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
3203800000008

第8章 人性之爱欠精髓,同时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5)

这种情势的出现,对中国家庭教育的损害是极其严重的。因为在这种补偿机制的作用下,我们的家长不再依据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来完成对孩子的培养,反过来,家长们所采取的教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带有着明显的情绪化特点,由此教育出的孩子,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3.自立是成才必由之路

自立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更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终其一生,可能只是一个悲剧。

——陶行知

对于当下的中国孩子而言,想要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立足,绝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想要让我们的孩子在长大之后,拥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就必须让孩子从小跟上社会的节奏,从小学会一种“竞争中求生存”的本领。

这也就是说,对于家长而言,其育儿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沿着自强、自立、自主的思路,将一个“自然人”,培养成为一个能被社会所接纳的“社会人”。

毫无疑问,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达到自立自强的目标不仅意味着完成自身的成长使命,同样还具有社会学与生物学上的双重意义。

对于一个社会而言,其能够循序渐进发展的动力,在于不断有新生的社会成员作为补充,在这个补充的过程中,新社会成员在完成自立自强目标的同时,也将社会责任逐渐接替到身上,从而达成社会的更新换代。

从生物学角度上来说,这个道理就更加简单,我们在电视中可以看到,那些新生的幼崽,一生下来就要挣扎着学会自己行走,在一定阶段必须学会自我寻食,这正是自立的最好印证。而假如一个种群繁衍出来的后代,无法做到自我生存,那么这个种群也就自然失去了后续的发展空间,等待其的结果,唯有在不断衰败中走向覆灭。

由此,我们就找到了孩子成才的必由之路,或者说是孩子成才的必要前提——自立!

反观当下众多中国家庭,由于人性之爱严重缺乏精髓,导致溺爱因素在家庭教育中大行其道,从孩子一降生开始,我们的家长就为其包办一切,于是,就在这种大的氛围下,许多孩子慢慢由反抗逐渐变得顺从,以至于习惯起来,最终形成了依赖性,失去了吃苦耐劳的自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