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
3203800000139

第139章 生活训练短缺,泛滥的物质支持掩盖教育观念不足(17)

8.了解孩子的理财心理

一颗树上很难找到两片叶子形状完成一样,一千个人中也很难找到两个人在情感上完全协调。

——歌德

无论自己的理观念和水平怎么样,家长们几乎都希望自己子女能够培养起良好的理财习惯。然而,细心的父母一定会发现:每个孩子在对待金钱的问题上有着不同的态度和方法,即孩子可以分为不同的理财类型。而这种不同,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他们未来不同的理财习惯。

因此,发现孩子的“类型”,并根据这种类型的特点,正确引导孩子对金钱的态度,从而形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就成了父母必做的一项功课。

(1)引导“储蓄罐”型的孩子消费

典型特征:这类孩子会想尽一切办法攒钱,不舍得自己为玩具或者书籍付钱,得意于自己攒的钱越来越多。

引导策略:这类孩子应该得到父母的激励,但要适当引导孩子的消费行为,以防他过于看重金钱本身。

黄静在收拾房间时,无意间有一个让她吃惊的发现,自己11岁的女儿竟然在抽屉里攒下了2000多元钱,而几乎是女儿三年来所有压岁钱和零用钱的总和。黄静一时喜忧参半,喜的是女儿并没有乱花钱的习惯,是个节约的孩子;而忧的是,如此囤积金的习惯,会不会让她变成一个小财迷或者“吝啬鬼”呢?

黄静的女儿属于典型的“储蓄罐”类型。其实,这类孩子“疯狂攒钱”可能也没有别的目的或者计划,他们只是想看着自己有一堆钱在那里,希望这个数字不断增加,学把数字的增加视为自己在金钱方面的最大的成就。同时,他们可能还会比较吝啬,当父母建议他们自己出钱买下喜欢的玩具或者图书时,他们宁可忍痛割爱也不愿从自己的抽屉里拿出一毛钱。

这种习惯的形成多是受到父母行为的影响。比如父母经常会在每月精打细算之后把钱存起来,希望自己家庭的积蓄越来越多。父母对于攒钱行为的提倡和赞赏,是促使孩子产生这种行为的最直接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