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纪连海点评《后汉书》(全2册)
32023100000056

第56章 吴汉

一、明辨是非投明主

“原文”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家贫,给事县为亭长。王莽末,以宾客犯法,乃亡命至渔阳。资用乏,以贩马自业,往来燕、蓟间,所至皆交结豪杰。更始立,使使者韩鸿徇河北。或谓鸿曰:“吴子颜,奇士也,可与计事。”鸿召见汉,其悦之,遂承制拜为安乐令。

“译文”

吴汉字子颜,南阳郡宛县人。

家贫,供职为县的亭长。

王莽末年,因宾客犯法,就脱其名籍逃亡到渔阳。

因资用缺乏,以贩马为业,往来于燕、蓟之间,所到之处都交结豪杰。

更始即位,派遣使者韩鸿去河北招降。

有人对韩鸿说:“吴子颜,是位奇士,可以与他计事。”韩鸿召见吴汉,很高兴,就以帝命拜他为安乐县县令。

“点评”

吴汉字子颜,南阳郡宛县人,是刘秀的老乡。吴汉的家里很穷,长大后,做了县吏的亭长。王莽末年,吴汉的宾客犯了法。作为亭长,也不能脱了干系啊。没有办法,吴汉逃亡渔阳避难。你想啊,在外逃难的日子,不好受啊。加之家贫,票夹子没有钱,吴汉就以贩卖马匹为业。贩马这个行业,定然是满世界里跑,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吴汉便往来于燕、蓟之间,所到之处都结交豪杰,朋友遍天下。

这时候,更始即位。即位之后,他就派了一个使者,叫韩鸿去河北招降,也就是去拉拢人马跟他干。韩鸿到了目的地之后,听到有人对他说,有个吴子颜,是一位优秀的人才,你去找他呗。于是,韩鸿就召见了马贩子吴汉,用帝命拜他为安乐县的县令,让他从此吃上了公家饭。

正巧,这时候那个王郎起来了,北州一代都感到困惑。为什么啊?王郎说自己是刘家后人,是天子,立位称帝。百姓们不明就里,也说不清这个世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吴汉走南闯北的,听说光武是一个德能兼备之人,于是就打算去跟他干。他就跟太守彭宠说:“渔阳、上谷突击敌军的骑兵,是天下闻名的。你为什么不集合二郡的精锐,归附刘公攻击邯郸呢,这是难得的功劳哩。”攻击邯郸,就是去攻打那个假皇帝王郎。

彭宠一想,觉得挺对,可是,他手下的那些人有不同的意见,他们多数都想着去归顺王郎。大家的意见,不好违背啊。所以,彭太守也没有办法。

吴汉一看这个阵势,于是就辞职不干了,自己出来了。吴汉走到半道儿,停下了,心说,这样一走了之,也太没有意思了。何不想个办法去讹诈一下那些人?说不定还会有转机。可是,用什么办法呢?吴汉挠头半晌,也没有想出个办法来。

这时候,吴汉看到路上有一个儒生模样的人,他便使人把他召来,请他吃了个饭,问他听到了些什么。那个儒生因此说刘公所过之处,郡县都归心于他;邯郸那个妄自举尊号的,确实不是刘氏宗室,是个假冒伪劣产品。

吴汉大喜,从而触发了他的灵感。你王郎不是可以诈称皇帝吗?今天我也诈称一回。于是,他就诈为光武亲笔书信,移檄到渔阳,使儒生带着,去交给彭宠。还嘱咐那个儒生说,你把所听到的话去跟彭宠彭太守说说,让他们知道真实的情况。儒生吃了人家的请,自然很卖力,于是照办。随后,吴汉也跟着回到渔阳。

彭宠和吴汉再次相见的时候,二话没说,就决心归附刘秀了。于是,彭太守就派遣吴汉率兵与上谷诸将会师南进,所到之处击斩王郎将帅。

追及光武于广阿,拜吴汉为偏将军,相当于师长。待到攻拔邯郸以后,赐号建策侯。由此可见,这个吴汉,能够明辨是非,并且很有自己的主见。聪明才智也为人称道。

二、沉稳有力

“原文”

