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健康36计
31954900000049

第49章 第25计知足就是一种美德(2)

前几天和朋友聊天,朋友说正为这一段时间老是做恶梦而痛苦。问及所梦内容,几乎全是梦见为了一点私利而与别人纠缠不休,甚至大打出手,好生苦恼。我便装做行家,为之解梦,劝他最近放下手中的生意,到处走走,躲一下“小人”,便可不再做恶梦。

朋友心中有事,自然不得清闲,即使在睡梦中也一样。而醒来时,更是驱赶此身,作无尽的追求。当时没敢与朋友直言,其实真正的“小人”是自己,是自己白日里老是想着为了蝇头小利去与人纠缠,所以才梦里不得安宁。如果整天为名利所累,万事扰心,不得安宁,即便物质生活上锦衣玉食,但精神压力不能排解,也只能悉苦万端。

古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当然是社会发展最有效的润滑剂,但不可过于看重名利,过于为名利奔波不休。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讲究效益的环境里,完全不言名利也是不可能的,但应正确对待名利,最好是“君子言利取之有道,君子求名,名正言顺”。

当然,最好的活法还是淡泊名利。因为名字下头一张嘴,人要是出了名,就会招为嫉妒,受人白眼,遭到排挤,甚至有可能由此而种下祸根。

正如古语所说:“木秀于林,风必吹之;堤高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从必非之。”而利字旁边一把刀,既会伤害自己,也可能伤害别人,小利既伤和气又碍大利。如果认为个人利益就是一切,便会丧失生命中一切宝贵的东西。

人生待足何时足?名利是无止境的,只有适可而止,才能知足常乐。其实心是人的主宰,名利皆由心而起,心中名利之欲无休止的膨胀,人便不会有知足的时候。欲望就像与人同行,见到他人背有众多名利走在前面,便不肯停歇,而想背负更多的名利走在更前面,结果最后在路的尽头累倒。知足者能看透名利的本质,心中能拿得起放得下,心境自然宽阔。

一个人如若养成看淡名利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他也就更易于找到乐观的一面。但许多人口口声声说将名利看得很淡,甚至做出厌恶名利的姿态,实际是内心中无法摆脱掉名利的诱惑而做出自欺欺人的姿态,未忘名利之心,所以才时时挂在嘴边。好作讨厌名利之论的人,内心不会放下清高之名,这种人虽然较之在名利场中追逐的人高明,却未能尽忘名利。这些心口不一的人,实际上内心充满了矛盾,但名利本身并无过错,错在人为名利而起纷争,错在人为名利而忘却生命的本质,错在人为名利而伤情害义。如果能够做到心中怎么想,口中怎么说,心口如一,本身已完全对名利不动心,自然能够不受名利的影响。那么不但自己活得轻松,与人交往也会很轻松了。

国学大师林语堂也曾经说过:“满足的秘诀,在于知道如何享受自己所有的,并能驱除自己能力之外的物欲。”

克服自己的攀比心理

某机关有一位小公务员,过着安分守己的平静生活。有一天,他接到一位高中同学的聚会电话。十多年未见,小公务员带着重逢的喜悦前往赴会。昔日的老同学经商有道,住着豪宅,开着名车,一副成功者的派头。这位公务员重返机关上班,好像变了一个人,整天唉声叹气,逢人便诉说心中的烦恼。

“这小子,考试老不及格,凭什么有那么多钱?”他说。

“我们的薪水虽然无法和富豪相比,但不也够花了吗?”他的同事安慰说。

“够花?我的薪水攒一辈子也买不起一辆奔驰车。”公务员心疼地跳了起来。

“我们是坐办公室的,有钱我也犯不着买车。”他的同事看得很开。但这位小公务员却终日郁郁寡欢,后来得了重病,卧床不起。

攀比是一把刺向自己心灵深处的利剑,对人对已毫无益处,伤害的只是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其实人比人并不会气死人,如果可以客观地比较的话,结果肯定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如此。而会气死人的,只是因为自己拿自己的缺点跟别人的优点比较,却忽略了自己的优点,比别人差的地方看得很重,比别人好的地方觉得很普通,甚至忽略看不到。有人会说,人怎么可以跟比自己差的人比呢?要比,当然是跟比自己好的人比了。这句话听起来是很积极的心态啊,好像是在向好的学习啊,看到不足,然后加以改善,不好吗?当然,如果是这样的心态的话,当然是很好,但问题是,往往自己看到别人好的地方之后,并不是开始好好学习和努力,而是不断地埋怨自己,甚至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人比人并不要紧,看到别人的优点可以去学习,但是这不应该是自卑和烦恼的理由。事实上,人比人而生气的人,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性格和心理上的问题,使自己产生了自卑的心态,跟心理医生谈谈,才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为什么会产生自卑(人比人气死人)的心态。

