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
3203800000117

第117章 道德教育沦陷,家长和学校教育一起陷入超级空白(13)

当我们的孩子在爱心中长大的时候,他们便会随时随地地将同样的爱延伸到其他社会成员身上,给这个社会增添更多的爱心与同情,而非漠不关心的冷漠,而这样的标准,恰恰是道德的最高境界。

或许有的家长会问,我们在关爱孩子的时候,并不索取回报。那么,这样是否达到了“无条件关爱”的标准呢?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无条件”,其真实含义远非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关系。说到底,所谓的“无条件”,指的是家长对于孩子的精神关爱,必须是无时无刻的。

打个比方来说,不管孩子是否按照家长的要求完成作业,或是自动自觉地清理房间,以及在学校、在生活中犯了错误,家长都应当以一种关爱的心态来对待孩子。

这也就是说,我们对于孩子的爱,应当是爱孩子本身,而非是他们的所作所为。一个孩子值得家长去爱的原因,只是因为他是家庭中值得去关爱的对象,而不仅仅因为他是所谓的“好孩子”、“懂事的孩子”,或是“聪明的孩子”。

事实上,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想要真正做到“无条件关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家长而言,用自己的眼光去对孩子进行判断,是习以为常的事情,正因为如此,当孩子的行为表现令家长难以忍受的时候,对他们进行责备就成了最顺理成章的事情。

我们的家长必须懂得一点,无论孩子的行为有多么顽劣、多么愚蠢,无论他们的行为是多么令人无法赞同,在这样的时候,他们就越是需要家长从精神层面去了解、去关怀。因为对于孩子来说,令人感到不赞同的只是他们的行为,而不是孩子本身。

8.行之有效的正面引导

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苏霍姆林斯基

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当家长尝试着对孩子进行道德培训的时候,往往会落入一条单方向的路径——负面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