了靠企业家之外,最根本的是靠良好的制度环境,政府不引导不行,市场机制不发挥作用也不行,关键是找到政府引导和市场选择的最佳结合点。

大实干——不当“二传手”,不当“扣球手”。

贵阳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要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振兴工业经济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抓工业的干部必须切实转变作风。首先思想要刻苦,要有全局性、战略性思维,超前谋划关系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做到分析问题有深度、抓工作有力度,不做“井底之蛙”;其次工作要刻苦,必须扑下身子,不能只当“二传手”,不当“扣球手”,要具体研究每件事的目标、要求和责任,并使之落实。对于重要工作、关键环节,领导干部要亲自动手、亲自推动,一竿子插到底。

大升级——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突破口。

高新技术产业是引领实体经济优化升级、高端发展的核心,是推动城市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积极引进配套产业项目,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幅、提高增加值;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注重智力引进、团队引进、技术领军人物引进,推进产业、科技、金融等要素的融合式发展,让更多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规模化。

专栏

全省最大民营大数据中心一期在筑投运

摘要:2014年6月14日,贵州省最大的民营大数据中心——贵州翔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大数据中心一期正式投入运营。翔明科技大数据中心一期机房位于贵阳高新区,分为4个机房模块,可供使用机房总面积为2000多平方米,拥有383个数据服务器机柜。目前,该数据中心一期机房内的一半以上服务器机柜已被预定或投运。

资料来源:《贵阳日报》2014年6月15日

实现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是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的核心课题之一。现代制造业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一个城市的产业体系要强,离不开现代制造业的强力支撑。要把现代制造业做大做强,又要保护和发展好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就必须在产业政策上做足文章,从重工产品向精细化延伸,从单一产品向多领域拓展,最大限度地处理好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需要强调的是,贵阳目前正在全力发展大数据产业,表明贵阳已经找到了生态文明与科技创新的结合点,找到了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建设生态文明的一条新路。

现代服务业

发展旅游业,关键是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

发展旅游业,关键是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休闲度假旅游是未来旅游发展的趋势所在,与观光旅游相比,休闲度假旅游是一种高端旅游方式,旅游消费支出大得多,对旅游经济的带动作用也大得多。围绕发展休闲度假旅游,首先要下更大的力气宣传“爽爽的贵阳”,提升城市旅游品牌;其次要下更大的力气改善交通条件;最后要下更大的力气提供优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提升景区档次、品位和服务质量。发展会展业,关键是要长期坚持。

发展会展业,已经成为很多城市的发展战略重点。一个城市选择会展品牌,必须与发展产业、拉动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这样的会展才是可持续的、有生命力的,不会因领导的更换而更换,不会因领导注意力的转移而转移。一个城市会展品牌的建设没有10年、20年的努力是不可能成熟的。因此,贵阳市的会展品牌需要一年一年地积累、提升、发展、成熟。

发展金融业,关键是要做好顶层设计。

金融是现代产业的核心要素。贵阳要把金融工作放在城市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以金融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尽快着手贵阳金融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形成适度超前、符合客观需求的金融业发展体系,努力将贵阳打造成为中国西部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利用贵阳与北京开展战略合作的重大机遇,强化与北京同城化资本市场的对接,充分利用北京金融资源优势促进贵阳金融业发展。

整治服务业发展软环境,关键是要严肃认真对待。

各级各部门的负责人要当好“保姆”,为企业提供快捷服务、“一站式”服务、全程服务。特别是工商、税务、公安、城管、环保、规划、商务、房管、国土、电力、金融等职能部门,要主动提供服务。整治服务业发展软环境,就是要拿出开展“严打两抢一盗,保卫百姓平安”专项行动那样的力度,整治推诿扯皮、办事拖拉、吃拿卡要等行为。要通过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让外来投资者即使在贵阳举目无亲,无任何关系和背景,也能凭自己的本领、靠遵纪守法经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长成参天大树。