在一家公司当干事的老王,就是因为自己少评一级职称,少长两级工资,耿耿于怀,终日喋喋不休,有时大骂出口,已发展到精神失常状态,不能自控。朋友劝其想开些,他根本听不进去,不久得绝症去世。细想起来,实在不值得。如果早早自我调节,怎么能抱着金娃娃跳井呢?看到人家事业有成时,如果自己从中看到了努力的方向,脚踏实地,好好工作,也许下一次涨工资的就是自己了。总之,如果能及时调整心态,结局就不会如此了。

所以,人比人是不是气死人,就看你怎么比。

宫殿有悲哭,茅屋里有笑声

这世间,有的人家财万贯、锦衣玉食;有的人仓无余粮、柜无盈币;有的人权倾一时,呼风唤雨;有的人抬轿推车、谨言慎行;有的人豪宅、香车、娇妻美妾;有的人丑妻、薄地、破棉衣……一样的生命不一样的生活,常让我们心中生出许多感慨。

看到人家结婚,车如龙,花似海,浩浩荡荡,又体面,又气派。想想当年自己,几斤水果几斤糖,糊里糊涂就和自己的男人圆了房,心里就屈。

看到人家暮有进步,朝有提拔,今日酒吧,明日茶楼,而自己却是滴水穿石,总在原地,猫在家里,像只冬眠的熊,心里就酸。

看到人家逢年过节,送礼者踏破门槛、挤裂墙,而自家却是“西线无战事”、“顿河静悄悄”,心里就妒。

看到人家儿成龙,女成凤,而自家小子又倔又强没出息,心里就怨……

看看别人,比比自己,生活往往就在这比来比去中,比出了怨恨,比出了愁闷,比掉了自己本应有的一份好心情。

攀比,或许是人的一种天性,联想的天性。一个人有思维,必定有思想。看到人家好,人家强,凡夫俗子,哪个不心动?就算是道人法师,也要三声“阿弥陀佛”,才能镇住自己的欲望和邪念。生活的差别无处不在,而攀比之心又是难以克服,这往往给人生的快乐打了不少折扣。但是,假如我们能换一种思维模式,别专拣自己的弱项、劣势去比人家的强项、优势,比得自己一无是处,那样多累。要把眼光放低一点,学会俯视,多往下比一比,生活想必会多一份快乐,多一份满足。正如一首诗中所写:“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回顾担柴汉,心头轻些儿。”再说骑大马的感觉也并不一定就是你想像的那么好,也许跨着驴子,悠哉游哉,尚能领略一路风光,更感悠闲、自在。

再说,理性地分析生活,我们也会发现,其实,终其一生,生活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公正的,没有偏袒。人生是一个由起点到终点,短暂而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所拥有和承受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都是一样的、相等的。这既是自然赋予生命的规律,也是生活赋予人生的规律,只不过我们享用、消受的方式不同,这不同的方式,便演绎出不同的人生。于是,有的人先苦后甜;有的人先甜后苦;有的人大喜大悲,有起有落;有的人安顺平和无惊无险;有的人家庭不和,但官运亨通;有的人夫妻恩爱,却事业受挫;有的人财路兴旺,但人气不盛;有的人俊美娇艳,却才疏德亏;有的人智慧超群,可相貌不恭,正如古人说“佳人而美姿容,才子而工著作,断不能永年者”。人间没有永远的赢家,也没有永远的输家,这一如自然界中,长青之树无花,艳丽之花无果。雪输梅香,梅输雪白。

有一妇人,年轻的时候,心灵貌美,贤慧能干,可嫁人十年,就“克死”了三个丈夫,当年一双水灵灵的眼睛硬是被泪水泡得混浊痴呆。当她的第三个丈夫撒手而去的时候,她誓不再嫁!她拉扯着三个丈夫留下的儿女守寡至今,现在已经60多岁了。几十年来村子里的人压根儿就没见她笑过,大家同情她、可怜她,说她命真苦。可就是这么个命苦的人,养的一儿一女却意外的争气,双双考取名牌大学,并都在京城成家立业。两兄妹亲自开着轿车回来,把母亲接到北京。那会儿,老人僵硬的苦脸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颜,乡亲们也第一次向老人投去羡慕的眼光,大家都感慨地说,真是苦到了尽头。是啊,也许这就是生活,有苦有甜,有悲有喜,有山穷水尽之时,也有峰回路转之日。

有些人羡慕那些名星、名人,日日淹没在鲜花和掌声中,名利双收,以为世间苦痛都与他们无缘。其实名导谢晋的儿子是弱智,美国前总统里根曾几度风光,晚年却备受不孝逆子的敲诈、虐待,戴安娜如果没有魂断天涯,几人知道她与查尔斯王子那场“经典爱情”竟是那般糟糕……

俗话说,人生失意无南北,确实宫殿里有悲哭,茅屋里有笑声。只是,平时生活中无论是别人展示的,还是我们关注的,总是风光的一面,得意的一面,这就像女人的脸,出门的时候个个都描眉画眼,涂脂抹粉,光艳亮丽,这全都是给别人看的。回到家后,一个个都素面朝天,这就难怪男人们感叹:老婆还是别人的好。于是,站在城里,向往城外,而一旦走出围城,才发现生活其实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