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徜徉汉语王国
31943200000065

第65章 德国见闻(1)

火车

一日全家出游维尔茨堡,去时坐的慢车,回来时坐的快车。火车上没有乘务员把门,也不分车厢号和座位号。这列快车有一车厢供特殊人——残疾人、推婴儿车者使用,也可以存放自行车,存车者放下车后到临近车厢就座。女儿、女婿坐在这里守护婴儿,我和老伴也在这里。过了一会有一女查票员查票,验过后,她向我们点头致意。我想体验一下一般车厢的乘坐情况,就和老伴到临近的车厢找位子。坐火车的人都想坐在能够目视前进方向的座位,这些位子已经占满了人,而背向列车前进方向的空位还很多,我们只好委屈自己随便坐下来。过了一会,我忽然想起来刚才看到登向上边一层车厢的台阶,于是又和老伴到了上边的车厢。奇怪,这个车厢竟空无一人,我们终于如愿以偿地坐在目视前方的座位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里的视野更开阔。大约半小时后,刚才那位女查票员走过来,当碰面时,老伴手向下指,示意车票在下边同伴那里。这位查票员朝我们笑了笑,没说什么,向前走了。再过了大约十分钟,女儿上来对我们说:“咱们买的是二等车厢的票,你们怎么来到了一等车厢?”这时才注意到这个车厢果然比下面车厢更舒适。例如两对面靠椅中间的小条桌很长,而且桌面可宽可窄——两条长窄板和中间的宽板用合页连接着,想宽时拉开两面的窄板,想窄时合起来即可。老伴向女儿说,刚才那位女查票员没责问我们。女儿笑说,你们只花了二等车厢钱却享受了一等车厢。我想,这可能是那位女查票员宽容了两个好奇的东方老人,也可能是她觉得“秀才遇见了兵——有理说不清”,这才放了我们一马。我又想,上面车厢空无一人,下面车厢人也不多,可能平常也是这样,所以车厢用不着标号,车厢内也用不着标座号。

现在再来一笔倒叙,说明上述在一等车厢我们未能主动出示车票的原因。在中国,上火车人手一票。在德国,有单人票,有多人票。由爱尔兰跟到维尔茨堡,单人票是21欧元,多人票是28欧元。多人票系指2人至5人。我们四人(婴儿免票)买的是28欧元的多人票,当然是很划算的。以上票价指的是德国拜仁州的票价,这种票只限于在拜仁州乘行。此外还有一种周末票,周六、周日任选一天,乘行范围是全德国境内,每张30欧元,也可管2人至5人。不难看出,德国的铁道部门积极地鼓励人们乘坐火车。

顺便说一下,我们所去的一些城市,包括德国首都柏林,进出火车站是自由通行,一次也没有经历过“凭票进站”和“验票出站”。

以上算是一个中国人眼中的德国火车。下边再来一个德国人眼中的中国火车。我的一位德国朋友说,他去过北京、上海等地,都乘坐的是火车。他说出了自己的三个看法。一、中国火车站的站台是封闭的,不自由。二、中国火车的车速慢。三、中国火车车厢较大,他感到宽敞舒适。

最后说一个火车上的笑话。有四个人(美国人、中国人、德国人、土耳其人)在火车上闲聊,各夸自己国家的富有。美国人说,我们美元很多,说着,他把一袋美元扔了出去。中国人说,我们大米很多,说着他把一袋大米扔了出去。这时,德国人急了,他把那个土耳其人抱起来扔了出去。朋友,你大概还没有弄懂这个故事到底是什么意思吧?原来德国是个开放国家,外籍人来这里定居的很多,约占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九,其中多数为土耳其人。故事里那个德国人想表示“我们德国土耳其人多”。

