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
3203800000027

第27章 心灵关怀缺失,扼杀独立人格成长(10)

孩子的成长过程,同时也是他们独立的过程。

这种独立主要体现在精神层面,当孩子开始成长时,就已经开始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过程,大到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小到对自己的喜好,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其结果就是在各个问题上倾向于自己做主。

由于孩子和家长在对待社会、人生的观点和态度上存在着差异,矛盾就不可避免了,其结果往往是令双方都倍感痛苦。

在家长看来,孩子的许多行为都是幼稚甚至愚蠢的,因此,出自于对孩子负责的态度,对于这样的行为无不给予坚决的打压。然而,我们的家长没有想到的是,这些看似幼稚的行为,往往却是孩子内心身处想法的反衬。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看一下下面这个故事:

曾经有两兄弟在同一连队中服役,其中一个在战斗中被敌军子弹击倒,逃回的一个则向指挥官请求,允许他返回去找他的兄弟。

指挥官说:“他可能已经死去,你冒生命危险去带回他的尸体也没有什么用。”

再三恳求,指挥官终于答应了。当士兵背负其兄弟回到部队后,受伤的兄弟死去了。

于是指挥官说:“你看,你冒了生命危险,但是却毫无结果。”

士兵回答道:“不,我做了我想要做的事情,而且我也得到了回报,当我爬过去抱着他的时候,他说:‘我知道你会来的,我就是觉得你会来的’。”

读完了这个故事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呢:在某些时候,你就像是故事中的指挥官,而孩子就像是故事中的士兵呢?

在许多家长看来,自己的孩子就像故事中的士兵一样,总是喜欢去做一些看上去很愚蠢的事情,然而正是这些蠢事,却代表了孩子们的个人志趣与个人意愿,当孩子独力完成了这些所谓“蠢事”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他们获得了心灵上的满足,而家长对于孩子意愿的压制,则无异于对其意愿的漠视,志趣的扼杀,进而形成了持之日久的心灵暴力。

这种心灵暴力的表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大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