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新健康生活(上)
31987800000010

第10章 健康靠自己把握

我们国家的一些年轻人最不健康,抽烟、酗酒、赌博、早上不起、晚上不睡、早餐不吃、晚餐大吃,这些生活习惯很不健康,这些都是慢性自杀。

健康受社会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医疗保健因素,尤其是受每个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的因素影响,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决定有什么样的体质,有什么样的行为个性决定有什么样的命运。

肠胃是情绪的器官,是人的“第二张脸”,压抑、忍受、不懂得宣泄,是致癌性格。《黄帝内经》两千多年以前就指出:“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百病皆生于气。”所以现在很多病,不仅是“病从口入”,如传染病,更主要是“病从脑入”,即心理疾病。

现在得病的首要因素是精神因素,而不是以往的生物因素和营养因素。现在有相当多的疾病,称“心身疾病”,是由心理、社会为主要因素引起的疾病。严重的心理失调会使大脑皮质及皮质下中枢神经功能紊乱,造成内分泌功能失调,免疫能力下降,如果应激因素长期不能消除,就导致各种疾病甚至癌症的发生。

健康学就是研究人类怎么健康和长寿,研究人类生命规律的科学,我们又把它叫作生命自我管理科学。我们生活在社会上,什么事情都想管,不少领导他们权力都很大,管着千军万马,但是最重要的没有管,就是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平时身体不适,过分依赖于专家、药物和保健品,其实健康只能靠自己。要把健康和生命紧紧把握在自己手中。

我们要坚定信念,健康活到100岁,这是每个人的目标。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新地平线,地平线共分三个时期:青年时期是生命准备期,中年时期是生命保护期,老年时期是生命质量期,也就是说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怎么样,要看他们年轻时生命准备怎么样和中年时期生命保护怎么样。所以说,健康不仅是讲给老年人的,也是讲给年轻人听的。

有人认为60岁就老了,一些领导以为一退下来就不行了,还有人认为“人是30开花,40结果,50打蔫,60报销”,这些观念都太落后了。不仅老年人这么想,好多年轻人也这么想。一些年轻人提出:“我们国家这么穷,国家负担这么重,还让这些老家伙活这么长干什么?别活100了,活60就差不多了。”我们老年人每天锻炼身体,很注重自己的健康,年轻人说:“这些老家伙怕死,在那垂死挣扎呢!他们也在轰轰烈烈搞‘四化’———思想僵化、观念老化、血管硬化、等着火化。”这些虽然很可笑,但是表明很多旧的观念,这是世界性的。我们开世界老年大会,社会对待老年人太不公平,老年人其实还很有价值,有很多新概念。“人到七十古来稀”是杜甫说的话,他那个年代人活70岁很稀奇,现在还稀奇吗?我们国家内地人均寿命71.8岁,日本平均81.5岁。台湾有一民谣说得好:“百岁笑嘻嘻,九十不稀奇,八十多来兮,七十小弟弟,六十摇篮里。”

对于健康,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会。有人说:又红又胖健康;有人说瘦就是健康;有人说身体好没有病健康;还有人说能吃能喝就健康。这些说法,好像有道理,实际都不科学。又红又胖健康吗?现代观念认为越胖越不健康,肥胖可以招致很多疾病,有一句话,“腰带越长,寿命越短”。俗话说,有钱难买老年瘦,但决不是越瘦越健康,标准体重才健康。能吃能喝健康吗?不一定健康,会吃会喝才健康,胡吃胡喝就遭殃。某省有三位局长,分别在42岁、48岁、52岁都患肺癌死亡,有人说是突然死亡,我们认为是必然死亡。他们都有20年左右大吃、海喝、滥抽的历史,是吃死的、喝死的、抽死的。东北某地两个单位喝酒冠军举行喝酒比赛,一个叫张不醉,53岁领导干部;一个叫李不倒,43岁一般干部,高粱酒,60度,一个多小时两人分别喝了1500多克,都双双踏入天堂,喝死了。真是稀里糊涂喝、稀里糊涂死。我国每年急性酒精中毒死亡的1万余人,全世界5万人。无知,世界上没有什么比无知更可怕。随着生产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的观念在深化和扩展。身体没有疾病健康吗?我看到有些人身体的确不错,但他的心理不健康。认为身体好、没有病的观念已过时了,现在健康有新概念。

