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
3203800000108

第108章 道德教育沦陷,家长和学校教育一起陷入超级空白(4)

事实上,这一问题的出现,已经为许多有识之士所重视,然而,按照流行的说法,当今社会国民素质的低下、以及公共道德的普遍缺失,在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我们的贫穷。

古语云:“仓廪丰足而知礼节”。按照这样的逻辑,贫穷导致乏德的说法的确有一定的道理。然而,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在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要远远低于现代,而那个时代留给我们的回忆却是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夜不闭户、以及井井有条的秩序。

当我们了解到这一切的时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要面对一个再急迫不过的问题——究竟是怎样的因素,才造成了我们今日如此令人心惊的道德现状。

2.谁在摧毁道德

有两种东西,人们愈是经常、愈是反复地加以思考,就愈是能感受到它们给人们所灌注的时时翻新、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

——康德

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必须要先尝试着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个人的道德,究竟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在西方国家的传统意识中,一个人的道德被认为应当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性,正如我们所引用的康德的名言,道德几乎与我们头上的星空并行存在。正因为如此,在西方人的观念中,一个人所受到的道德教育,几乎等同于他所必须的生存法则。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才使得在西方人的道德教育中,确定了道德的必要性。简单地说,西方人的道德教育,并非是告诉每个社会成员应当如何,而是告诉每一个社会成员必须如何,其情势就如同与人必须进食饮水一样严格。

正因为如此,遵守道德,就成为了一个人必须的服从内心法则,而不是一种通过外在嘱托而形成的美德。这样一来,人们遵守公共准则,照章办事,便不再是出于法律或道德的要求、也不再出于公众的监督,而是每一个人意识中存在的一部分,这种意识既是自发的,同时也是自然而然的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