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物流企业规范化管理全书
31959100000049

第49章 仓储管理操作规范(2)

首先要严格验收入库货物,弄清货物及其包装的质量状况,防止货物在储存期间发生各种不应有的变化。对吸湿性货物要检测其含水量是否超过安全水分,对其他有异常情况的货物要查清原因,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和采取救治措施,做到防微杜渐。

⑵安排适当的储存场所

由于不同货物的性能不同,对保管条件的要求也不同。性能相互抵触或易串味的货物不能在同一库房混存,以免相互产生不良影响。尤其对于化学危险物品,要严格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分区分类安排储存地点。

⑶合理进行堆码苫垫

地面潮气对货物质量影响很大,要切实做好货垛下垫隔潮工作,存放在货场的货物,货区四周要有排水沟,以防积水流入垛下;货垛周围要遮盖严密,以防雨淋日晒。应根据各种货物的性能和包装材料,确定货垛的垛形与高度,并结合季节气候等情况妥善堆码。含水率较高的易霉货物,热天应码通风垛;容易渗漏的货物,应码间隔式的行列垛。除此之外,库内货物堆码留出适当的距离:顶距,平顶楼库为50厘米以上,人字形屋顶以不超过横梁为准;灯距,照明灯要安装防爆灯,灯头与商品的平行距离不少于50厘米;墙距,外墙50厘米,内墙 30厘米;柱距,一般留10~20厘米;垛距,通常留10厘米。对易燃货物还应留出适当防火距离。

⑷仓库温湿度的控制

仓库的温湿度,对货物质量变化的影响极大。各种货物由于其本身特性,对温湿度一般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超过规定的范围,货物质量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应根据库存货物的性能要求,适时采取密封、通风、吸潮和其他控制与调节温湿度的办法,力求把仓库温湿度保持在适应商品储存的范围内,以维护货物的质量安全。

⑸在存货物的检查

做好货物在库检查,对维护货物的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库存货物的质量发生变化,如不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进行救治,就会造成或扩大损失。因此,对库存货物的质量情况,应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

⑹保持仓库的卫生清洁

储存环境不清洁,易引起微生物、虫类滋生繁殖,从而危害到货物。因此,对仓库内外环境应经常清扫,彻底铲除仓库周围的杂草、垃圾等物,必要时使用药剂杀灭微生物和潜伏的害虫。对容易遭受虫蛀、鼠咬的货物,要根据货物性能和虫、鼠生活习性及危害途径,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二、仓库温湿度管理

1.温湿度管理概述

要做好仓库温湿度管理工作,首先要学习和掌握空气温湿度的基本概念以及有关的基本知识。

⑴空气温度。空气温度是指空气的冷热程度。

一般而言,距地面越近气温越高,距地面越远气温越低。在仓库日常温度管理中,多用摄氏度表示,凡0℃以下度数,在度数前加一个“-”,即表示零下多少摄氏度。

⑵空气湿度。空气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或空气干湿的程度。

表示空气湿度,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绝对湿度。绝对湿度是指单位容积的空气里实际所含的水汽量,一般以克为单位,用克/立方米来表示。

温度对绝对湿度有着直接影响。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水汽蒸发得越多,绝对湿度就越大。相反,绝对湿度就小。

饱和湿度。饱和湿度是表示在一定温度下,单位容积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量的最大限度。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多余的水蒸气就会凝结,变成水滴。此时的空气湿度便称为饱和湿度。

空气的饱和湿度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越高,单位容积空气中能容纳的水蒸气量就越多,饱和湿度也就越大。

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实际含有的水蒸气量距离饱和状态程度的百分比。即在一定温度下,绝对湿度占饱和湿度的百分比数。相对湿度用百分率来表示,公式为:

相对湿度=绝对湿度饱和湿度×l00%

绝对湿度=饱和湿度×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越大,表示空气越潮湿;相对湿度越小,表示空气越干燥。

空气的绝对湿度、饱和湿度、相对湿度与温度之间有着相应的关系。温度如发生了变化,则各种湿度也随之发生变化。

露点。指含有一定量水蒸气的空气在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所含的水蒸气就会达到饱和状态并开始液化成水,这种现象叫做结露。水蒸气开始液化成水时的温度叫做“露点温度”,简称“露点”。如果温度继续下降到露点以下,空气中超饱和的水蒸气,就会在商品或其他物料的表面上凝结成水滴,此现象称为“水池”,俗称商品“出汗。”此外,风与空气中的温湿度有密切关系,也是影响空气温湿度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2.库内外温湿度的变化

