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说话有技巧做事需手段
31959600000047

第47章 堵住失败的漏洞,明晰他人的隐情(13)

第二,要有冷静的眼光。只有关心而没有理智的配合,也不一定能看出所有的征兆。

天下的父母,没有一个对自己的儿女不关心,在这种过度的关心之下,很容易造成父母对于子女不良行为征兆的疏漏。一旦等到子女恶性已成,劣迹败露,受到有关人士的告诫和惩戒之后,做父母的才恍然大悟。其实,子女在不良行为形成之前,多少都会显露一些征兆,只是父母在盲目溺爱的心情下,无法以冷静的眼光加以观察,以致酿成大错。

第三,需有相应的知识。这就和医生诊断病情的道理一样,为什么一般人感觉不到的征兆,医生却能够依据它来诊断病症呢?就是因为医生真备了诊断病情应有的知识,所以才能对症下药。

强烈的关心、冷静的眼光、相应的知识,必须三者俱备,才能看到征兆,并加以正确地判断。

大智慧:“商场如战场”,久在商场摸爬滚打的人都会有“火眼金睛”。

学会察言观色

俗语说:“言未出而意已生。”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常常会有欲言又止,吞吞吐吐的现象发生,则在那一刻他内心的心理密码已经泄露了他的真实动机。下面的几点是告诉人们怎样察言观色而洞察人心的具体办法:

在正式场合中发言或演讲的人,开始时就清喉咙者,多数人是由于紧张或不安。

说话时不断清喉咙,改变声调的人,可能还有某种焦虑。

有的人清嗓子,则是因为他对问题仍迟疑不决,需要继续考虑。一般有这种行为的男人比女人多,成人比儿童多。儿童紧张时一般是结结巴巴,或吞吞吐吐地说:“嗯”、“啊”,也有的总喜欢习惯性地反复说:“你知道……”

故意清喉咙则是对别人的警告,表达一种不满的情绪,意思是说如果你再不听话,我可要不客气了。

口哨声有时是一种潇洒或处之泰然的表示,但有的人会以此来虚张声势,掩饰内心的惴惴不安。

内心不诚实的人,说话声音支支吾吾,这是心虚的表现。

内心卑鄙乖张的人,心怀鬼胎,因此声音会阴阳怪气,非常刺耳。

有叛逆企图的人说话时常有几分愧色。

内心渐趋兴盛之时,就容易有言语过激之声。

内心平静的人,声音也会心平气和。

内心清顺畅达之人,言谈自有清亮和平之音。

诬蔑他人的人闪烁其词,丧失操守的人言谈吞吞吐吐。

浮躁的人喋喋不休。

心中有疑虑不定思想的人说话总会模棱两可。

善良温和的人话语总是不多。

内心柔和平静的人,说话之时总是如小桥流水,平柔和缓,极富亲和力。

从语言的密码中破译对方的心态,闲谈是了解对方的一种最好方式,整个氛围显得轻松愉快,又让对方心理上没有防线。

与人谈话时,一些见识浅薄,没有心机的人就会很容易地把自己的不满情绪倾诉给你听。对于这种人,只需当作一个普通朋友就行了。

假如和对方相识不久,交往一般,而对方就忙不迭地把心事一股脑儿地倾诉给你听,并且完全是一副苦口婆心的模样,这在表面上看来是很容易令人感动的。然而,转过头来他又向其他人做出了同样的表现,说出了同样的话,这表示他完全没有诚意,绝不是一个可以进行深交的人。

另外,还有一类人,他们惟恐天下不乱,经常喜欢散布和传播一些所谓的内幕消息,让别人听了以后感到忐忑不安。其实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满足一下他们不甘久居人下的虚荣心。他们并不是心地太坏的人,只要被压抑的虚荣心获得满足之后,天下也就太平了。

以倾听方式出现的人,其表现是支配者的形态。这种人物的谈话从不涉及自己的事,或有关自己身边的人。他们的话题反而是涉及别人的一些琐事,或对方的隐事秘闻,甚至对对方的一举一动或每条花边新闻都捏着不放手。这是完全彻底地侵犯别人的隐私。

像这样的倾听者,非常喜欢把话题的重点放在跟自己完全无关的人、名人、歌舞影星的花边新闻轶事方面,这说明他的内心存在一种起支配作用的欲望。

由此可见,他是个沉迷于闲谈名人或明星风流事的人,也说明他很难拥有真正的知心朋友。这类人或许是因为内心生活很孤独,没有生命的激情。一个人过于关心自己不太熟悉的事情,并且十分热心去谈论他仃),都是表示他内心世界的孤独和空虚。

