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物流企业规范化管理全书
31959100000034

第34章 仓库管理基础(3)

保险费用一般是根据承担风险的程度评估后直接征收的。风险的评估或承担的风险取决于产品与储存设施这两方面的性质。例如,容易被偷的高价值产品以及易燃的危险性产品就会产生高额的保险费用。保险费用还受到储存设施内的预防措施的影响,例如保安摄像机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

⑶税金。当库存被放在配送设施中的时候,有时会以财产的形式被征收税金。税率和评估方法通常随地点而不同。在一般情况下,税金是根据一年内某个特定目的库存水平或某一段时期内的平均库存水平征收的。也有些地方不评估库存税金。典型的做法是按库存价值的百分比来确定税金的。

⑷储存

储存成本与产品的搬运无关,而与各种费用有关。这笔成本必须分摊到具体的产品上去,因为它与库存价值没有直接的关系。根据仓库设施的类型(如公共仓库或私营仓库等),可以计算出储存支出总计,也可能需要进行分摊。私营仓库设施的年度折旧费用总计必须按照标准的衡量办法,例如,以每天每平方米或立方米成本进行计算,然后,将该数字除以通过仓库设施搬运的商品单位数,从而计算出每个产品的平均储存成本。对于公共仓库而言,支出一般包括每一个月月末评估库存水平后的储存构成。从公共仓库作业的角度来看,月度的储存支出依据空间利用,以此填补储存设施的总成本。

⑸陈旧

陈旧是指储存中的产品耗损并且又得不到保险的补偿。这笔费用的计算是依据经验得出的,例如产品被减低标价、分发或毁坏的总计金额等。当产品在自身设计方面变得陈旧时,这种陈旧还可以扩大到包括市场营销损失这笔转移费用,陈旧必须认真处理,并且应该仅局限于与库存储备有关的直接损失。

2.储囤成本影响决策

相对较低的储囤成本百分比降低了库存对总成本的决策构成所产生的影响,并使运输成本变得相对更重要一些。结果,物流总成本的决策和战略会试图通过使用更多的配送中心,使运输费用降低到最低限度,使产品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然而,增加配送中心一般就需要增加库存,因为有更多的地点需要增加安全储备。于是,较低的储囤成本百分比形成以低廉的库存成本替代高昂的运输费用的策略。反之,较高的储囤成本百分比会把物流战略引向相反的方向,并因此而使企业在少数地点设置集中库存,并允许更长距离的运输转移(因而也使费用更昂贵)。

在确定企业的储囤成本百分比方面还存在着某些判断上的因素:一些企业使用诸如12%之类较低的储囤成本百分比,提出的理由是,它们的资本成本是指其内部的基金成本;一些企业则使用诸如40%之类较高的百分比,它们的理由是,投资在库存中的资本与投资在其他用途中的资本都应该接受评估。

总之,在确定适当的储囤成本百分比时,尽管企业可以更广泛的进行判断,但是所作的决策必须精确地反映资本成本构成,因为该百分比以及由此产生的库存储囤成本的数量将对物流整体策略产生重大影响。

3.储囤成本影响财务记录

库存储囤成本的基本要素来源于投入到库存中去的资本金。例如,拥有10500美元的库存意味着在其他的使用场合下将少获得10500美元的资金。具体地说,这10500美元必须以流动资金的形式被借入用来支付库存,否则的话,收入中必须减去10500美元来支付库存。在第一种情况下,企业还要偿付因借入资金而产生的费用。在第二种情况下,厂商无法将保留的收入投资到其他的资本项目中去。

物流成本还包括其他一些要素,诸如运输或仓储,通常都包括在企业的损益表内了,而库存储囤成本并非如此明显。虽然库存本身作为一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被列示,但是它们不会相应地计入库存储囤成本。虽然库存储囤成本并不直接计入损益表,但是从前面的讨论中得出,储囤成本确实会对企业的财务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虽然财务报表中出现的储囤成本不像其他的物流成本,如运输成本那样显而易见,但它依然具有实实在在的意义。

(第三节)仓库存货管理

一、出入库作业设计操作规范

无论是以人工操作为主的仓库,还是以自动化、机械化操作为主的仓库,都涉及到日常存货的出入库作业设计,具体包括出入库作业标准的制定、搬运过程的设计、积载计划的制定。否则将无法对存货进行有序管理,从而造成仓库管理混乱、库存物品数目不清、仓库利用效率低下等情形。