生态文化理论

深入开展生态良心和生态责任教育

通过学校教育、干部培训、市民讲座等各种渠道,通过文艺作品、群众文化活动等各种载体,进行绿色消费意识和适度消费意识的教育,实施生态保护意识和生态创造意识的教育,努力把生态良心、生态责任意识渗透到市民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的方方面面。要通过生态文化教育,强化、丰富和提升“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贵阳精神。

有效打造生态文化艺术精品

在贵州、贵阳这样相对欠发达的地方,更需要发挥文化精品力作“精神原子弹”的作用。贵阳市要在打造文化精品上狠下功夫,特别是对于一些具有鲜明贵阳“味道”的影视题材。正在筹拍的本土题材的电视剧,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确保拍出贵阳特色,拍出历史韵味,拍出民族风情,让人看了以后,就产生想到贵阳看一看、走一走的念头。

广泛开展“绿丝带”志愿服务活动

一个城市要有一种灵魂、一种精神,志愿服务就是这种灵魂、精神的体现。贵

阳市在2008年应对百年不遇的特大凝冻灾害期间开展了“绿丝带”互帮互助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把“绿丝带”所体现的互信、互助、互爱精神,推广到全体市民当中,推广到社会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使之成为一种风气,以此来丰富和发展有贵阳特色的生态文化。贵阳生态文化的建设要积极探索,建立广大市民定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机制,使志愿服务活动在贵阳蔚然成风,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浓厚氛围。

生态社会理论

紧扣一个核心。要把推动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打造贵阳社会建设工作升级版的核心,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把握三个关系。要统筹处理好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的关系,处理好党政“指挥”与社会“合唱”的关系,处理好深化改革与法治保障的关系。

健全五大体系。即要健全民生保障体系,在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上有新突破;健全基层治理体系,在筑牢“网底”上有新进展;健全社会协同体系,在形成大治理格局上有新成效;健全公众参与体系,在营造和谐社会氛围上有新变化;健全制度规范体系,在推动社会治理法治化上有新形象。

生态制度理论

拿起法律武器治理和保护“两湖一库”

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是贵阳人民三口宝贵的“水缸”,然而近年来污染严重。其污染程度让人感到惊心动魄、痛心疾首而又忧心忡忡。其实,“两湖一库”的污染现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对这种严重程度、恶化的趋势要么麻木不仁,要么高高挂起。治理“两湖一库”要真正像爱护、保护自家“水缸”一样,下最大的决心,花最大的力气,采取最硬的措施彻底解决好,这就必须拿起法律武器。

依法治理“两湖一库”,特别要强调增强法治意识、规矩意识,让法律法规真正成为碰不得的“高压线”。一是要建立健全法规,二是要成立环境保护法庭,三是要加强环保法制教育。

生态文明立法要在纠错上有创新

生态文明立法需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大胆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规范的企业、个人行为,突出地方特色和针对性,严格规范那些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中企业、机构、个人存在的尚构不成犯罪但确实是陈规陋习的行为。

确保生态法规制度得到刚性执行

建立起完善的法规体系只是第一步,更为关键的是要严格、有效地执行。要让生态文明法制体系真正像火炉子一样,谁碰谁被烫,没有特权,没有例外,使每个人都敬畏法规、尊重法规,自觉在生态法制体系的约束下行动。一要加强宣传教育,让尊重、遵守法规成为贵阳人的一种内在品格;二要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将执行生态文明法规的全过程置于监督之下;三要狠抓严厉惩处,尤其是基层执法部门,要敢于“亮剑”,不光要采用行政处罚的方式,更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充分发挥环境保护法庭的作用。

下重手、出重拳严查生态腐败

破坏生态,在生态治理和保护方面不作为、乱作为等生态腐败是一种新型腐败。要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弘扬生态廉政文化,以解决“四风”问题为聚焦点,以“五大禁令”的出台为契机,加大生态环保腐败案件的查处,抓好边查边改、立行立改。腐败案件查办工作,要下重手、出重拳,保持高压态势、形成有力震慑;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坚持抓早抓小,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早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