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
3203800000067

第67章 教育朝令夕改,缺乏目标的远景性(5)

事实上,当一个人在心理层面拥有了以上素质时,也就意味着他在心理层面上超越了普通人,拥有了更为强大的能力,从而使其眼光远大,思想开阔,意志坚强,历史证明,大凡成功者,无一不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

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的时候,便应当注意对孩子心理层面的磨砺,而非计较一城一地、一朝一夕的得失。

然而,出于对教育目标的模糊认识,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正有许多家长忽略了未来人才的标准,使得我们的家庭教育呈现出许多问题。

3.家庭教育的一贯性

只有家长在教育观念上协调一致,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

——佚名

在我们的家庭中,在对教育模式和教育方向的认识上,我们的家长往往存在着一个极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中国的家庭教育,往往很难表现出一致性和连贯性。

我们知道,对于孩子的教育而言,必须要明确一个远景式的教育目标,然后就这个目标分时期地为孩子设立阶段性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家长必须保持观念、方法上的一致与连贯,由此,才能够确保孩子沿着设定的目标循序前进,最终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

然而,在中国的许多家庭中,特别是在那些三代同堂的家庭里,由于家庭成员的层次不同,与孩子的情感程度不同,血缘关系不同,以及每个成年人的思想、性格、教育水平的差异,造成了孩子的要求、教育态度很难保持始终如一。

我们常常看到,当爸爸要求孩子崇尚简朴的时候,妈妈却出于亲子心理,往往为孩子进行奢侈性的消费;父母不允许孩子多吃零食的时候,祖辈却出于疼爱之情,随便买东西给孩子吃,一方要求孩子严格要求自己的的时候,另一方却任由孩子放任自流……

除此之外,由于家长往往在社会阅历、思想方法、知识层次、教育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对子女的教育也不能保持一致;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当父母想要对孩子加以管束、批评的时候,孩子却在祖辈那里寻找到庇护;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父母双方也常常是一个管教,一个袒护;一个批评,一个安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