汽车

俗话说,轻车避重车,重车避瓮车。这是民间行车规矩,意思是马车、牛车或人力车相遇时,轻车应该避开,让重车先行;而重车与拉瓮(瓷器货,易碎)车相遇,重车应避开,让瓮车先行。在中国,行人与自行车相遇,行人总是先行躲开,遇见汽车更是唯恐躲之不及。德国是发达国家,私家车已经普及。如果没有一个严格的交通规则和良好的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交通事故的发生也是可以想象的。可是在德国一些城市,其中包括首都柏林,我们没见过一个手执指挥棒的警察,更没见过交警“协管”。据说德国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汽车时速限制的国家,当然,我想这可能并非指所有路段。在德国数月,我们常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在没有设置红绿灯的十字路口或三岔路口,当行人有可能发生与汽车碰撞时,汽车总会主动停下来,让行人先过。这一情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样,这里人们遵守交通规则的高度自觉性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遇见红绿灯时行人自觉止步,即使左右两端很远的地方都看不到汽车,也没有人闯线。关于德国人的“死心眼”我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个儿子陪有病的父亲去医院,过马路时碰上红灯,他们一直等了半个多小时,儿子急了要搀父亲过去,结果遭到父亲严厉斥责。后来附近的一个人告诉他们,信号灯出了故障,不能正常转换,他们这才快步走了过去。

说到汽车,应该特别提及公共汽车。女儿给我们说,她上大学时有位土耳其教授感叹,德国的公交车真好!他带自己的母亲在德国看病,上公交车时自己的母亲一点也不费劲。原来这里的公交车到站时,车厢右侧自动斜降,因此车门(出入口)的下端和马路道沿几乎持平,这样,乘客,特别是老年人上下车时毫不费劲。当公交车启动时,右侧又自动上升,以达到左右平衡。而上升和下降的速度缓慢,车上的人几乎没有感觉。作为已经步入耄耋之年的老人,我和老伴在德国所去的一些城市都体验了这一方便。这一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还有一些人文关怀现象也值得一提。

公交车向残疾人及推婴儿车者提供了方便——出口门是他们的进口门,出口门的正后方有停放特殊小车的地方。同时车到站时,如有推婴儿车的要乘行,公交车“出口”的一块铁板会自动伸出搭桥,方便婴儿车上来;同理要推下去时也一样方便。因此残疾人及推婴儿车者上街买菜购物为寻常事。

在闹市区和非闹市区,公交车站都设有候车棚,令人感到特别的地方是棚内都有车辆运行时刻表。这就是说,候车人一看时间表就能知道自已还要等多长时间。这就为乘客提供了多种选择:或稍等来车,或改乘其他车,或干脆步行。

公交车沿途有大站小站,而有时到了小站既没人下也没人上,这时车辆不停,一直向前开去。在中国,遇到这种情况,司机会喊:“有下的没有?”或有乘客喊:“有下的!”在德国公交车的钢管立柱上有信号按钮,有人下车,按一下按钮把信号转达给司机即可。

此外,我多次发现公交车里老年人多,学生多,中年人、青年人少。听说中年人和青年人大多驾驶私家车,用不着挤公交车。

中国是世界上汽车拥有量绝对数字最多的国家,但毋庸讳言,我们的汽车文明程度尚差,单就以人为本而言,德国的汽车文明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柏林墙

中国有“不到长城非好汉”之说,其中“长城”一词翻译成俄文再返回到中文,这时却成了“大墙”或“伟大的墙”。这样以来,城和墙有了相通相同的意味。也许是受此影响,我原以为柏林墙特高特厚,来此一看,并非如此。柏林墙高约4米,厚仅一拃(我用手指量),据说长106公里。原墙大部分拆掉了,仅保留了几段。其实它是比一般承重墙薄得多的钢筋混凝土墙面。柏林墙博物馆请画家在墙面上画了一些与该墙有关的图画,但游人的不同色彩、不同粗细之笔所写的多国文字涂鸦了画面,花花绿绿,又呈现出了一片一片的凌乱美图案,煞是好看,形成了游人为之驻足的另一道风景线。

古代中国的长城是用来防御外来武力入侵的,近代的柏林墙却是为了阻止本国(东德)居民外逃(至西德)的。当时西德富裕,东德则比较贫穷,所以不断有人西逃。这便是东德国为了防止国将不国而修筑此墙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登上柏林墙纪念馆高型建筑物鸟瞰了下方,继而又在底层的馆内观看了文字图片及录像。因为自己不懂德语,所以匆匆地走了个过场,并无多大收获。我一个人又去涂鸦墙面寻找汉字,发现了几处自己同胞的“×××到此一游”,还有“中秋节万岁×××”、“和平万岁×××”。此外还见到繁体“石間貴行参上”字样,不知何意,猜想可能是日本国的“到此一游”者。

