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说话有技巧做事需手段
31959600000012

第12章 从高起点做起(6)

所以,要在竞争中取得优胜,学会隐藏是必须而关键的。

树欲静而风不止,经营好自己的外部环境,不是说说而已那么轻松的事。首先你要与自己的欲望作斗争,不能让自己的私欲膨胀;同时,你要随时准备有效地抵御外界的诱惑,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此外,你不可避免地要有对手或者敌人,要让他们与你为善,要在竞争中让他们无隙可乘,不会隐藏简直寸步难行。

古时候有这样一个传说:据说在宋朝时期,西夏曾想进攻中原,但拿不定主意。于是就派了一个使者到中原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这三个金人不仅质地纯正,而且金碧辉煌做工考究,把大宋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西夏国使者按照西夏国王的吩咐,同时出了一道题目: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事都不懂吧?

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说他有办法。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竹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使者回到西夏,备言所经之事,西夏国王于是放弃了进攻宋朝的打算。

学会了隐藏,你就是第三个金人。

成熟的魅力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者,都具有与众不同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可以表现在一个人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上,也可以表现在一个人的社会阅历和人际关系上。与众不同的特殊性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和自由的基础。人必须植根于自己的特殊性,忽视自己的特殊性或者故意抹杀自己的个性,是永远也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和自由的。

有些人在生活和事业上循规蹈矩、谨小慎微,权威怎么说,他们也怎么说;众人怎么做,他们也怎么做。他们是随波逐流的一群,毫无主见,毫无个性,只知道跟着潮流跑,根本不管潮流的方向如何,也不在乎自己究竟能随大流跑出什么名堂。

有些人自惭形秽,对自己独特的存在价值缺乏信心,对自己的特殊性感到害羞和不安。他们总想成为别的什么人,而不是他们自己。他们总是羡慕别人,模仿别人,总希望自己长得像别人,吃得像别人,住得像别人,甚至连言谈举止、说话腔调都要效仿别人。

然而,要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可以享受成功和自由的强者,必须展现自己独特的存在,必须发掘自己的特殊性。在生存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不展示自己的独特性,不拿出点自己的绝活儿来,连生存都困难,更别谈发展和成功了。

生命的意义在于创新的刺激,人生最重要的欢乐在于创造的欢乐。首先必须和别人干得不一样,然后才能比别人干得好;首先必须为这个世界带来一些新的东西,然后才能实现自己的成功和自由。

卓别林在进入演艺圈的最初一段时间,煞费苦心地去模仿当时一个名闻遐迩的喜剧大师,结果自己始终默默无闻。后来,卓别林根据自己独有的特殊性创造出了自己的表演风格,这才使他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明星之一。

但是,从根本上说,社会又是消弭个性的。试想,你要我行我素,你要率性潇洒,你总是特立独行,跟别人不一样,人家怎么会痛快呢?对你的亲人、朋友或那些较宽容的人来说,也许他们还能接受你的这种个性和行为,但是对社会大众来说,你无疑犯众了。

这是很久以前发生在我家乡的一个故事。

那个时候村子里刚刚用上电,几家邻里共用一只电表,每月收电费,大家都吃了一惊:几盏电灯加上个把电器竟收到每家三块钱!对于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的乡下人来说,这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于是大家都互相怀疑起来,因此,每当夜幕降临时,各家屋里的亮光首先引起了人们的高度注意。

有一家屋里的亮光特别亮,从窗户映到外面还是那么亮。发现了这个破绽,几家串通好了,一起涌进了这家屋里,这个批评,那个数落……

主人解释说,我这灯是20瓦的,同大伙不同的这是日光灯,耗电不多,亮度却比你们的亮,希望大伙儿也改用这种灯。

涌进屋里的人听了大为恼火:“放屁!你想把我们拉下水?大家都这样了,每月电费少说要七八块钱。不是我们大家辛辛苦苦艰苦节约,你能讨到这个巧?大家都知道煤油灯头放大了,油也用多了,那当然更亮了。说什么也不行,不准你这里异光独放,你必须跟我们用一样的亮度才行,不然一是断电不明,二是每月多交三四倍钱!”

没办法,这家人只好把日光灯换成了普通灯泡。

可见,保持和发扬自己的特殊性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在你的生活和工作中,总有一些人会对你与众不同的特殊性看不惯,他们可能会劝告你,也可能会指责你,甚至还会打击你。所以,你决不应该故意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故意与别人不一样虽然会一时惹人注目,但却会为你真正的成功和自由埋下祸根。

