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你走向自信、自立、自强,你的心灵将从浮躁多变转为冷静和积极,你将更善于控制情绪和思想。你会发现,父母将欣喜于你的成长,对你的“操心”将渐渐变为“放心”;周围的同学会以佩服的眼光看着你,在许多方面征求你的意见,愿意做你的朋友。这样,孤独感还会存在吗?
改变认知方式许多人的孤独感是与自卑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害怕不被人理解,害怕与别人不一样,害怕难以融入周围的世界,所以感到孤独。这是自卑心理造成的孤独状态。克服自卑心理是走出此类孤独的关键。自卑心理大多源于歪曲和片面的自我认识。其实,大可不必为自己与别人不同而难过,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世界上的惟一。当我们怀着一种自信和平等之心与人相处时,就会在交往中少一些疲惫和牵强,多一些轻松和愉快。
要战胜孤独,就要学会为别人着想,为别人做一些事情全心照顾孩子的母亲不会感受到孤独,热恋中的情人即使天各一方也不会孤独,因为他们的心思都不在自身。只要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关心、关注别人,就会在互动的良性人际关系中体验到一种自我价值感而不是孤独。温暖别人的火,也会温暖自己。
要从根本上超越孤独,还要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一个有所追求、有所爱的人是不惧怕孤独的。有了明确的人生目标,就会多一些宽容与豁达,就会慢慢培养出淡化得失的心情,就会战胜孤独、超越孤独。
长期的空虚感是病态的
空虚是一种病,是一种危害健康的心理上的疾病,是指一个人没有追求,没有寄托,没有精神支柱,精神世界一片空白。精神空虚所导致的“生命意义缺乏症”,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不容小觑。
我们所经历的各种情绪中,就以“空虚感”最无以名状且捉摸不定。
一个中学生说:“每天,我照常地学习、生活,可总觉得心里好像有点不对劲,似乎我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为什么生活,常常有一种很空虚的感觉……看看其他同学,学,学得有劲;玩,玩得潇洒。可我却学也学不踏实,玩也玩不痛快,感觉什么都无聊,什么都没意思。这种情绪让我整天百无聊赖,心绪懒散,寂寞惆怅却又不知该怎样解脱。怎么别人就能过得那么充实而我自己就那么空虚呢?”
时下,人们在交往时常会听到:“算了,就这样,没啥干头了!”“干什么都不顺心,就这么混吧,还能做什么呢?”“唉,人老了,不中用了,脑子空空一片”等话语。这是一种空虚的表现。空虚感就像是心里面的黑洞,具有超强莫大的吸力,一旦被卷进了黑洞,整个人也就被空虚感所缚。
君不见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精明能干,下海经商,开公司办企业,成了腰缠万贯的大款,人人羡慕。然而,他们赚了钱有了名之后,有些人却沉溺于灯红酒绿之中,醉生梦死;有些人被“白色幽灵”所俘虏染上了毒瘾。有人说这是愚昧。其实,他们谁也不愚昧,有谁见过愚昧无知者能挣大钱干出业绩来?他们何尝不知道寻花问柳、吸毒会导致病魔缠身,最终落个身败名裂的可悲下场呢!凡此皆为精神空虚使然,从而迷失了自我。
为什么会感到空虚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已步入一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也是最易让人们感受生存挫折的时代。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精神文明的发展有时却显得苍白无力,致使不少人特别是中老年人感到精神空虚,活着无意义,陷入心灵沼泽而无法摆脱。
这种生活意义的迷失和价值观上的功利主义,便会使人感到生存受到挫折,觉得活着没意思,心灵空虚精神苦闷,这便是“生命意义缺乏症”,心理治疗学上称为“精神神经症”。其病因不是情绪方面,而是精神方面出了偏差,人性方面出了问题。
空虚的心理,可来自以下方面:
对自我缺乏正确的认识对自己能力过低的估计,终至整天忧郁,思想空虚。
因自身能力和实际处境不同步陷入“志大才疏”或“虎落平川”的窘境中,常常感到无奈、沮丧、空虚。
对社会现实和人生价值存在错误的认识以偏概全地评价某一社会现象或事物,当社会责任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过分讲求个人的得失,一旦个人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心怀不满,“万念俱灰”。