明年春,率建威大将军耿弇、虎牙大将军盖延,击青犊于轵西,大破降之。又率骠骑大将军杜茂、强弩将军陈俊等,围苏茂于广乐。刘永将周建别招聚收集得十馀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建等遂连兵入城。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贼众虽多,皆劫掠群盗,‘胜不相让,败不相救’,非有仗节死义者也。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建、茂出兵围汉。汉选四部精兵黄头吴河等,及乌桓突骑三千馀人,齐鼓而进。建军大溃,反还奔城。汉长驱追击,争门并入,大破之,茂、建突走。汉留杜茂、陈俊等守广乐,自将兵助盖延围刘永于睢阳。永既死,二城皆降。

明年,又率陈俊及前将军王梁,击破五校贼于临平,追至东郡箕山,大破之。北击清河长直及平原五里贼,皆平之。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诸将乃服,曰:“不战而下城,非众所及也。”

“译文”

第二年春,吴汉率建威大将军耿弇、虎牙大将军盖延,击青犊于轵西,大破并迫其投降。

又率骠骑大将军杜茂、强弩将军陈俊等,围苏茂于广乐。

刘永将周建另招聚收集得十余万人,救援广乐。

吴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从马上坠落下来伤了膝部,回营,周建等于是连兵进城。

诸将对吴汉说:“大敌在前而公因伤而卧,众心害怕了。”吴汉乃发怒变色裹好膝部创伤而起,杀牛饱飨士卒,传令军中说:“贼众虽多,都是些劫掠的群盗,胜了各不相让,败了各不相救,并非有仗忠节愿为义而死的。今天是建功封侯的良机,诸君多加勉励。”于是军士激怒,士气倍增。

一早,周建、苏茂出兵围吴汉。

吴汉挑选四部精兵黄头吴河等,以及乌桓突骑三千多人,一齐鼓噪而进。

周建军大溃,反身奔回城中。

吴汉长驱追击,争门并力而入,大破建、茂军,苏茂、周建突围而走。

吴汉留杜茂、陈俊等守广乐,自己率兵助盖延围刘永于睢阳。

刘永死后,二城都投降了。

第三年,又率领陈俊及前将军王梁,击破五校贼于临平,追到东郡的箕山,大破贼军。

又北击清河长直及平原五里贼,都平定了。

当时鬲县五姓共同驱逐守长,占据县城而反。

诸将争着要进攻,吴汉不听,说:“使鬲谋反的,都是守长的罪过。敢轻率冒险进兵的当斩。”就移檄告郡,让他们逮捕守长,而使人对城中表示感谢。

五姓大喜,就相继率众归降。

诸将于是心服,说:“不战而使全城归降,不是他人所能做到的。”

“点评”

吴汉这个人,为人敦厚朴实,不是那种善于言语的人。加上他刚到刘秀麾下,人生地不熟的,有时候说起话来结结巴巴的,连自己的思想也不能很畅快地表达出来。结果是,很多人就没有把他当回事。邓禹他们知道这个情况,经过数次举荐,才使他得以和刘秀见面。可是,一旦和刘秀见上了面,他就立即引起了刘秀的赏识和信任。刘秀觉得这个人也是那种值得信赖、值得拥有的人,便常立在自己左右。刘秀不睡觉,他肯定不睡,尽职尽责。

那时候,刘秀和那个更始皇帝可以说已经面和心不和了。

刘秀想调发幽州兵马,连夜召见邓禹,问他谁能担当此任。邓禹说吴汉这个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于是,光武帝便任命吴汉为大将军,命他持节到北方去征调十郡突骑,也就是精锐骑兵。

更始皇帝任命的幽州牧苗曾听到吴汉要来发兵,便暗中约束部队,下令各郡不得响应征召,意思是说你们甭听他的。吴汉率领二十骑人马一路疾驰而来,苗曾以为吴汉对他没有防备,就到路上去迎接。那意思是面儿上要做得好看一点,别丢了份儿啊。可是,令他没想到的是吴汉一见面,居然来了个先发制人,立即指挥部下擒住苗曾,咔嚓砍了头,直接把他的军权给夺了过来。