三国时的祢衡年少才高,目空一切。二十来岁时便跻身在名士权贵之中。而且祢衡很瞧不起那些所谓的上层贵族高人,把他们视为酒囊饭袋,行尸走肉。祢衡眼下,举世无才。

汉献帝初年间,孔融上书荐举祢衡,大将军曹操欲召见他,祢衡不知道天高地厚,出言不逊。曹操心中不快,最后给他封了个击鼓小吏,以羞辱他。祢衡也因此更嫉恨曹操。一次曹操大会宾客时,命祢衡穿鼓吏衣帽击鼓助乐,祢衡竟当众裸身击鼓,以羞辱曹操,扫他们的兴。曹操对之深以为恨,但曹操聪明,不愿杀祢衡而脏了自己的手。他把祢衡送给荆州牧刘表。

不久,祢衡又因倨傲无礼而得罪了刘表。刘表也很聪明,不杀祢衡,把他打发到江夏太守黄祖那里去了。祢衡在黄祖那里,仍是率性如前。一次,祢衡竟然当众顶撞黄祖,骂他“死老头,你少哕嗦!”黄祖气极,一怒之下把他杀了。祢衡死时只有26岁。

祢衡的杀身之灾,全因他的才气和性情所为。人有才情,本是天赐良物,正好周济人生。祢衡却相反,恃才傲物,因情害事,不知天下大于人才,权柄重于才情。最终唐突权贵,以身涉险并终被人杀,这是使个性、才情而不得善终的一个典型事例。从祢衡只知个人使性,不知在社会他人看来,祢衡的所谓才智是十分有限的。才智,除自身的审美和创造外,也包括对他人和环境的审视、知晓和防范,以致利用。而不是糊里糊涂地,以一己之小暴突世界之大,最终横遭不测。

跟他人在一起,要收敛个性,不要只图自己想干想说,好干好说,要多从他人角度,想想他人又会怎样想,他人又会怎样说,他人将怎样做,这样才不致四面树敌,让自己丧于他人之灾的浪潮之中。隐藏自己的个性,让个性随大流,做一个成熟而富有城府的人,你的路就会好走很多。

要忍得住寂寞

人生在世,吃点苦,受点累,算不得什么;世间的岁月,莫过于被人冷落的光阴最难熬过,那时节,尊严扫地,脸上无光。

显然,这些“过来人”的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此番衷肠,不妨算作一句人生之誓言吧。

在社交活动中,受到冷遇是常见的。对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或拂袖而去,或予以回击。有时这两种方式未必不可。但如一概而论,则有时就会因小失大,影响交际效果。了解冷遇的具体情况再作不同的反应,是十分必要的。

不忘老朋友,结识新朋友。如果同去的同事老朋友比较多,那就尽可能和他们在一起,大家聚一聚,谈一谈,玩一玩;也可以在人群中找一找很长时间未见面的旧友,相互交流一下一段时间内的经历。

如果是“孤家寡人”一个,那就尽可能主动地与身边的人结识一下,问一问他是主人的什么人,在什么单位工作,向他请教一下他的工作内容,介绍一下自己。

参与一些娱乐项目。跳跳舞,唱唱卡拉OK,打打扑克,都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自己参与不进去,可以做一个忠实的观众,为别人鼓鼓掌、喝喝彩,让自己快乐起来就好。

也可以自己组织一些娱乐项目,大胆地向你周围的人提出建议,他们也闲着无聊呢。

服务、帮忙。主动帮主人搬搬东西,接待客人,端端茶、倒倒水、查查缺、补补漏等,都会让主人对你感激。即使主人看不见,别人也会认为你是个“实在”的人,能帮忙的人,以后乐于与你共事,愿意邀请你。

各种庆典一般都有宴会,吃饭时是交际的好机会。餐桌上的人相互认识认识,大家谈一谈,笑一笑,少喝一点酒,相互礼貌性地敬几杯,都是很有必要。千万别一声不吭地坐在那儿,那样不会招人喜欢,“一人向隅,举座不欢”嘛,很可能由于你一个人不高兴,弄得大家都高兴不起来。而“狼吞虎咽”、“不吃白不吃”的样子也不会给人留下什么好印象。

快快乐乐地告别。告别也是一个极好的交际机会。如果有机会与主人告别,向他表达美好的祝愿并且表示你很满意,过得很快乐,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一时找不到他,不妨在他的主要辅助角色中找一个人,请他代为转达。也别忘了与你新结识的朋友道个别,表达自己希望再见面,以后常联系的愿望既会给人留下完美的印象,又能使自己有一种“有头有尾”、“充充实实”的感觉。

那么被长时间冷落该怎样呢?

