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为爱种一片森林
32005500000043

第43章 涂官俊亲民勤政留青史

在陕西泾阳等县当了十几年县令的涂官俊,任内亲民勤政、鞠躬尽瘁,深受百姓爱戴,死后人民争相送葬,并捐资建祠祭祀。

素称“赣东门户”的东乡自明正德七年(1512年)建县以来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在这块充满灵气的热土上自古至今名人辈出,光耀神州。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明洪武四年状元、史学家吴伯宗,晚明爱国文人、名噪一时的“抚州四大才子”之一的艾南英,清代西江诗派传承人吴嵩梁,当代书法家、书法字体被输入电脑继而被广泛使用的“舒体”字的创始人、被毛泽东誉为“红军书法家”“党内一支笔”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舒同……这些名字让人铭记,他们用各自不同的形式以及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为东乡增添了无限的光彩。除此之外,还有一位在陕西泾阳等县当了十几年县令的涂官俊,任内亲民勤政、鞠躬尽瘁,深受百姓爱戴,死后人民争相送葬,并捐资建祠祭祀。其事迹于1902年列入国史馆《循吏传》一书,可谓名垂青史。

陕西《咸阳市志》“古今大事”一栏中这样记载:涂官俊,江西东乡人氏,光绪二年(1876年)考取进士,光绪二十年前后任陕西泾阳知县。期间,因率领泾阳县民众凿渠蓄水、积粮抗旱多日,积劳成疾,于1895年十月初二去世。安葬时,县城、云阳百姓倾巢而出,争相为之送行,感恩之情化作沉痛之泪。随后,他担任过县令的富平、泾县、长安、宜君等县百姓纷纷为涂官俊竖碑立祠。其事迹载入国史《循吏传》。

通过《循吏传》中《清史稿》卷四百七十九,列传二百六十六一节中对涂官俊的概述,大致是这样的:涂官俊,字劭卿,江西东乡人。光绪二年考取进士,官拜知县,调往陕西,先后在临近西安、隶属于咸阳的富平、泾县、长安等县当过知县。补任宜君县令时,他率领县民养蚕栽桑、兴修水利,政绩卓著。由于这一带接近陕北高原,山势高耸,土地贫瘠,民风淳朴,以前到任的官员面对穷山恶水大多束手无策,故而业绩平平。涂官俊到任后,“劝民桑、兴水利”,造出稻田数百亩。为了解民情,他常常深入乡村、田头,与百姓促膝谈心,一来二去百姓都把他当成自家人。调任泾阳县任县令后,政绩更加显著。其实,他刚到任时,泾阳境内并不太平。于是他冥思苦想,最后想出了许多办法:首先清理积案,他废寝忘食,在很短的时间内及时审结遗留案件1000余件;接着,恢复和规范政令、法纪,使得泾县第二年便面貌大变。为使泾阳百姓过上好日子,他又开始琢磨。经了解,泾阳境内有一条龙洞渠,多年未经清淤而造成堵塞。涂官俊得知这一情况后,提出对龙洞渠进行清理拓宽的设想,大家都认为用人工去开凿难度很大,不太赞同,而他却坚持这么做。在水渠疏浚过程中,他亲临现场负责施工。发现遇有险境的地方,他就派民工搭梯子下去施工。工程竣工后,水的流量果然增加了1/3.紧接着他又在清淤治理过的河畔修复了两条水渠。在这些水渠不能到达的地方,他又鼓励农民打井备用。一时间,泾阳县内增加水井500余口,一举解决了缺水这一难题。庄稼无干旱之忧,粮食也获得丰收,老百姓都非常高兴。可能是过去一直没有余粮,泾阳的老百姓不知道存储粮食,官仓里积存的粮食寥寥无几。为“积谷备荒”,涂官俊发布命令要求大家设仓存粮,以备灾年。涂官俊常对老百姓说,不能满足于眼前,要防备欠收的时候。为储足官粮,他亲自到各乡动员老百姓向县衙捐献粮食,并严格管理,依法收放,任何人都不能擅自动用。百姓被他的真诚感动,都争先恐后地向官府捐献,一时间,官仓的储粮堆积如山。果然,光绪十九年(1894),泾阳境内就遇到大旱绝收,别的地方饿死了不少人,泾阳县百姓却存活了下来。之后,陕西咸阳一带连续几年干旱,为使泾阳百姓渡过难关,涂官俊开启官仓发放余粮,同时提议朝廷拨付麦子、大豆等粗粮接济泾阳百姓。为了加强管理,他派人逐一登记人口,层层建立隶属管理级别,同时加大治安力度,及时捕获作奸犯科的人员。这之后,泾阳境内天下太平,百姓无忧。为提高泾阳百姓的文化素质,涂官俊一方面在官府设立公学堂,请来有才学的先生讲学,每日对前来求学的弟子讲习伦理、道德和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课业,另一方面积极鼓励乡贤绅士开办免费的义塾,按设立的课程教学。涂官俊经常到学馆里了解情况,看望师生。像这样亲民爱民的事例还有很多。在咸阳下辖各县任县令期间,凡是对百姓有利的事,他都想方设法去做,且竭尽全力把它做好。正因为如此,这些地方的百姓对这位来自南方的县令既信服又崇敬。

光绪二十年,涂官俊因劳成疾。病情危急时,他还常常强打精神支撑着身子从病床上爬起来处理事务,临终前毅然捐献俸禄千金以资助泾阳的孤儿寡母。涂官俊去世时,百姓无不惋惜,纷纷前往灵堂吊唁,他的灵柩离开泾阳时,沿途百姓纷纷前来送行,队伍绵延数十里。遗体辗转千里最终在老家江西东乡县黎圩镇涂家村安葬,泾阳等地的百姓为了缅怀他的恩德,都自发捐款为其建祠,一时间在富平、泾县、长安、宜君等县先后出现“涂公祠”5座。其中,以当时为泾阳首富、与慈禧有过渊源、曾有诉案得到涂县令公断的安吴寡妇所建的“涂公祠”规模最大,其占地上百亩。每年的祭日,安吴寡妇所在的云阳镇百姓纷纷到“涂公祠”里去祭祀他。除“涂公祠”之外,在他任过县令的地方还建有碑亭。

时光逝去了百余年,至今,在陕西咸阳和他的家乡还流传着他勤政亲民的许多感人的传说……

正如恶劣的品质可以在幸运中暴露一样,最美好的品质也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

——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