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物流企业规范化管理全书
31959100000065

第65章 物流配送中心作业实施规范(3)

在需要长途运入水泥的地区,变运入成品水泥为运进熟料这种半成品,在该地区的流通加工点(磨细工厂)磨细,并根据当地资源和需要情况掺入混合材料及外加剂,制成不同品种及标号的水泥供应给当地的用户,这是水泥流通加工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可以省去添加剂的运力和运费,可以更好的满足当地的实际需求,降低使用成本,容易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大批量、高效率的输送,可以大大降低水泥的输送损失,能更好的衔接产需,方便用户。

6. 机电产品的组装加工

机电设备储运困难较大,主要原因是不易进行包装,包装成本过大,并且运输装载困难,装载效率低,流通损失严重。但是这些货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装配较简单,装配技术要求不高,装配后不需进行复杂的检测及调试。所以,为解决储运问题,降低储运费用,采用半成品(部件)高容量包装出厂,在消费地拆箱组装的流通加工方式。

7. 煤炭及其他燃料的流通加工

⑴除矸加工是以提高煤炭纯度为目的的加工形式

为了多运纯物质,少运矸石,充分利用运力,降低成本,可以采用除矸的流通加工排除矸石。

⑵为管道输送煤浆进行的煤浆加工

用运输工具载运煤炭,运输中损失浪费较大,又容易发生火灾。将煤炭制成煤浆采用管道运输是一种新兴的加工技术。

⑶配煤加工

在使用地区设置集中加工点,将各种煤及一些其他发热物质按不同的配方进行掺配加工,生产出各种不同发热量的燃料,称为配煤加工。这种加工方式可以按需要发热量生产和供应燃料,防止热能浪费和“大材小用”,也防止发热量过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工业用煤经过配煤加工还可以起到便于计量控制、稳定生产过程的作用,在经济上和技术上都有价值。

⑷天然气、石油气等气体的液化加工

由于气体输送、保存都比较困难,天然气和石油气往往只好就地使用,如果当地资源充足而用不完,往往就地燃烧掉造成浪费和污染。两种气源的输送可以采用管道,但是因为投资较大、输送距离有限,也受到一定的制约。在产出地将天然气或石油气压缩到临界压力之上,使之由气体变成液体,就可以使用容器装运,使用时机动性较强。这是目前采用较多的方式。

五、流通加工的合理化管理

⑴加工、配套相结合

在对配套要求较高的流通中,配套的主体来自各个生产单位,但是,完全配套有时无法全部依靠现有的生产单位,进行适当流通加工,可以有效促成配套,大大提高流通的桥梁与纽带的能力。

⑵加工、合理运输相结合

流通加工能有效衔接干线运输与支线运输,促进两种运输形式的合理化。利用流通加工,在支线运输转干线运输或干线运输转支线运输这一需要停顿的环节,不进行一般的支转干或干转支,而是按干线或支线运输合理的要求进行适当加工,从而大大提高运输及运输转载水平。

⑶加工、配送相结合

这是将流通加工设置在配送点中,一方面按配送的需要进行加工,另一方面加工又是配送业务流程中分货、拣货、配货之一环,加工后的产品直接投入配货作业.这就无需单独设置一个加工的中间环节,使流通加工有别于独立的生产,而使流通加工与中转流通巧妙结合在一起。同时,由于配送之前有加工,可使配送服务水平大大提高。这是当前对流通加工合理选择的重要形式,在煤炭、水泥等产品的流通中已表现出较大的优势。

⑷加工、节约相结合

节约能源、节约设备、节约人力、节约耗费是流通加工合理化重要的考虑因素,也是目前我国设置流通加工,考虑其合理化的较普遍形式。

⑸加工、合理商流相结合

通过加工有效促进销售,使商流合理化,也是流通加工合理化的考虑方向之一。加工和配送的结合,通过加工,提高了配送水平,强化了销售,是加工与合理商流相结合的一个成功的例证。此外,通过简单地改变包装加工,形成方便的购买量,通过组装加工解除用户使用前进行组装、调试的难处,都是有效促进商流的例子。

((第四节))配送中心运输技术管理实务

一、配送运输管理基础

1.配送运输的定义

⑴配送运输是指将被订购的货物使用相应的运输工具从供应点送至顾客手中的活动。其过程可能是从工厂等生产地仓库直接送至客户,也可能通过批发商、经销商或由配送中心、物流中心转送至客户手中。

⑵一般情况下,配送运输是一种短距离、小批量、高频率的运输形式。如果单从运输的角度看,它是对干线运输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属于末端运输、支线运输。它以服务为目标,以尽可能满足客户要求为宗旨。

2.配送运输的影响因素

影响配送运输效果的因素很多,可大致分为动态因素和静态因素两大类:

⑴动态性因素,如车流量变化、道路施工、配送客户的变动、可供调动的车辆变动等;

⑵静态性因素,如配送客户的分布区域、道路交通网络、车辆运行限制等。

3.配送运输的基本运作流程

⑴划定配送区域

为使整个配送有一个可循的基本依据,应首先将客户所在地的具体位置作一系统统计,并将其作区域上的整体划分,将每一客户囊括在不同的基本配送区域之中,以作为下一步决策的基本参考。如按行政区域或依交通条件划分不同的配送区域,在这一区域划分的基础上再作弹性调整来安排配送。