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一类人,他们无论在何种场合,与别人交谈时,都爱把话题引到自己的身上,吹嘘自己当年如何奋斗的经历。惟恐别人不知道他的光荣历史,而结果,并不像他想像得那样好。

其实,从某个方面来分析他,可以发现他是个对现实不满的人,虽然他没有用怨恨的语言倾诉他的想法,相反却用自我表现的方式表达出来。

事实上,他还不知道这种自我吹嘘的言谈,很难适应时代的变化。可以看出他确实陷入某种欲求不满的环境中,可能他的升职途径遭受阻碍,或者无法适应目前所处的环境。所以他希望忘却现实,喜欢追寻往事来弥补现在的境遇。这是一种倒退的现象,因为眼前的情况是如此的残酷,所以,他仍用梦幻般的表情来谈。从他的话题里,别人会发现他的内心深处正在潜伏着一股无可救药的欲求和不满的情结。

总之,只要留心观察,你就不难了解他人看似神秘莫测的内心世界,你在与人打交道时,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揣度他人的真实意图

在与人打交道时,我们经常需要透过语言的表面,看清对方的真实想法。这似乎很难,只要掌握了规律,其实并不难。

分析一个人的内在表现时,他的真实想法不但隐藏在话题里,也存在于话题的展开方式上。通过一个话题探索到对方的深层心理,其方式有两种:一是根据话题内容来推测对方的心理秘密:二是根据谈话展开方式洞察对方的深层心理,以了解对方的个性特征。如果要想了解对方的性格和内心动态,最容易着手的办法,就是观察话题和说话者本身的相关情况。所以说,言谈话语,是了解人的重要途径。

事实证明,分析判断人的言语,是洞察人的心理奥秘的有效方法。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言语是一种现象,人的欲望、需求、目的是本质。现象是表现本质的,本质总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言语作为人的欲望需求和目的的表现,有的是直接明显的,有的是间接隐晦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对于那些直接表达内心动向的语言来说,每个人都能理解,正常的、普通的人际交往,就是以这种语言为媒介进行的。而那些含蓄隐晦甚至以完全相反的方式表现心理动向的言语,就不是每个人均能理解,人与人的差别,大多也就发生在这里。这是创造思维的用武之地。若能够知一反三、触类旁通,反过来想想,倒过来看看,增加点参照物,减少些虚假的东西等等,最后透过言谈话语,发现人的深层动机,那就说明,你比别人聪明得多。而这种知人的方法,也就是言语判断法。

常言道,听话听声,锣鼓听音。通过人们发出的不同声音,说出的不同话语,来透视一个人的心术,是很有道理的。声音可细分为声与音两个方面来说,既可由声来识人,又可由音来识人,但在实际运用中,通常都是用两者结合来识别人的心思的。人的声音,如同人的心性气质一样,各不相同。通过人的声音而判断人的心性气质,这样一来,人的聪慧愚笨、贤能奸邪就可以判断出来了!成年人固然可以通过声音判断人的道德品行,即使婴儿小孩,精血虽未充实完备,但是其才气性情的美好丑恶,也很容易被有识之士看破。

“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作为社会中的人,获取良好人际关系,必须善于从对方的一言一行中捕捉对方的意图,如此才能聪明地跟形形色色的人相处。

把注意力集中在优点上

一家人有五个儿子,但是五个儿子“各有千秋”:长子质朴,次子聪明,三子目盲,四子驼背,五子跛脚。如果按照常理看,这家人的日子会过得相当困难。可是出人意料的是,这家人的日子却过得挺顺当。有好奇心的人一打听,才知道那人对五个儿子各有安排。他让质朴的老大务农,让聪明的老二经商,老三目盲,正好可以按摩,背驼的老四可以搓绳,跛足的老五便成了守家纺线的好手。这一家人各展其长,各尽其长,日子过得能不顺当吗?