这一下可了不得了,整个幽州大为震骇,所有城邑都望风归附。吴汉便顺顺当当地调发十郡之兵南下,和刘秀在清阳(今河南南阳市南)会师。

更始帝派尚书令谢躬率六将进攻王郎,屡攻不下。刘秀率军到来,才共同平定了邯郸。谢躬手下将士,军纪散漫,常有侵扰掳掠之事,刘秀深以为忌,于是,两军都在邯郸,却分城而处。后来,刘秀设计将谢躬支走,趁谢躬不在,命吴汉和岑彭进袭邺城。吴汉派舌辩之士进城对陈康讲了一番道理:“盖闻上智不处危以侥幸,中智能因危以为功,下愚安于危以自亡。危亡之至,在人所由,不可不察。今京师败乱,四方云扰,公所闻也。萧王兵强士附,河北归命,公所见也。谢躬内背萧王,外失觽心,公所知也。公今据孤危之城,待灭亡之祸,义无所立,节无所成。不若开门内军,转祸为福,免下愚之败,收中智之功,此计之至者也。”陈康认为吴汉说得有理,便收捕刘庆和谢躬全家,放吴汉入城。谢躬在外面吃了败仗,返回邺城时,并不知道陈康已经反叛,他刚率领数百骑进入城门,就被吴汉埋伏的人马给擒获,吴汉亲手把他给杀了,收编了他的部队。

刘秀北征,吴汉常率五千精锐骑兵为先锋,屡次率先登城,攻破敌阵。河北平定之后,吴汉和诸将一起拥立刘秀即皇帝位,光武帝刘秀封吴汉为大司马,更封舞阳侯。

建武二年(26年)春,吴汉率大司空王梁,建义大将军朱祐,大将军杜茂,执金吾贾复,扬化将军坚镡,偏将军王霸,骑都尉刘隆、马武、阴识等将领在邺东漳水大破檀乡农民军,收降十余万人,光武帝派使者定封他为广平侯,食广平、斥漳、曲周、广年四县。

建武三年(27年)春,吴汉率建威大将军耿弇、虎牙大将军盖延在轵西进攻青犊军,青犊军兵败归降。不久,又率骠骑大将军杜茂、强弩将军陈俊等人在广乐(今河南虞城县西)包围了苏茂。苏茂原为绿林军将领,随朱鲔投降刘秀,后杀死淮阳太守潘蹇,占据广东,投降刘永,刘永封他为大司马淮阳王。时刘永部将周建招聚十万人马,赴救广乐。吴汉率领骑兵迎战,在这次战斗中,吴汉失利,不慎从马上摔下来,把膝盖给摔伤了,被手下抢回军营疗伤。

大将受伤,营中将士颇受影响。他们对吴汉说:“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后汉书·吴汉列传》)意思是,大敌当前,你这大当家的受伤起不来了,我们都很害怕啊,心里没有底,这个仗还怎么打啊!

吴汉听了这话,霍地挺身而起,把伤口包了包就出了营帐进行巡视,杀牛酌酒,犒劳士兵,对将士说:“贼众虽多,皆劫掠群盗,‘胜不相让,败不相救’,非有仗节死义者也。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后汉书·吴汉列传》)

意思是说他们那些贼人虽然很多,可是都是些乌合之众,怕了他们不成!吴汉豪气凌云,将士们也深受感染,士气倍增。

第二天,苏茂、周建出兵包围吴汉。吴汉挑选四部精兵和乌桓突骑三千多人,擂鼓呐喊,同时进击。周建大败。吴汉便留下杜茂、陈俊驻守广乐,自己则带着膝伤率兵到睢阳帮助盖延包围刘永。双方相持百余日,刘永粮尽突围,被盖延斩杀,睢阳归降。

建武四年(28年),吴汉率陈俊及前将军王梁,在临平击破五校农民军。然后又北击清河长直及平原的农民军。同年冬,吴汉率建威大将军耿弇﹑汉忠将军王常等,在平原击败富平﹑获索的农民军。

建武五年(29年)春,农民军率五万余人夜攻吴汉军营,军中惊乱,吴汉却坚卧不动,一会儿营中便安静下来。吴汉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军。然后追讨余党,直至无盐,进击勃海,皆平之。接着,又征董宪,围朐城。建武六年(30年)春,攻克朐城,斩董宪。至此,东方平定,吴汉引兵还京。同年夏,隗嚣叛乱,朝廷又命吴汉屯兵长安。