从气温变化的规律分析,一般在夏季降低库房内温度的适宜时间是夜间10点钟以后至次日晨6点钟,而降低湿度的适宜时间是上午6点钟以后至下午4点钟。当然,降温还要考虑到商品特性、库房条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3.仓库温湿度的控制与调节

⑴仓库温湿度的测定。测定空气温湿度通常使用干湿球温度表。

在库外设置干湿表,为避免阳光、雨水、灰尘的侵袭,应将干湿表放在百叶箱内。百叶箱中温度表的球部离地面高度为2米,百叶箱的门应朝北安放,以防观察时受阳光直接照射。箱内应保持清洁,不放杂物,以免造成空气不流通。

在库内,干湿表应安置在空气流通、不受阳光照射的地方,不要挂在墙上,挂置高度与人眼平,约1.5米。每日必须定时对库内的温湿度进行观测记录,一般在上午8~10时,下午2~4时各观测一次。记录资料要妥善保存,定期分析,摸出规律,以便掌握货物保管的主动权。

⑵控制和调节仓库温湿度。为了维护仓储货物的质量完好,创造适宜于货物储存的环境,当库内温湿度适宜货物储存时,就要设法防止库外气候对库内的不利影响。当库内温湿度不适宜货物储存时,就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节库内的温湿度。实践证明,采用密封、通风与吸潮相结合的办法,是控制和调节库内温湿度行之有效的办法。

密封。密封就是把货物尽可能严密地封闭起来,减少外界不良气候条件的影响,以达到安全保管的目的。

采用密封方法,要和通风、吸潮结合运用,如运用得当,可以收到防潮、防霉、防热、防溶化、防干裂、防冻、防锈蚀、防虫等多方面的效果。

密封保管应注意的事项有:

在密封前要检查货物的质量、温度和含水量是否正常,如发现生霉、生虫、发热、水淞等现象就不能进行密封。发现货物含水量超过安全范围或包装材料过潮,也不宜密封。

要根据货物的性能和气候情况来决定密封的时间。易潮、易溶化、易霉的货物,应选择在相对湿度较低的时节进行密封。

常用的密封材料有塑料薄膜、防潮纸、油毡纸、芦席等。这些密封材料必须干燥清洁,无异味。

密封常用的方法有整库密封、小室密封、按垛密封以及按货架、按件密封等。

通风。通风是利用库内外空气温度不同而形成的气压差,使库内外空气形成对流,来达到调节库内温湿度的目的。当库内外温度差距越大时,空气流动就越快。如果库外有风,借风的压力更能加速库内外空气的对流。但风力也不能过大。正确地进行通风,不仅可以调节与改善库内的温湿度,还能及时散发货物及包装物的多余水分。按通风的目的不同,可分为利用通风降温和利用通风散潮两种。

吸潮。在雨季或阴雨天,当库内湿度过高,不适宜货物的保管,而库外湿度也过大,不宜进行通风散潮时,可以在密封库内用吸潮的办法降低库内湿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仓库也开始普遍使用机械吸潮方法。即使用吸湿机把库内的湿空气通过抽风机,吸入吸湿机冷却器内,使它凝结为水而排出。

吸湿机一般适宜于储存棉布、针棉织品、贵重百货、医药、仪器、电工器材和烟糖类的仓间吸湿。

三、储存货物的霉变腐烂与防治

1.易霉腐商品

凡是生物制品如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及其制品,动物的皮、毛、骨、肌体、脏器及其制品,在适宜于菌类生长的条件下,都易发生霉变。矿产品、金属类货物其本身虽不会发霉,但如沾染污垢或以生物为原料制成的附件、配件,在一定条件下,菌类也会生长。一般仓库中,主要有下列各类货物容易生霉:

⑴棉麻、纸张等含纤维素较多的商品。

⑵鞋帽、纸绢制品(含糨糊、浆料)等含淀粉的商品。

⑶皮毛、皮革、丝毛织物等含蛋白质较多的轻纺工业商品。

⑷鱼肉蛋乳及制品等含蛋白质较多的食品。

⑸烟酒糖茶、干鲜果菜等含多种有机物质的货物。

2.货物霉腐的防治

⑴影响霉腐微生物生存的外界条件。

水分和空气湿度。试验证明,只有当空气相对湿度达到75%以上时,多数货物的含水量才可能引起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因而通常把75%这个相对湿度叫做货物霉腐临界湿度。

温度。根据微生物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可将其分为低温性微生物、中温性微生物和高温性微生物。每一类型的微生物对温度的要求又分为最低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度和最高生长温度。超过这个范围其生长会滞缓或停止。

