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
3203800000006

第6章 人性之爱欠精髓,同时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3)

于是我们看到,一个12岁的孩子,竟然不知道怎样剥皮吃熟鸡蛋,因为剥鸡蛋皮的工作从来都是父母代劳的。

一个7岁的孩子,屡屡花钱雇用同学来为自己写作业,代替自己值日。

一个已经升入大学的男孩,盖的被子竟然有四层,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不会自己洗背面,而是由母亲每个月来取走一层,洗好后再来为其换上。

在一个小学二年级区区30人的班级里,每天上学由专车接送者,竟然达到了28人之多。

一位处于花季之中的女孩,只因为父母未能满足其去香港看明星演唱会的愿望,便从高楼之上舍生一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样的现象绝非个案,甚至于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成为常态,而这种种令人瞠目结舌的事实,无不反衬出一个问题:

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家长给予孩子的人性之爱,由于欠缺了最重要的成分,已经在悄然之间错位,而这种错位的爱,正是造成今日广大中国家庭教育失败的原因。

当我们了解到这一问题的时候,就意味着我们探寻的开始——对于父母给予孩子的爱而言,其真正的精髓究竟应该是什么?

2.爱的精髓

每一个独立了的儿童,他们懂得自己照顾自己,他们不用帮助就知道怎样穿鞋子,怎样穿衣服,怎样脱衣服,在他的欢乐中,映照出人类的尊严;因为人类的尊严,是从一个人的独立自主的情操中产生的。

——蒙台梭利

对于爱的精髓,几乎每一个家长都存在着自己的理解。

在有些家长看来,爱的精髓就在于真心付出,以自己对子女的怜爱之心,做出真正的自我牺牲;在有些家长看来,爱的精髓意味着全力以赴,以自己的全部能力,来满足孩子的种种需要,尤其是物质生活的需要和欲望。

其实,当我们透过这些说法,看到万千中国父母奉献的同时,也看到了中国家庭教育上出现的重大缺失:

所谓爱的精髓,其实很简单,它只是一种爱的正确表现形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