1.作业标准的制定

⑴库内作业标准是根据库内设施的特点和存储货物的运动特点而制定的,主要对几个因素进行考虑,如仓库设施的利用程度、设施的分层数以及货物的存储和搬运流程等。

⑵从仓库作业管理的角度来讲,最佳的仓库作业设计是最好将同类货物放在同一楼层,这样可以避免对存储货物不必要的搬运,而且有利于进行系统管理。

⑶仓库作业设计的另一个方面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仓库允许使用的高度。自动化设施的大量使用,可增加对仓库高度的有效使用。在目前情况下,对大多数仓库而言,仍然是使用铲车、叉车和其他装备,从而使得仓库的使用高度受到一定的限制。因而在进行这个方面的作业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货物的搬运与设备的搬运特点。

⑷货物装运存储通道的设计应尽量避免拥挤或混乱情况的发生,而直线型和“U”型的货物流动通道可以达到这一要求。也就是从仓库一端接收即将入库的货物,将其存放于仓库的中间地带,然后从仓库的另一端装运出库。仓库作业区的典型设计如图14-1所示。

2.搬运过程的设计操作规范

⑴搬运连续性是指使用一辆(架)货物装卸设备进行长时间的作业移动,比起使用几辆(架)对同样的搬运过程作多次单独的、短距离的分割移动,效果要好得多。我们可以想像,在搬运设备之间转移货物,将会造成作业时间的浪费,同时增加损坏的可能。因而,仓库搬运作业一般是选择周转次数较少而距离更长的搬运移动。

⑵移动的规模经济性是指所有仓库作业活动要尽可能地满足搬运的最大数量或容量,即移动诸如托盘或集装箱之类的成组货物,而不是只将单个货物进行移动。尽管有时可能需要在同一时间内移动或选择多种产品或订货,从而增加单位货物移动的复杂性,但采用这种方法能够减少大量的作业活动,降低仓储成本。

3.积载计划的制定

⑴制定仓库的积载计划是根据存储货物的特征,即从存储货物的流量、重量和体积等来合理安排其存储。

⑵制定仓库的积载计划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存储货物的流量。一般来说,应该将销售量大或吞吐量大的货物放置在最短移动距离的位置上;低流量的存储货物可以安排在其他一些地方(例如放置在距离主通道较远的位置上或货架的较高层上)。

⑶一般是将相对较重的货物安排在距离地面较低的位置,从而降低搬运作业的劳动强度。体积较小的货物需要利用货架或货柜来堆放。如果要制定比较完整的积载计划,应当把每种货物的特征都充分的予以考虑。

二、出入库作业管理规范

在进行对入库的作业设计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出入库作业管理。为了改善仓库的作业管理,必须对仓库管理过程中有关与物流作业要求不相适应的步骤或程序进行适当的纠正,尽可能去除物流中的中间环节和无效步骤。例如:当物品入库时,没有加强对物品的验收和登录;当物品存储时,不注意加强物品的保管和养护;当物品出库时,没有经过详细的清点就出具出库凭证等等。仓库作业管理的每一道程序都要符合货物存储和搬运的要求。

1.验货收货

仓库作业过程的第一个步骤就是验货收货。物品入库只是物品在整个物流供应链上的一个环节,准确及时的验货收货为此环节的加强提供保证。在仓库的具体作业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⑴核对入库凭证。根据物品运输部门开出的入库单核对收货仓库的名称,印章是否有误,商品的代号、名称、规格和数量等是否一致,是否有更改的痕迹,只有经过仔细的核对无误后才能确定是否收货。

⑵入库验收。物品的验收包括对物品规格、数量、质量和包装方面的验收,对物品规格的验收主要是对物品品名、代号、花色和色样方面的验收;对物品数量的验收主要有对散装物品进行称量,对整件物品进行数目清点,对贵重物品进行仔细的查收等;对物品质量的验收主要看物品与仓库质量管理标准是否相符合,产品的质量是否达到规定的标准等;对物品包装的验收主要有核对物品的包装是否完好无损,包装标志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等。

⑶记账登录。如果物品的验收准确无误,则应该在入库单上签字,确定收货,为货物安排库位并予以编号记录,并登记仓库保管账务;如果发现物品有问题,则应另行作好记录,交付有关部门处理。

2.存货保管

仓库作业过程的第二个步骤是存货保管。仓库要保持好物品原有的质量水平和使用价值,防止由于不合理的保存方法而产生物品破损等现象,具体步骤如下。

⑴堆码。由于仓库一般实行按类区分的库位制度,因而仓库管理员应当按照物品的存贮特性和入库单上指定的货区和库位进行综合的考虑和堆码,做到既充分满足货物保管需求又能充分利用空间。