外界环境突变因退休、下岗、失恋、工作挫折、投资失误、经济拮据等导致失落困惑感。
功利主义价值观功利主义价值观对人的精神是种极大的腐蚀剂,是导致生命意义缺乏症的重要原因。
经历了人生坎坷、过了大半辈子的中老年人,之所以发生迷失自我的现象,是功利主义价值观在作怪。他们面对人生的秋天,许多人尤其是患有不同疾病的老人,产生悲秋的心理,精神上被空虚和死亡的恐惧所困扰,认为“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成也好败也罢,谁都难免去火葬场化为一缕青烟。正是由于精神生活的空虚,便想方设法去寻找一种精神安慰剂,相信一种功利主义的人生观的人,极易误把延长生命当作惟一的生命意义。因为他们害怕死亡,尤其害怕死亡之后的无意义。
幸福感缺乏有不少人拥有常人无法比拟的物质享受,却不觉得有什么幸福,也不感到它有什么价值。于是便去寻找其它东西,想来弥补空虚的心灵,例如去吸毒,让毒品来麻醉自己,过那种“飘飘欲仙”的虚幻生活,明知会毁了自己也不在乎。
让空虚从你的生活中离开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空虚是一种消极情绪。这是它最重要的一个特点。被空虚所乘机侵袭的人,无一例外地是那些对理想和前途失去信心,对生命的意义没有正确认识的人。他们或是消极失望,以冷漠的态度对待生活,或是毫无朝气,遇人遇事便摇头。为了摆脱空虚,他们或抽烟喝酒,打架斗殴,或无目的地游荡、闲逛,耽于某种游戏,之后却仍是一片茫然,无谓地消磨了大好时光。空虚带给人的,只有百害而无一利。有人说,一个人的躯体好比一辆汽车,你自己便是这辆汽车的驾驶员,如果你整天无所事事,空虚无聊,没有理想,没有追求,那么,你就会根本不知道驾驶的方向,就不知道这辆车要驶向何方,这辆车也就必定会出故障,会熄火的,这将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因此,对待心灵空虚必须给予心理治疗。
面对空虚,最重要的是要有理想
俗话说“治病先治本”。因为空虚的产生主要源于对理想、信仰及追求的迷失,所以树立崇高的理想、建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就成为消除空虚的最有力的武器。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当你坚定地向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前进时,空虚就会悄悄地离你而去。
面对空虚,还要培养对生活的热情
我们常说,生活是美好的,就看你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它。一样的蓝天白云,一样的高山大海,你可以积极地去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或者认认真真地学点本领,帮他人做点好事,也能对自己的成功颇感得意,从他人的感谢中得到欢愉。当你用有意义的事去培养对生活的热情,去填补生活中的空白时,你哪还有心情和闲暇空虚呢?
面对空虚,还要积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有时候,人们生活在同一环境中,但由于心理素质不同,有人遇到一点挫折便偃旗息鼓而轻易为空虚所困扰,有人却能面对困难毫不畏缩而始终愉快充实。因此,有意识地加强自我心理素质的训练,就能够将空虚及时地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不给它以进一步侵袭的机会。无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遇到什么问题,都应该沉着冷静,保持良好的心态,实事求是地应对一切。人老了,退休了,还可奉献余热;下岗了,再求职,作为人生拼搏的第二起点;工作受到挫折,投资失败了,要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审时度势,东山再起,将其视为成功的“奠基石”。总之,不要灰心,不要气馁,充实自我,战胜空虚,就一定能迎来精神和事业上的光明。
要对抗空虚就要看清空虚的本质——就是不存在
这时如能转移注意力做些“实质”性的活动,如逛街就认真挑选衣物,聚会时就专心与人谈话,都可有效驱走空虚感。
认清自己,脚踏实地
常感到空虚的人,很可能是活得不踏实。有些人在生活中怀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或目标,自己总是在生活中追寻些什么,而没有落实到生活本身,如此不免常虚幻不实。要挥别空虚感就要建立“务实不务虚”的生活态度,能“活在当下”的人,心中是不会有这么一个黑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