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
3203800000039

第39章 人生观教育扭曲,成为变相拜金主义的诱发因素(6)

曾子其人,是孔子门下的一名弟子。根据历史典籍的记载,一次曾子的妻子出门,她的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于是曾子的妻子就哄他说:“你在家等着,回来后杀猪给你吃。”

妻子本是随口一说的话,而孩子却信以为真。当妻子回到家中时,发现曾子正在磨刀准备杀猪,便连忙劝阻说:“我说杀猪是哄孩子的。”曾子回答道:“小孩子判断与思考能力,一切都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给予的正确教导,假如现在欺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父母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相信父母。”

这个小故事,正是著名的“杀猪教子”典故。其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就在于在我们的传统教育思想中,存在着对诚信教育的深刻认识。

可以说,诚信作为人类最宝贵的一类品德,并非是来自先天。一份好的诚信习惯与品德,往往是在长期的家庭教育与生活实践中形成的,而这就要求我们的家长在孩子面前必须表现出应有的诚信,即使在点滴小事之上,也要成为孩子心目中诚信的楷模。

假如我们对当下社会风气有所感悟,就会知道缺乏诚信,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发展的痼疾。而作为孩子行为上的导师,在家庭教育上培养诚信,则是我们每个家长都必须重视的事情。

4.物质阴影下的心理贫困

当人们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时,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

——德西

当家长将物质刺激手段引入家庭教育中时,带来了另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那就是孩子的心理贫困。

所谓的心理贫困,指的是孩子在长期物质刺激下,在心理上出现的失落现象。

根据心理学研究显示,当人们在进行一项自己喜欢的活动时,其内心自然会产生愉快的感觉,这种感觉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内感报酬。

在这个时候,如果有人为其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那么不但不会使参与者产生更高的积极性,反而会使活动对他们的吸引力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