我国老一辈医学家傅连璋同志认为健康的标准有四条:①身体健康;②体质坚强;③精力充沛;④情绪乐观。日本对健康提出了颇有新意的“十快”,即吃得快、便得快、睡得快、说得快、学得快、干得快、汗得快、动得快、尿得快、精得快。因为它是高效率、快节奏的国家,是成天泡在“高压锅”里工作的,什么都要求快。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1988年提出了详细的10条:①精力充沛;②处事乐观;③睡眠良好;④保持标准体重;⑤适应能力强;⑥能抵抗一般性疾病;⑦眼睛明亮;⑧牙齿完坚;⑨头发有光泽;⑩肌肉皮肤弹性好。又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症,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善的状态。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提出除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以外,还要道德健康,这才是全面的健康标准,概括地称为身心健康。

身体健康有具体的标准,但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论述,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标准。我们认为身体健康的标准应做到“五快”,即:吃得快、便得快、睡得快、说得快、走得快。别看这五条简单,但真正做到很不容易。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做到“五有”,即:有明确的生活目标,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有自知之明,有健全稳定的个性。心理健康更为重要,要求更高,现代社会人们主要是心理不健康,美国人民60%是找心理医生看病,我国将来会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下面就身心健康的具体标准作些简要论述。

一、身体健康的标准用“五快”来衡量

“吃得快”。是指胃口好,什么都喜欢吃,吃得香甜,吃得平衡,吃得适量,不挑食、不贪食、不偏食、不快食,不是吃得越快越好。中老年吃饭,要做到细嚼慢咽,充分分泌唾液,可以减轻胃的负担,提高营养吸收率,唾液在咀嚼30秒以上时还可以杀死癌细胞。

“便得快”。是指大小便通畅,胃肠消化功能好。良好的排便习惯是定时、定量,最好每天1次,最多2次,起床后或睡眠前按时排便,每次不超过5分钟,每次排便量250~500克,说明肛门肠道没有疾病。如果大便在结肠停留时间太长,形成“宿便”,有毒物质会吸收得更多,引起肠胃自身中毒,产生各种疾病,甚至得肠癌。

“睡得快”。是指上床后很快入睡,并睡得深,不容易惊醒,能按时清醒,不靠闹钟或呼叫,醒来后,头脑清楚,精神饱满,精力充沛,没有疲劳感。“睡得快”关键是提高睡眠的质量,而不是延长睡眠的时间,质量好表明你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抑制功能协调,内脏无任何病理信息干扰。睡眠少或睡眠质量不高,疲劳得不到恢复,会形成疲劳过度,甚至得疲劳综合征,降低免疫功能,产生各种疾病,疲劳是百病之源,是21世纪人类健康的头号大敌。

“说得快”。是指思维能力好。不管任何复杂、重大问题,在有限时间内你能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语言表达全面准确、深刻、清晰、流畅,口才好、会讲话,对别人讲的话能很快领会、理解、把握精神实质,表明你思维清楚而敏捷,反应良好,大脑功能正常。

“走得快”。反映心脏功能好。俗话说:“看人老不老,先看手和脚”“得病腰先病,人老腿先老”,加强腿脚锻炼,做到行动敏捷、灵活自如、轻松有力,不要事事时时都离不开车,不要忘记腿是精气之根,是健康的基石,是人的第二心脏。

下面介绍一种心脏功能简便测定的方法,是通过上、下楼梯后测定你的心率。以一般速度上四层楼房(层高3.5米左右)后的心率,每分钟在100次以下,表示心脏功能良好;心率每分钟在120次以下,表示心脏功能尚好;心率每分钟在140次以下的,表示心脏功能还可以;心率每分钟在140次以上的,表明心脏功能差。