在历次战斗中,吴汉都是以拼命三郎的气概,成为领军人物,不管遇到怎样的险情,他都会毫不畏惧,并且很懂得身先士卒,鼓舞士气。不少将领一见战阵失利就垂头丧气,惶悚不安,平日的风度威严全失。吴汉却不然,每到这时,他整厉战械,激扬士卒,不但毫不气馁,反而愈加意气风发。一次危难之际,光武帝派人去看吴汉,想了解他在干什么。回报说,大司马(吴汉)正在修制攻战之具。光武帝深有感慨,说:“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后汉书·吴汉列传》)由于他遇变不惊,沉稳有力,所以往往能转败为胜,转危为安。围攻广乐,他裹伤勉士,失利成都,他闭营砺兵,都是很好的化险为夷的战例。每次出兵,吴汉早上接受命令,晚上就可上路,根本不用整顿准备的时间;在朝廷任职,朴讷谨慎,形于体貌。他出征时,妻子在后方买了一些田产,待他归来,却都送给了故旧亲友。他说:“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后汉书·吴汉列传》)吴汉在建武年间,居于高位,常受倚重,与他沉稳不惊、强力谨质的个性很有关系。

三、并非高大全

“原文”

二十年,汉病笃。车驾亲临,问所欲言。对曰:“臣愚无所知识,唯愿陛下慎无赦而已。”及薨,有诏悼愍,赐谥曰忠侯。发北军五校、轻车、介士送葬,如大将军霍光故事。

“译文”

建武二十年(44年),吴汉病危。

光武亲临看望,问吴汉有什么话交代。

吴汉说:“臣愚昧无知,只愿陛下慎重不要轻易赦免我从前犯下的过错而已。”等到去世,有诏书悼悯,赐谥号忠侯。

发北军五校、兵车、甲士为其送葬,如大将军霍光以前的丧礼一样。

“点评”

在征战的过程中,吴汉最突出的个性是拼命三郎般的英勇。可是,这种个性虽然很好,可往往会流于鲁莽的极端。

这么说,不是没有根据的。攻陇兵败,便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建武八年(32年),吴汉随光武帝攻陇,于西城围困了隗嚣。光武帝对吴汉说:“诸郡甲卒但坐费粮食,若有逃亡,则沮败觽心,宜悉罢之。”(《后汉书·吴汉列传》)意思是说,有些兵士没有什么战斗力,是打不了仗的,在这里唯一的作用就是充个人数,浪费军粮,还是及早遣散了吧。

可是,刘秀的这个主意,吴汉没有听。为什么不听啊?吴汉有些贪功心切,觉得人多力量大啊,这么雄厚的势力,此战将会速战速决,于是,并没有精兵简政,而是全留下来实行全力进攻。可是,问题就接踵而来了,到了后来粮食日渐减少,将士打仗累,又吃不饱,便惧怕打仗,有很多就当逃兵,逃跑了。结果,等到公孙述派兵来救隗嚣的时候,汉军就吃了败仗。

建武十一年(35年)春,征讨公孙述时,光武帝下诏告诫吴汉:“成都十余万觽,不可轻也。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后汉书·吴汉列传》)当时,吴汉接连获胜,士气正旺,并未听从光武帝的告诫,竟乘胜自率步骑兵二万余人进逼成都。当进至距成都十余里处,于江水北岸扎营,并于江上架设浮桥,派副将刘尚率兵万余人屯驻于江水南岸,南北两营地相距二十余里。光武帝得知吴汉如此部署兵力,吓坏了,紧急下诏书责备:“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勃乱!既轻敌深入,又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贼若出兵缀公,以大众攻尚,尚破,公即败矣。幸无它者,急引兵还广都。”(《后汉书·吴汉列传》)然诏书未到,公孙述已派其将谢丰、袁吉率兵十余万人,分为二十多营进攻吴汉。又派将率兵万余人袭劫刘尚营寨,企图使汉军不得相救。吴汉率军与敌大战一天,兵败而退回营垒,谢丰乘势包围了吴汉军。

