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纪连海点评《后汉书》(全2册)
32023100000076

第76章 马不停蹄的人生

“原文”

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冀曰:“谅为烈士,当如此矣。”

还月馀,会匈奴、乌桓寇扶风,援以三辅侵扰,园陵危逼,因请行,许之。

“译文”

起初,马援军回来,将到,朋友故旧多欢迎慰劳。平陵人孟冀,以有计谋著名,在座贺马援。

马援对他说:“我希望你有善言勉励我,你反而同众人一样吗?过去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才封了数百户;现在我只有微小功劳,却食邑三千户,功劳小赏赐厚,何以能长久呢?先生有什么能帮助我呢?”孟冀说:“我没有想到。”马援说:“现在匈奴、乌桓还在北部侵扰,我想请求去讨伐,男儿应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着尸体回来安葬,哪能睡在床上守着妻子儿女呢?”孟冀说:“真正的烈士,应当是这样的。”

回来后一个多月,恰逢匈奴、乌桓侵犯扶风,马援以三辅侵骚,园陵危逼,请求出兵,被准许。

“点评”

马援喜爱骑马,善于识别名马,他对马有着很深的研究。有一次,他得到了骆越铜鼓,就以之铸造马的模型,回后献给了皇帝。

并上表章说:“在天上走莫如龙,在地上走莫如马。马是兵甲战争的根本,国家的大用。国家太平时可用以识别尊卑顺序,国家有变乱时可以克服远近的患难。过去有麒麟,一日可行千里,伯乐见了,明白不疑。近代有西河子舆,也明相法。子舆传给了西河仪长孺,长孺传给了茂陵丁君都,君都传给了成纪杨子阿,我曾经拜子阿为师,接受了相马骨法。在事实上考验,时见功效。我以为传闻不如亲见,视影不如察形。今想以活马为形,然骨法难备于一马之身,又不可传于后世。孝武皇帝时,善相马者东门京,铸作铜马法献上,皇帝下诏把此马立于鲁班门外,并把鲁班门改名为金马门。我现在严谨地依据仪氏的马络头,中帛氏的口齿,谢氏的嘴唇马鬣,丁氏的身中,把这数家骨相集中在一个模型上以为法度。”

马援铸造的那一匹马高三尺五寸,宽四尺五寸。

光武帝很喜欢这一匹马,就下诏立此马模型于宣德殿下,以作为名马的标准模式。

其实,马援的一生,也是马不停蹄的一生。他的志向,也许就是像马一样,永远奋蹄驰骋。说话间,就到了建武二十四年(48年),武威将军刘尚去攻打武陵五溪蛮夷,结果军队遭到覆灭。马援一听说这个消息,很生气,又一次激起了这员老将的斗志,他迫不及待地找到光武帝请求出兵。小蛮夷,嚣张什么!我来也!

可是,当时的马援已经六十二岁了,他已经不再年轻了啊。光武帝怜他年老,不同意,说那怎么行啊,都这么大年纪了,还披挂上阵,让人怎么放心啊?

马援急了,自请说:“臣还能披甲上马。”

光武帝说,那你就试试呗。

于是,马援噌的一下就窜到了马背上。到马背上之后,马援摁着马鞍左顾右盼,样子十分俏皮可爱,用以表明他手脚利索着哩,实属可用啊。

光武帝看了他那个模样,笑着说:这个老头好健康啊!看来,身体倍棒嘛!

于是,光武帝就派遣马援率领中郎将马武、耿舒、刘匡、孙永等,带着从十二个郡招募来的士兵及解除枷锁的刑徒四万多人征五溪。

马援夜间与送行的人诀别。他的能言的本领,又一次有所展现了。他告诉友人谒者杜谙说:“我受厚恩,年龄紧迫余日已经不多,时常以不能死于国事而恐惧,现在获得出征机会,死了也心甘瞑目,害怕的是一些长者家儿或在左右,或参与后事,特别难以调遣,我独为此耿耿于怀啊。”

第二年(49年)春,军到临乡,遇贼攻县城,马援往迎击,破贼,斩获二千余人,贼都分散走入到竹林中去了。六十多岁的老将啊,实属难得。

按理说,六十二岁,早已经是颐养天年的年纪了,可是,我们的马援却仍然选择在马背上驰骋疆场。他的这种马不停蹄的精神,实在是令人钦佩。其实,人的一生就是这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这不禁引起我们的一个思考。

老年人,或者说是六十岁退休之后的老人,应该怎样过退休后的生活呢?

是卸下一切包袱,在懒散中,在得过且过中度过晚年好呢,还是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继续贡献社会好呢?

马不停蹄的马援,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人生,就应该选择马不停蹄地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