柏林墙是东、西德人民长达28年痛苦相隔之墙。此墙筑得突然,倒得偶然。1961年8月13日凌晨,东德政府派出2万多士兵趁着夜色在与西柏林交界处修筑了一道两米高的铁丝网和水泥板构成的“临时性屏障”。次日两边的居民突然发现这道可望不可即的隔离墙。后来这道墙又被不断增高加固,这才成了很难逾越之墙。1989年11月9日,一位东德政府官员阴差阳错地将放松公民旅行限制的命令解释为柏林墙即将开放,于是一下子有数以万计的群众涌向街头。当天晚上聚集在柏林墙附近的人们拆除了这道高墙。顿时人声鼎沸,不相识的人激动得流出眼泪,紧紧而久久地拥抱着。不过,说是“偶然”,其实也和当时的大气候、大背景——苏联演变、东欧剧变——不无关系。

“这不是我们的错”

作为一个共产主义的笃信者,我终于有幸在柏林红色市政厅前的公园里瞻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雕像。请勿误会,“红色市政厅”是该厅外表为红色,而非红色政权的办公大楼。

柏林墙被推倒后,在这两位伟人雕像的基座上出现了一句戏谑语——“这不是我们的错”。这句话的意思大概是:信奉共产主义的民主德国崩溃了,这与我们——共产主义的创立人无关。类似道理的话在中国也有。例如,“读书需要用心,先生不过引路人。”又如:“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前者是说,老师给你教了一些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你要想学有所成,还需要自己潜心钻研,长期积累;你能否成为鸿儒巨匠,老师管不了那么远了。后者是说,你要成仙、成佛,师傅把你导入正途,但这条路并不平坦,可能还有岔道,需要你自己小心地往前走,不要误入歧途。如果你后来未能成仙、成佛,那已经不是师傅的责任了。

“这不是我们的错”是一句沉甸甸的笑话。这句笑话引起了我乙乙不绝、缕缕如丝的回忆。建国初有人说,一个幽灵在欧洲徘徊,这个幽灵只能在欧洲徘徊。与此针锋相对的话是:马列主义放之四海而皆准。后来人们在长期学习毛主席著作后有一个深刻的体会: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灵活运用的典范。再后来,伟人邓小平指出要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我们越走越宽广。而此前,原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抛出了自己的“新思维”,把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苏联引领到末路穷途。由此又引发了多米诺骨牌似的西欧社会主义国家剧变。在改革开放中,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指导改革和建设的理论也要与时俱进。今天我们正在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无疑,和谐社会是一条康庄大道,我们必将迎来一个美好而广阔的前景。

马克思没有打过电话,列宁没有看过电影,毛泽东没有玩过电脑。马克思说,共产主义不可能在一个国家单独实现,但列宁根据世界经济不平衡的原理首创了社会主义苏联。列宁曾设想印度可能成为亚洲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毛泽东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理论使中国真正成为亚洲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创新才能前进,否则必然落伍。

创业难,守业更难,但知难不难。不知难,不求变,或者乱变则后果不堪设想。

一个并不令人怜悯的乞丐

“乞丐”一词中的“乞”和“丐”都是“求”的意思,二者合在一起成了“要饭的”“乞讨者”了。换言之,两个动词相加变成了一个名词了。

在柏林的一条背街上我见到了一个阔绰而神气十足的中年男子乞丐。他衣着整齐,红光满面,舒舒服服悠闲自得地坐在一个垫子上,抽着香烟,头半仰,看着远方。座前放着一个小盒子,里面有少许硬币——不知是路人所舍还是他自己投放的繇:,音yóu,是捕鸟时用来把同类鸟引诱过来的鸟。这里的“子”取借用意。

子。他的两旁各卧着一只大犬。这使我立刻想起了“言”字两旁都有“犬”的“狱”字。狱,本义是官司,案例,但至今辞书编篡家尚未查明为什么演变为监禁罪犯的地方。

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人们生活水平普遍较高。但我在好几个城市都见过乞丐,虽然不多,这些乞丐多为老年人。像商人的脸上挂着微笑一样,乞丐的面部大多集聚着一筹莫展的阴云。我未见到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乞丐和残疾人及丑陋不堪的乞丐,也未见到连声讨要,甚至追随讨要的乞丐。

据说,德国的乞丐多为土耳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