⑵确定配送方式

由于配送货物品种、特性各异,为提高配送效率,确保货物质量,必须首先对特性差异大的货物进行分类。在接到订单后,将货物依特性进行分类,以分别采取不同的配送方式和运输工具,如按冷冻食品、速食品、散装货物、箱装货物等分类配载;其次,配送货物也有轻重缓急之分,必须初步确定哪些货物可配于同一辆车,哪些货物不能配于同一辆车,以做好车辆的初步配装工作。

⑶确定配送顺序

在考虑其他影。向因素,做出确定的配送方案前,应先根据客户订单要求的送货时间将配送的先后作业次序作一概括的预订,为后面车辆积载做好准备工作。计划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达到既定的目标,所以,预先确定基本配送顺序可以既有效地保证送货时间,又可以尽可能提高运作效率。

⑷安排车辆

车辆安排要解决的问题是安排什么类型、吨位的配送车辆进行最后的送货。一般企业拥有的车型有限,车辆数量亦有限,当本公司车辆无法满足要求时,可使用外雇车辆。在保证配送运输质量的前提下,是组建自营车队,还是以外雇车为主,则须视经营成本而定。无论自有车辆还是外雇车辆,都必须事先掌握有哪些车辆可供调派并符合要求,即这些车辆的容量和额定载重是否满足要求;其次,安排车辆之前,还必须分析订单上货物的信息,如体积、重量、数量等对于装卸的特别要求等,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作出最合适的车辆安排。

⑸选择配送路线

知道了每辆车负责配送的具体客户后,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对这些货物的配送,即如何选择配送距离短、配送时间短、配送成本低的线路,这需根据客户的具体位置、沿途的交通情况等作出优先选择和判断。除此之外,还必须考虑有些客户或其所在地点环境对送货时间、车型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如有些客户不在中午或晚上收货,有些道路在某高峰期实行特别的交通管制等。

⑹装车运输

明确了客户的配送顺序后,接下来就是如何将货物装车,以什么次序装车的问题,即车辆的积载问题。原则上,知道了客户的配送顺序先后,只要将货物依“后送先装”的顺序装车即可。但有时为了有效利用空间,可能还要考虑货物的性质(怕震、怕压、怕撞、怕湿)、形状、体积及重量等作出弹性调整。此外,对于货物的装卸方法也必须依照货物的性质、形状、重量、体积等来做具体决定。

在以上各阶段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明确订单内容。

掌握货物的性质。

明确具体配送地点。

适当选择配送车辆。

选择最优的配送路线。

充分考虑各作业点装卸货时间。

二、车辆调度管理规范

车辆的调度问题一般可以根据时间与空间特性分为车辆路径规划问题和车辆调度问题。车辆优化调度问题可根据不同性质具体分为以下几类。

⑴按照货物的种类要求划分

可分为同种货物优化调度和多种货物优化调度。多种货物优化调度问题是指运输货物的种类在一种以上,车辆调度时可能要考虑某些种类的货物不能同时装配运输的要求,如“灭害灵”等杀虫剂和食品等不能混装运输。

⑵按照有无休息时间要求划分

可分为有休息时间的优化调度和无休息时间优化调度问题。

⑶按照运输任务划分

有纯装问题、纯卸问题以及装卸混合问题。所谓的装卸混合问题就是车辆在运输途中既有装货又有卸货两种情况发生。

⑷按照车辆载货状况划分

有满载问题和非满载问题。满载问题是指货运量多于一辆车的容量,完成所有任务需

要多辆运输车辆;非满载问题是指车的容量大于货运量,一辆车即可满足货运要求。

⑸按照车辆是否返回车场划分

有车辆开放问题和车辆封闭问题。车辆开放问题是指车辆不返回其出发地;车辆封闭问题是指车辆必须返回其发出车场。

⑹按照优化的目标可划分

有单目标优化问题和多目标优化问题。单目标优化是指某一项指标最优或较优,如运输路径最短;多目标优化则是指同时要求多个指标最优或较优,如同时要求运输路径最短和费用最省。

三、配送路线优化管理规范

在确定了每辆车负责配送的具体客户后,还需要根据客户的具体位置、沿途的交通情况等,选择配送距离短、配送时间短、配送成本低的线路。

1. 直达式配送运输

⑴直达式配送运输是指由一个供应点对一个客户的专门送货。其基本条件是客户需求量接近或大于可用车辆的额定载重量,或根据货物的形状、性质需专门派一辆或多辆车一次或多次送货。

⑵在直达情况下,货物配送路线的优化,就是选择最短的配送路线,以节约时间、费用,提高配送效率,即归结为最短路径问题。

2. 分送式配送运输

分送式配送是由一个供应点对多个客户共同送货。其基本条件是同一条线路上所有客户的需求量总和不大于一辆车的额定载重量,且所有客户的货物其形状、性质等均不需要单独车辆运输。送货时,由选定的车辆装着所有客户的货物,沿着确定的线路依次将货物送至客户。对于分送式配送运输可采用节约里程法来确定最佳配送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