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健康36计
31954900000016

第16章 第8计让自己更勇敢一点(1)

生活就像一望无际的大海,大风大浪总是难免的。每当暴风雨来临时,勇敢的水手满怀生存的勇气,不管风浪多么可怕,他总能坚持下去,最终得以平安归来;而怯懦的水手,早在真正可怕的暴风雨到来之前,就失去了生存的勇气,其航海之旅往往以失败告终。

化险为夷靠勇气

公元前627年,春秋诸侯国中的郑国国君文公去世了,举国哀丧,穆公刚刚继位。

这一年冬天特别冷,二月里北风刺骨,寒气袭人。郑国商人弦高赶着12头肥牛缓缓走在通往洛阳的大路上,一边走一边算计着:快春耕了,牲口一定特别抢手,再说天这样冷,大家也会吃点牛肉御寒,所以这12头牛肯定能卖个好价钱。等拿到了钱,我就……

还没等他盘算好,迎面就见一个人慌慌张张地跑过来。等跑近一看,原来是相熟的一个贩布同乡。那同乡一见弦高,一边抹着额上的汗水,一边气喘嘘嘘地说:“弦高,大事不好啦!秦国派兵攻打咱们来啦!我亲眼看见秦国大将孟明视率300辆兵车浩浩荡荡向这里急行军,真吓死人啦!我连布都不要了,回去带上老婆儿子到别国躲躲。你也别卖牛了,快回去准备一下吧!”说完,转眼间跑得无影无踪了。

弦高也大吃一惊,心想:“文公刚刚去世,丧事才办完,新国君也才继位,哪有心情准备防御敌人偷袭呢?该死的秦国,太狡猾了,竟趁人家国难时派兵进攻,不行,我不能让他们的阴谋得逞。”可转念一想,“兵贵神速,秦军为了这次偷袭一定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我现在赶回去送信,恐怕话还没说完敌人就到跟前了,想准备抵抗也来不及了!这可如何是好?”

就在此时忽听“哞”的一声牛叫,弦高扭头一看,不由计上心来,“有了!就这么办……”

再说秦国大将孟明视正指挥着300辆战车日夜兼程,企图突然发动攻击,攻下郑国。只见他端坐在高头大马上,威风凛凛地下达命令:“全军听令,飞速前进,不得停顿。攻下郑国,人人论功行赏;贻误战机,杀无赦!”雄雄铁骑卷起滚滚尘烟迅速向前奔腾,转眼就到了郑国边邻滑国的地界,却见到前队先锋派人来报:郑国使者路旁相迎,前来奉旨犒军。

孟明视闻报一愣,心中琢磨:郑国怎么会这么快就知道消息,难道其中有诈?于是他下令全军不得扎营,就在队列中接见郑国使者。

原来郑国使者就是弦高,他急匆匆改道来到这里,赶着牛,买了酒,假称是奉郑国国君命令前来犒劳秦军。一见孟明视,他镇定自若地先施一礼,然后清清嗓音说明奉旨犒军来意,同时假装十分热情地说:“这只是国君的一点小心意,算不得什么!等将军到了敝国,我们国君亲自要为您接风敬酒,还要大宴三军将士。”

孟明视仔细地观察着弦高,见他彬彬有礼,气宇轩昂,没有一丝惊慌之色,不由泄了气,心想:看样子郑国早就有了准备,居然跑这么远来警告我一声;而我军连日急行军,又累又困,以劳待逸,非战败不可。于是他假意说:“哪有此事?我们根本不打算去贵国。”

“那怎么行!”弦高装出一脸急切的样子,“我们郑国大将军率全军正在前面国界上等着欢迎您呢!您可不能不去啊!”一听这话,孟明视越发相信郑国军队已做好了战斗准备,决定马上收兵撤退。可他又十分好面子,只好装模作样凑近弦高耳边故作机密地说:“不瞒您,我们此行是要攻打滑国的。”弦高离开秦军队伍后,急忙火速赶回郑国,把情况报告给国君,集合军队做好一切战斗准备。而孟明视根本没料到这个郑国使者是冒牌的,只好灭了滑国后垂头丧气地领兵回国了。

郑国百姓躲过了一场可怕的灾难,无不奔走相告,称赞弦高是一个机智爱国、见义勇为的大英雄。

生活中,不经意间,你可能也会遇到灭“国”之灾,这个时候你选择像故事中的“同乡”一样趋利避害还是像弦高一样勇敢面对呢?

如果灾难是不可避免的,倒不如拿出一点智慧和勇气,也许就能够化险为夷。勇敢的人不仅能救国于水火,更能救民于危难。

秦朝末年,汉王刘邦和楚霸王项羽互相争夺天下。一天,汉王刘邦派大将彭越等人袭击了楚军的运粮队。并乘机接连攻下了外黄等17座城池,还住进了外黄城,给楚军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项羽听了大怒,立即吩咐一位楚军大将守住成皋,自己领兵去攻打彭越。项羽带兵攻打了好些日子,才把外黄城攻下来。城攻破了,彭越逃走了,可城里的老百姓却面临着一场灾难。

原来项羽对外黄城里的老百姓帮助彭越守城十分恼怒,进城后下了一道命令,要把全城15岁以上的壮丁全都抓起来活埋,以发泄自己的愤怒。消息传开后,外黄城的百姓非常惊恐,城内一片哭声,谁都想不出解救亲人的办法。