俗话说,听人劝,吃饱饭。吴汉这是第二次因鲁莽而吃大亏了。勇猛过了,谓之鲁莽也。

不过,要说吴汉这个人,还的确是一个将才。他见形势危急,召集众将激励他们说:“吾共诸君逾越险阻,转战千里,所在斩获,遂深入敌地,至其城下。而今与刘尚二处受围,埶既不接,其祸难量。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若能同心一力,人自为战,大功可立;如其不然,败必无余。成败之机,在此一举。”(《后汉书·吴汉列传》)众将应诺。于是,吴汉飨士秣马,闭营三日不出,并在营内遍插旌旗,使烟火不绝,以迷惑蜀军。第三天夜里,率军潜出城围衔枚疾走,过江与刘尚部会合。谢丰等人竟然没有发觉。第二天,谢丰仍分兵一部抵御江北汉军,自率主力进攻江南汉军。吴汉亲自指挥全军力战,从早到晚,终于大败敌军,斩杀敌将谢丰、袁吉。于是,吴汉乘胜率军还守广都,留下刘尚所部继续抵御公孙述,并把有关战况写成奏状上报光武帝,深切痛责自己的过失。

光武帝阅后批复道:“公还广都,甚得其宜,述必不敢略尚而击公也。若先攻尚,公从广都五十里悉步骑赴之,适当值其危困,破之必矣。”(《后汉书·吴汉列传》)此后,吴汉率军同公孙述军交战于广都至成都之间,前后八战八捷,并进驻于成都外城。公孙述请计于延岑,延岑说:“男儿当死中求生,可坐穷乎!财物易聚耳,不宜有爱。”(《后汉书·公孙述列传》)公孙述乃听从延岑之计,拿出国库中全部财货珍奇,招募了五千名敢死之士,交给延岑率领。延岑在成都市桥假设旗帜,鸣鼓挑战,暗地里却派遣奇兵,绕到背后,袭击汉军。仓促中,吴汉堕入水中,侥幸拽住马尾,好不容易才爬上水来。此役吴汉受挫严重,且军中粮草不支,想暂时撤除成都之围。蜀郡太守张堪料定公孙述必败,劝他不要撤兵,吴汉从之。果然是记住了教训。吴汉终于肯听人劝诫。

最后,吴汉派护军高午、唐邯率领数万精锐部队迎击公孙述。公孙述兵败逃走,高午奋勇追击,冲进敌阵挥枪猛刺,刺穿公孙述胸部,公孙述坠马,手下人将其抬回城去。他将兵权交给延岑执掌,当夜死去。第二天,延岑见大势已去,举城投降,吴汉斩公孙述首级传送洛阳,蜀地遂平。

建武十二年(36年)正月,吴汉率军浮江而下围攻成都,诛其首领二百余人,迁其众与数百家到南郡﹑长沙,然后率军回京。

勇猛之人,体内多少都会存在着鸷狠残忍的一面。吴汉经常放纵部下劫掠乡里,邓奉叛汉,就是因为他的故乡新野被吴汉部众劫掠骚扰。公孙述死,延岑出降,吴汉居然杀死公孙述的妻子儿女,灭尽他的家族,把延岑也灭了族。并且,任凭士卒大肆掠虏,焚烧宫室,摧残人民。史载,光武帝听到消息,勃然大怒,严厉地谴责了他。光武帝还下诏切责吴汉的副将刘尚,诏书说:“城降之日,吏人从服,孩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为酸鼻!(刘)尚宗室子孙,尝更吏职,何忍行此?仰视天,俯视地,观放麂啜羹,二者孰为仁?良失斩将吊人之义也!”

建武二十年(44年),吴汉病重,光武帝亲临探视,问他有什么话要说。吴汉回答:“臣愚无所知,唯愿陛下慎无赦而已。”(《后汉书·吴汉列传》)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临终的人,多会回顾一生,吴汉之所以这么说,还是比较客观的。由此可以看出,临终前,人的总结往往都是比较客观的,也是比较深刻的。弘一法师临终前,写下了四个字,即“悲欣交集”。

再完美的玉石,也有瑕疵。吴汉固然有种种缺陷,可瑕不掩瑜,总体说来,此人还是可圈可点、令人敬佩的。尤其在临终前说出那话来,让世人明白,此人是真实的,不是虚伪的。做人就当如此。能够真心自责的人,就是真实的,就是可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