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
3203800000128

第128章 生活训练短缺,泛滥的物质支持掩盖教育观念不足(6)

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

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

——宋庆龄

在一家百事用具专卖店里,身穿一身李宁运动衫、脚踏康威运动鞋的高一学生明明在为一个标价178元的百事书包跟妈妈进行着激烈的谈判:“您给买不给买?咱们可说好了,您要是不给买,我就不去上学!才178元您都不肯出,我们同学300多、600多的书都有,我这算什么呀?”“你爸爸不是刚给你买了一个吗?大小跟这个也差不多,质地也很像,多少钱的不都是一年换一个,买这么贵的多浪费呀?”妈妈说。明明斜了一眼妈妈:“我爸买的那个多土!钉是背着它走进教室还不让同学笑话死?您能背您背,反正我是不要……”妈妈拿着书包左看看右瞧瞧,怎么也看不出哪里好来,可终究还是耐不住儿子的软泡硬磨,掏出钱,买下了这个书包。明明还回了一句:“早掏钱不就结了,非磨叽我这么长时间。”

在现实生活中,像这种情况是经常遇到,这些家长带孩子买东西多数都是孩子想要,父母嫌贵,最后家长胳膊扭不过大腿,买了东西还落一“抠门”的称号。另外,随着家庭收入的不断增加,孩子们手上的零花钱也越来越多,然而由于消费观念尚未成熟,社会和家庭的消费教育相对薄弱,孩子们往往存在着一些不良或错误的肖费行为和习惯。通过对6-14岁的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孩子在日常消费中存在着以下几中令人担忧的消费误区:

(1)无计划地消费金钱

据《中学生》杂志中一份关于青少年理财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有79%的中小学生从来不预算自己的零用钱开支,超前、无节制、无计划地消费金钱。

陈刚是初一的住校生,从小学的每个月只能偶尔领到几次零花钱,到现在每个月可以自由支配为数不少的生活费,着实让他高兴了好一阵子。嘴上虽然对父母的“合理支配”答应得头头是道,可当钱一到手上顷刻间就变成了周杰伦的新专辑、郭敬明的新书、Twins的海报……甚至上网购买了一双打折的匡威球鞋,余下的钱也都奉献给了校门口的小吃摊。不出一个星期,陈刚的口袋里已经所余无几了,向父母再三保证后,才得以预支下个月的生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