就在这时,一个13岁的少年,挺身而出,走进楚军军营,要求拜见楚霸王。

项羽听说有个少年要见他,觉得很奇怪,就吩咐卫兵领他进来。项羽见他眉清目秀,举止大方,便很喜爱地摸了摸少年的脸,柔和地问道:“你小小年纪,来见我有什么事情吗?”那少年对项羽说:“外黄城的百姓,受了彭越的欺压,敢怒而不敢言,天天盼望着大王来救他们的性命,他们的心都向着你啊。哪儿知道,大王进城没有几天,城里纷纷传说,大王要把15岁以上的壮丁全都活埋。我以为大王是个非常仁慈宽厚的人,不会做出这样的事。而且,如果活埋了全城的壮丁,对大王你只会有坏名声,不会带来好处。所以请大王撤回这道命令,以安定民心。”

项羽一听,不由得发起火来,说:“彭越压迫外黄城老百姓,那完全是真的。可我领兵攻打外黄城,老百姓为什么还帮助彭越打我?我就不信杀了城内的壮丁,会有什么坏处!”少年又机智沉着地说:“大王,外黄城的老百姓要是真的帮助彭越守城,那么你至少还要过一段时间才能进城。哪能彭越一走,就立即进城呢?可见,老百姓并不是要和大王作对。但大王要是活埋全城的壮丁,老百姓还有什么好讲的,只好等死了。不过,外黄城以外,还有许多城池,那里的老百姓听说大王活埋投降的百姓,都会引起惊恐,今后谁还敢开城门迎接你。即使你本领再大,攻占这些地方,也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和代价。这难道不是对你没有好处,只有坏处吗?”

这些话真的讲到了项羽的心里,他担心外黄城以外的老百姓要是都把他当敌人,和刘邦一起来反对他,那样,他也就很难取胜了。想到这里,项羽打消了活埋百姓的念头,笑着说:“好孩子,你放心吧。我就算有一肚子的气,见了你这样伶俐的孩子,气也没了。我这就派你去传达我的命令:楚军赦免老百姓,不再伤害他们。”

外黄城的老百姓听了这个消息,奔走相告,都非常感激这个机智的少年。赞扬他不顾个人安危,勇敢地替老百姓讲话,说通了项羽,救了全城的百姓。

生活就像一望无际的大海,大风大浪总是难免的。每当暴风雨来临时,勇敢的水手满怀生存的勇气,不管风浪多么可怕,他总能坚持下去,最终得以平安归来;而怯懦的水手,早在真正可怕的暴风雨到来之前,就失去了生存的勇气,其航海之旅往往以失败告终。

“不可能”可能只存在想像中

1864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了。一位叫马维尔的法国记者去采访林肯,他们有这么一段对话。

记者:据我所知,皮尔斯和布坎南(注:上两届总统)都曾想过废除黑奴制度,《解放黑奴宣言》也早在他们那个时期就已草就,可是他们都没拿起笔签署它。请问总统先生,他们是不是想把这一伟业留下来,给您去成就英名?

林肯:可能有这个意思吧。不过,如果他们知道拿起笔需要的仅是一点勇气,我想他们一定非常懊丧。

这段对话发生在林肯去帕特森的途中,马维尔还没来得及问下去,林肯的马车就出发了。因此,他一直都没弄明白林肯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直到1914年,林肯去世50年后,马维尔才在林肯致朋友的一封信中找到答案,在这封信里林肯谈到幼年时的一段经历。

“我父亲在西雅图有一处农场,上面有许多石头。正因为如此,父亲才得以以较低的价格买下它。有一天,母亲建议把上面的石头搬走。父亲说,如果可以搬走的话,主人就不会卖给我们了,它们是一座座小山头,都与大山连着。

“有一年,父亲去城里买马,母亲带我们在农场里劳动。母亲说,让我们把这些碍事的东西搬走好吗?于是我们开始挖那一块块石头。不长时间,就把它们给弄走了,因为它们并不是父亲想像的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块,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们晃动。”

林肯在信的末尾说,有些事情一些人之所以不去做,只是因为他们认为不可能。其实,有许多不可能,只存在于人的想像之中。

读到这封信的时候,马维尔已是76岁的老人,就是在这一年,他正式下决心学汉语。据说1917年,他在广州旅行采访,是以流利的汉语与孙中山对话的。

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突破,很多时候,突破仅仅需要一点勇气。

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错用马谡,失去街亭后,只有2500军士驻守在西城县。忽然,哨兵飞马来报:“司马懿引大军15万,往西城蜂拥而来!”这时,诸葛亮身边无一员大将,只有一班文官。

众官员听到这个消息,个个大惊失色。诸葛亮登上城头,果然尘土冲天,魏军分路往西城县杀来。诸葛亮当即传令道:“将旌旗全部隐藏起来,军士们各守卫在城上巡哨的岗棚,如有随便出入城门及高声讲话的,杀!大开四个城门,每个城门用20个军兵,扮作百姓,打扫街道。魏兵到时,不可乱动,我自有计谋对付。”

传令下去后,诸葛亮披鹤氅,戴纶巾,引两个少年携带一张琴,来到城头上,凭栏而坐,焚香操琴演奏。

魏兵的前哨急忙将这个情况报告司马懿。司马懿立刻命令军队停止前进,自己飞马向前观望。果然见诸葛亮在城楼上,笑容可掬,焚香弹琴,左面一个少年,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少年,手执麈尾。城门内外,仅有20余名百姓,低头打扫,旁若无人。

司马懿看后怀疑城中有重兵,连忙指挥部队撤退。他的儿子司马昭说:“莫非诸葛亮没有多少兵力,故意这样的?父亲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板着脸说:“诸葛亮平时一向十分谨慎,从不冒险。今天大开城门,必定有重兵埋伏。我们若是冲进去,一定中计。你们懂得什么?还不快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