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
3203800000022

第22章 心灵关怀缺失,扼杀独立人格成长(5)

其次,想象力的保持难度,也决定了它的珍稀。

根据科学调查显示:人的想象力随着年龄增大而降低,想象力最强的人,往往是幼儿园中的小朋友。

当一个人的想象力被摧毁后,尽管他的智力可能毫发无损,但是决定想象力的好奇心、以及敏锐的观察能力却远非培训所能造就的,我们绝难想象,一个已经成年,为世事所累的中年人,仍然能够保持高昂的好奇心,以及对周边事物的浓厚兴趣。

毫无疑问的是,想象力是人对未知事物在头脑里的一种虚幻的解释,正因为有了想象力,才会促使人想尽办法去实现想象中的事物。而正是在这种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失败,继而不断总结,又不断进步,以此周而复始,才最终形成了宝贵的经验,形成了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

在我们今天生活的世界里,许多事物、发明、以及我们正在享用的文明成果,都来自于前人的想象,由此称想象力是发明、创造的源泉也毫不为过。

一个没有想象力的人,是不可能具有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的。想象力能增强一个人学习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能使人在学习中找到意想不到的灵感和捷径。

关于这方面最著名的例子,来自于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他十六岁的那一年,爱因斯坦产生了这样一个“奇怪”的想法——假如我骑在一条光束上,去追赶另一条光束,将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基于这一点,爱因斯坦发明了后来著名的相对论。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的本质和艺术是一样的,需要直觉和想象力。

然而,在现时中国人的身上,最欠缺的恐怕便是想象力,比方说:从1901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发以来,到现在共有400多人位科学家获诺贝尔科学奖,其中华裔科学家共有六位。然而,在这些获奖科学家中间,却没有一个来自中国大陆的!对于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文明古国来说,这样的一个结果实在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那么,当我们了解到这一事实之后,一个紧迫的问题就此出现在我们面前——究竟是谁在扼杀我们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