二、健康的标准用“五有”来衡量

有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人要有理想、有抱负、有执著的追求。人是一种不断追求的生命,你怎样追求,就拥有怎样的人生。人的追求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生活的追求;第二层次是功名利禄的追求;第三层次是真善美的追求。这是最高的追求。一个人追求的层次越高,他的人生境界也就越高,伟大的目标才能产生伟大的力量。孔繁森同志说:“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

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人不仅是生物的人,还是社会的人;不仅要适应自然环境,更要适应社会人群,统称社会环境。适应乃是个体为满足生存需要与环境发生的调节作用,从而改造环境以适应个体的需要,或改造自身以适应环境的需要。现代社会极为复杂多变,对适应的要求超过任何时期。有良好适应能力的人,与客观环境能保持良好的接触,和家庭、单位、社会人群都能和谐相处,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面对现实,沉浮自如,宠辱不惊,保持良好的情绪,做出正常有效的反应,能创造性地进行工作,以出色地贡献于社会,这是健康的最高境界。

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著名的心理学家丁瓒教授说:“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人际关系失调而带来的。”在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往往结成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如夫妻关系、父子关系、上下级关系、同志关系、邻里关系等。这些关系都非常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人际关系确立、变化及发展的决定因素,是交往双方之间各自需要满足与否以及满足的程度如何。搞好人际关系的关键是关心别人、尊重别人、理解宽容和帮助别人。不关心别人、自私自利的人、傲慢骄横的人是不可能有良好人际关系的。

有自知之明。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又说:“知人难,知己更难”,说明做到自知之明是非常不容易的。心理学家发现,人的意识中都有一种隐藏很深的防卫机制,叫“护短机制”。人都护短,把自己的缺点错误掩盖起来,或把它归罪于客观环境或别人。有些老年人、领导人、历史上有不朽功绩的人,要求别人尊敬他,不愿检讨自己的言行,这都是头脑中护短机制作祟,没有自知之明。如何做到自知之明呢?①要正确、客观、透彻地认识自己,这是人类的最高智慧、最大的聪明。“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②要愉快地、满意地接纳自己,不拒绝自己、不偏袒自己、不欺骗自己。③自觉地控制自己。用理智控制自己,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心理成熟的最高标志。历史上曾有些不可一世的人物,可以控制一个部门、一支军队、一个国家,但却不能控制自己,最终导致身败名裂。

有健康、稳定的个性。个性又称人格,是指一个人完整的精神面貌。闪光的人格,具有巨大的潜能。个性好的人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胸怀坦荡、情绪乐观,在人生的道路上经得起批评、委屈、挫折、打击、逆境、疾病以及各种痛苦和不幸。能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甚至有些特殊人物具有克服困难、获取胜利的顽强灵魂和不死的力量。如徐州五金公司总经理兼书记韩玉亭同志就是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她自1969年开始到现在得了5次恶性肿瘤,1次良性肿瘤,前后开了12刀,拿掉了身上14个“零件”,和癌症斗争了34年,始终没有向癌症屈服,一直战斗在工作岗位上。她已年过花甲,是全国特等劳动模范,著名女企业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三八红旗手标兵,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闻名全国的“女铁人”。

三、最可怕的疾病———心理失调

心理失调是心理活动过激或不足以及异常的表现。这是得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一位军队领导干部,因冠心病入院,经治疗已好转,准备出院。在出院的前一天,由于一点琐事,怒气填胸、大发雷霆,突发急性心肌梗死而死亡。一位地方领导干部,提前退出领导岗位,认为领导整他,气得不出门、不下楼、不见人、生闷气、抽闷烟、喝闷酒,仅仅9个月后得了胃癌,不久病逝。现在人得病的首要因素之一是精神因素,而不仅仅是以往的生物因素和营养因素。现在有80%的疾病,称“心身疾病”,是由心理、社会、家庭为主要因素引起的疾病。严重的心理失调会使大脑皮质及皮质下中枢神经功能紊乱,造成内分泌功能失调,免疫能力下降,如果应激因素长期不能消除,躯体功能减退,导致各种疾病甚至癌症的发生。所以要防止心理失调,做到心理健康,必须开展一个心理卫生扫盲运动,要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使每个人都了解自己的心理变化,掌握自己的心理特点,懂得心理的自我调适,建立一个健康的心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