堆码时应考虑以下原则:

尽量利用库位空间,采取立体储存的方式;

仓库通道与堆垛之间保持适当的宽度和距离,提高物品装卸的效率;

根据物品的收发批量、包装外形、性质和盘点方法的要求,利用不同的堆码工具,采取不同的堆码形式,绝对不可将性质上相互抵触的物品相互混淆;

不要轻易地改变物品存贮的位置,应遵守先进先出的原则;

在库位不紧张的情况下,尽量避免物品码放拥挤和覆盖零乱现象。

⑵养护。仓库管理员应当经常或定期对仓储物品进行检查和养护,对于易变质或存储环境比较特殊的物品,应当经常进行检查和养护。检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尽早发现潜在的问题,养护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预防损坏。在仓库管理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温度、湿度和防护措施,预防破损、腐烂或失窃等,达到存储物品的安全。

⑶盘点。对仓库中贵重的和易变质的物品,盘点的次数越多越好;其余的物品应当定期进行盘点(例如每年盘点一次或两次)。盘点时应当作好记录,如果出现问题,应当尽快查出原因,及时处理。

3.发货出库

仓库作业管理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发货出库。仓库管理员根据提货清单,在保证物品原先的质量和价值的情况下,对货物进行包装后进行搬运,然后发货。具体步骤如下。

⑴核对出库凭证。仓库管理员发货前必须核对提货单,除了保证出库物品的品名、规格和编号与提货单一致外,还必须在提货单上物品所处的货区库位编号,以便能够比较轻松地找出所需的物品。

⑵配货出库。在提货单上,涉及到较多的物品,仓库管理员应该认真复核,交与提货人。需要发运的物品,仓库管理员应当在物品的包装上做好标记,而且可以对出库物品进行简易的包装,在填写有关的出库手续后,可以放行。

⑶记账清点。每次发货完毕后,仓库管理员应该做好仓库发货的详细记录,并与仓库的盘点工作结合在一起,以便于以后的仓库管理工作。

三、不确定因素对库存的影响

以下类型不确定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库存政策:一是需求不确定因素,它关系到库存完成周期内销售比率的波动;二是完成周期不确定因素,它与库存补给周期的种种变化有关。首先要讨论的是,在补给不变的条件下,还必须考虑到不确定因素对储存水平所产生的各种影响。然后,同时处理这两种类型的不确定因素。要制定库存政策,必须现实地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库存管理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要防止缺货。

⑴需求不确定因素

销售量预测是要对库存完成周期内的单位需求量进行预计。即使经过了良好的预测,补给周期内的实际需求通常与预期的需求标准也有差距。为了防止因实际需求量超过预测值时所发生缺货现象,就需要在基本库存中增加安全储备。在需求不确定的条件下,平均库存是订货批量与安全储备两者总和的一半。制定安全储备计划的任务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必须测定缺货的可能性;第二,必须估算缺货期间的潜在需求;第三,需要将有关防止缺货的政策引入到系统中去。

⑵完成周期的不确定因素

完成周期的不确定因素意味着存货政策无法承担始终如一的递进服务。制定计划的人应该能提前预料到,其完成周期的长度将会在平均值附近有较高的频率分布,并且会变形,甚至超出计划中的持续时间。从计划制定的角度来看,围绕着库存完成周期的最低可能天数、平均期天数或最大可能天数,有可能确立安全储备政策。但是,无论是使用最低限制还是最大限制,各种安全储备都会有很大的区别。必须记住,安全储备之所以要存在,是为了防止需求不确定因素。因此,注重于围绕最低完成数值确定起来的库存政策将提供不太充分的保护,而那些围绕最大数值建立起来的库存政策将会产生超过需要的安全储备量。

如果完成周期的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影响无法在统计上用数值加以表示,那么,绝大多数常见的做法是根据计划的补给天数,或平均经历的补给天数,来制定安全储备政策。然而,完成周期中如果发生相当大的变化,那么,正式的评估就必不可少了。在制定处理派生需求的制造计划时,完成周期是主要的不确定因素。

((第四节))库存过程管理

一、库存管理策略

库存管理是将厂商的库存政策和价值链的库存政策进行作业化的综合过程。反应性方法或称拉式库存方法,是利用顾客需求,通过配送渠道来拉动产品的配送。另一种管理理念是计划方法,它是根据产品的需求量与可得性,主动排定产品在渠道内的运输和分配,形成对产品和市场环境作出反应。现在对每一种方法进行考察,并且描述其如何应用。

1.反应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