当您被人冷落的时候,更应大胆地表现自己。比如:举办卡拉OK比赛,您敢不敢直步登上台去,高歌一曲;周末舞会,您敢不敢跃人舞池,投入地一次跳个够;演讲会上您敢不敢面对众人,字正腔圆,慷慨激昂去陈词一番;运动场上,尽管您体育技能平平,但还是要去奋力拼搏一番,即使一时上不了场,当个观众也无妨。

无论是胜败输赢,您都会从中感到过剩能量得到释放的一种轻松和欢愉。谁都知道,人生有“冷”也有“热”,有黑也有白。通过自我表现,您不仅可以更多地去发现生活中的欢歌笑语,而且完全可以主动地排“冷”取“热”,甚至化“冷”为“热”。变黑为白。

人生际遇各有不同,以一颗平常心去迎接阳光的沐浴,影子就会远离你的身边。

大事清明,小事糊涂

美国着名讽刺作家欧·亨利说:“不明白的人永远像失去力向的螳螂。”在这个世界上到底有多少人真正明白自己又明白别人,是很难下定性的结论。我们知道,大糊涂的人可能是小聪明,小糊涂的人可能是大精明,但是聪明是有分寸感的。太精明的人也会变成糊涂的人,这叫聪明反被聪明误。此为悟之道。

《菜根谭》说:“对有些人,必须提高警惕,险恶之徒,嫉贤害能,稍有触犯,必置人于死地,故对之必须提高警觉,防患于未然。”

赵光义病重时立第三子赵恒为皇太子。当时,吕端继吕蒙正为宰相,他为人识大体,顾大局,很有办事能力,深得太宗赏识。太宗说他“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不久,他便将相位让给寇准,退位参知政事。

997年,太宗驾崩。围绕谁来继位的问题,宫内多有不同意见。再者,皇太子赵恒年已29岁,聪明能干,处断有方。但他是太宗的第三子,没有即位资格,这就引起其他王子与大臣的忌妒和憎恨。但吕端却是站在赵恒一边的。他决心遵照先帝旨意,拥立赵恒即位。当然,他也就对宫中的一些情况细心观察。

正当太宗驾崩举国祭丧之时,太监王继恩、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熏、知制诰胡旦等人,却暗地里密谋,准备阻止赵恒即位,而立楚王元佐。吕端心中有所警惕,但具体情况却并不清楚。李皇后本来也不同意赵恒即位。所以,李皇后命王继恩传话召见吕端时,吕端心头一怔,便知大事有变,可能发生不测。一想到这里,吕端便决定抢先动手,争取主动。他一面答应去见皇后,一面又将王继恩锁在内阁,不让他出来与其他人谋通,并派人看守门口,防止有人劫持逃走。之后,吕端才毕恭毕敬地来见皇后。

李皇后对吕端说:“太宗已晏驾,按理应立长子为继承人,这样才是顺应天意,你看如何?”

吕端却说:“先帝立赵恒为皇太子,正是为了今天,如今,太宗刚刚晏驾,将江山留给我们,他的尸骨未寒,我们哪能违背先帝遗诏而另有所立?请皇后三思。”

李皇后思虑再三,觉得吕端讲得有道理,况且,众大臣都在竭力拥立赵恒皇太子,李皇后也不便违拗,便同意了吕端的意见,决定由皇太子赵恒继承皇位,统领大宋江山。众大臣连连称是,叩首而去。

吕端至此还不放心,怕届时会被偷梁换柱。赵恒于公元998年即位为真宗,垂帘引见群臣,群臣跪拜堂前,齐呼万岁,惟独吕端平立于殿下不拜,众人忙问其故。吕端说:“皇太子即位,理当光明正大,为何垂帘侧坐,遮遮掩掩?”要求卷起帘帷,走上大殿,正面仔细观望,知是太子赵恒,然后走下台阶,率群臣拜呼万岁。至此,吕端才真正放了心。赵恒从此开始执政25年。

史官对吕端评价很高,宋史评论道:“吕端谏秦王居留,表已见大器,与寇准同相而常让之,留李继迁之母不诛,真宗之立,闭王继恩于室,以折李后异谋,而定大计;既立,犹请去帘,升殿审视,然后下拜,太宗谓之大事不糊涂者,知臣莫过君矣。”

《菜根谭》有这样一段内容:俗话说“水至清无鱼,人至清无友”。乍听起来,似乎太“世故”了,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坏在“认真”二字上。有些人对别人要求得过于严格以至近于苛刻,他们希望自己所处的社会一尘不染,事事随心,不允许有任何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不符合自己的设想。一旦发现这种问题,他们就怒气冲天,大动肝火,怨天尤人,有一种势不两立的架势。尤其是知识分子,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往往过于天真,过于理想化,过于清高。总觉得世界之上,众人皆浊,唯我独清,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用这种天真的眼光去看社会,许多人往往会变得愤世嫉俗,牢骚满腹。

现实中更多的人往往是大事糊涂,小事反而不糊涂,特别注意小事,哪怕是芥蒂之疾,蝇屎之污,也偏要用显微镜去观察,用放大镜去渲染。于是,在他们眼里,社会总是一团乌云蔽日,人与人之间只剩下尔虞我诈。普天之下,可以与言者,也就只有“我自己”,这实际上是一种病态。

所谓“水至清则无鱼”并不是认为可以随波逐流,不讲原则,而是说,对于那些无关大局、枝枝蔓蔓的小事,不应当过于认真,而对那些事关重大、原则性的是非问题,切不可也随便套用这一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