日光。日光对于多数微生物的生长都有影响。多数霉腐微生物在日光直射下经1~4小时即能大部分死亡。因此,要将货物存放于阳光能直射到的地方,但必须要放在阴暗地方的货物除外。

溶液浓度。多数微生物不能在浓度很高的溶液中生长。因为浓度很高的溶液能使菌细胞脱水,造成质壁分离,使其失去活动能力甚至死亡。因此,盐腌和蜜饯食品一般不易腐烂。但也有少数微生物对浓度高的溶液有抵抗能力。

空气成分——二氧化碳。多数霉腐微生物特别是霉菌,需要在有氧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在无氧条件下不形成孢子。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不利于微生物生长,如果改变货物储存环境的空气成分,比如使二氧化碳逐渐增加,使氧逐渐减少,那么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就要受到限制,甚至导致死亡。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20%时,霉菌中的某种青霉和毛霉的死亡率就能达到50%~ 70%,二氧化碳在空气中达50%时将全部死亡。

⑵货物霉腐的防治

加强人库验收。易霉货物入库,首先应检验其包装是否潮湿,货物的含水量是否超过安全水分。易霉货物在保管期间应特别注意勤加检查,加强保护。

加强仓库温湿度管理。要根据不同性能的货物,正确地运用密封、吸潮及通风相结合的方法,管好库内温湿度,特别是在雨季,要将相对湿度控制在不适宜于霉菌生长的范围内。

选择合理的储存场所。易霉货物应尽量安排在空气流通、光线较强、比较干燥的库房,并应避免与含水量大的货物同储在一起,防止发生霉腐。

合理堆码,下垫隔潮。商品堆垛不应靠墙靠柱。

对货物进行密封。

做好日常的清洁卫生。仓库里的积尘能够吸潮,容易使菌类寄生繁殖。

化学药剂防霉。对已经发生霉腐但可以救治的商品,应立即采取措施,以免霉腐继续发展,造成严重损失。根据货物性质可选用晾晒、加热消毒、烘烤、熏蒸等办法。

3.仓库害虫的防治

仓库内害虫的防治,是搞好货物保管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⑴仓库内害虫的来源

货物入库前已有害虫潜伏在货物之中。

货物包装材料内隐藏害虫。

运输工具带来害虫。车船等运输工具如果装运过带有害虫的粮食、皮毛等,害虫就可能潜伏在运输工具之中,再感染到货物上来。

仓库内本身隐藏有害虫。

仓库环境不够清洁,库内杂物、垃圾等未及时清除干净,潜有并孳生害虫。

邻近仓间或邻近货垛储存的生虫货物,感染了没有生虫的仓间和货物。

储存地点的环境影响。如仓库地处郊外,常有麻雀飞人、老鼠窜人,它们身上常常带有虫卵或虫体。田野、树木上的害虫也会进入仓间,感染商品。

⑵仓库内害虫的特性。仓库内害虫大多来源于农作物,由于长期生活在仓库中,其生活习性逐渐改变,能适应仓库的环境而继续繁殖,并具有以下特性:

适应性强。仓库害虫一般能耐热、耐寒、耐干、耐饥,并具有一定的抗药性。适宜仓库害虫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一般为18~35°C,仓库害虫在每年的 5~8月间生长繁殖最为旺盛,一般能耐38~45°C的高温。在10°C以下,大多数仓库害虫停止发育,0°C左右处于休眠状态,但不易冻死。大多数仓库害虫能生活于含水量很少的物品中,而且大部分仓库害虫能耐长时期的饥饿而不死。

食性广杂。仓库害虫的口器发达,便于咬食质地坚硬的食物,大多数仓库害虫具有多食或杂食性。

繁殖力强。由于仓库环境气候变化小,天敌少,食物丰富,活动范围有限,雌雄相遇机会多等原因,仓库害虫繁殖力极强。

活动隐蔽。大多数仓库害虫体型很小,体色较深,隐藏于阴暗角落或在货物中蛀成“隧道”危害货物,不易发现,寒冬季节又常在板墙缝隙中潜伏过冬。

⑶常见的仓库害虫。仓库害虫的种类很多,世界上已定名的有五百多种。在我国发现有近两百种,在仓储管理中已发现危害货物的就有六十多种,严重危害货物的达三十多种。主要仓库害虫有:黑皮囊、竹长蠢、烟草甲、锯谷盗、袋衣蛾。

⑷常见易虫蛀货物。容易虫蛀的货物,主要是一些由营养成分含量较高的动植物加工制成货物。为了做好这类货物的虫害防治,现将它们遭受虫害情况介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