试想,如果这个人仅仅看到几个儿子的缺陷,他不被愁死才怪呢?但是他转换了一种思维角度,从扬长避短的角度出发,发现了儿子们具有正常人所不具备的生理优势。这么一来,全家无一废人。

天下没有完人,也没有无用之人。你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的缺点上,则世无可用之人。把注意力集中在优点上,缺点就不那么重要了,然后用其所长,则世无不可用之人。

古有明训:人无完人。看人总要往好处看,对人性才有信心,才敢把事情放心交托给别人。如果总是盯着别人的缺点,看不到他的长处,也许会把一匹千里马当成了一匹跛脚驴子。只有透过缺点看优点,才能找到真正的千里马。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一位叫格兰特的着名将军,此人具备卓越的军事才能,但同时又是一个好酒贪杯的酒徒。但是,林肯看到的只是他的帅才,而不计较他的缺点,因此大胆地起用了格兰特。当时林肯对众多的反对者说,你们说他有爱喝酒的毛病,我还不知道,如果知道我还要送一箱好酒给他喝!格兰特的上任,决定了战局的转折。

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优点?什么是缺点?对这些问题,每个人都会有一些答案,但未必是“正确答案”,其中不少只是个人偏见。因为好与坏、优点或缺点,并无一定,一旦形成了定见,在处理事务时必然会缺少变通。

就用人来说,目的是为了做大事业,理当从需要出发,从观念上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有时候,所谓优点或缺点,只是个性问题。你看见某人一个缺点,在别人眼里却是优点。其实这只是个性偏好所致,并非真的优点或缺点。所以,干大事的人不执着于好坏长短,在看人时多考虑优点,在用人时多考虑有利无利,所以他们有大胆用人的底气。

有一位厂长可谓用人高手,他不仅能够用人所长,还善于将短变长,用人所短。比如安排遇事爱钻牛角尖者去当质量检查员,让处理问题头脑太呆板者去当考勤员,让脾气太犟争强好胜者去当攻坚突击队长,让办事婆婆妈妈者去抓劳保,让喜爱聊天能言善辩者去搞公关接待。这样一来,厂里一切便都秩序井然,效益时时见好。

在平常人看来,短就是短;在有见识的人看来,短也是长。古语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这种观人的智慧充满了辩证法,以此用人,则大才、小才、奇才、怪才、庸才以及不才都能被我所用,那么,身边必然是人才济济,到处都充满生机。

看人不要戴有色眼镜

看人不要戴有色眼镜,只要有一技之长,无论君子小人,用得好都能产生你需要的价值。

看人要避免情绪作用,冷静地发现别人身上的长处,并有效使用。

春秋时期,齐国孟尝君好招揽人才,座下有门客三千。一次,有两个人前来投靠,其中一个身材小巧,能钻狗洞;其中一个会学鸡叫。除此之外,他们别无所长。孟尝君还是把他们留下来。好多门客不服气,认为这两个人没什么用,哪有资格跟他们为伍?但孟尝君劝他们说,世无不可用之人,有一技之长就是人才,不可轻视。

过不久,孟尝君奉命出使秦国。秦昭王想让孟尝君留下来做相国。有人劝秦昭王说:“孟尝君很有本事,又和齐王是本家,如果在秦国做了相国,他一定先替齐国打算而后才为秦国谋利,那么秦国就危险了。”

于是,秦昭王就不让孟尝君当相国了,而且把他关起来,想把他杀掉。孟尝君派人求秦昭王一个宠姬帮忙说情。这个宠姬说:“我想要孟尝君的白狐狸皮裘。”

孟尝君有这样一件皮衣,价值千金,天下无双:然而他在到了秦国以后,就献给了秦昭王。孟尝君很发愁,问遍门客,谁也想不出对策。

这时,那个会钻狗洞的门客说:“我能弄来自狐裘。”他在夜里装成一条狗,进入秦王宫中储藏东西的地方,偷出孟尝君献给秦昭王的那件皮衣。孟尝君又把这件皮衣献给了那个宠姬。宠姬替孟尝君向秦昭王讲了情,秦昭王就把孟尝君放了。

孟尝君获得行动自由以后,换了证件,改了姓名,混出咸阳,连夜逃往齐国。秦昭王放了孟尝君以后,又后悔了,让人去寻,而孟尝君已经逃走了,于是他就派人驾车追赶。

半夜时分,孟尝君来到函谷关下,却出不了关。因为秦国有一条规定:鸡鸣以后才准放人通行。孟尝君很怕追兵赶到,心里很着急。这时,那个会学鸡叫的门客捏起嗓子,学着公鸡打鸣的声音,十分逼真,引得附近的公鸡也呜叫起来。守关的人听到鸡叫,就开关放人通行,孟尝君得以顺利脱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