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徜徉汉语王国
31943200000045

第45章 地名.地理.山水(1)

韶山冲和天津卫

韶山和天津都是非常有名的地方,一个是领袖毛泽东的故乡,一个是现代化国际大都会。

如今,一些大城市的湘菜馆用“韶山冲”命名。例如西安就有好几家“韶山冲”湘菜馆。书报上也偶尔出现“天津卫”字样。例如有本书叙述了这样一件事:1905年,大文人李叔同的母亲去世。李一改焚纸哭灵旧俗,开追悼会,行鞠躬礼,弹钢琴,唱哀歌,最后设西餐款待来宾。书中这样写道:“被李叔同特立独行的举动惊呆了的天津卫人这样说‘李三爷,办了一件奇事!’”显然,这里的“天津卫”指的就是天津。

通常,人们看见了“韶山冲”,知道即为韶山;看到了“天津卫”,知道即为天津。可是要问,为什么“韶山”后缀以“冲”,为什么“天津”后缀以“卫”,却把不少人难住了。即所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何谓“冲”?类似西南人把山区的平地称“坝”一样,如重庆的沙坪坝和四川的雁门坝、马角坝;湖南人把三面环山的狭长平地称“冲”,如韶山冲,又如湖南新化县的王家冲和碧雨冲。当然后两“冲”远不如“韶山冲”有名。

何谓“卫”?“卫”是明代军队编制名称,一卫为五千六百人,通常驻扎在某地就称某卫。如天津卫、金山卫。但到了后来,人们所说的“天津卫”仅指天津这个地方,已与“军队”概念无关。

陕西省省名溯源

在中国地理位置坐标上共有四对相应的八个省份,即两广、两湖、两河、两山。例如:山西是太行山以西的地区,与之相对应的有山东。同样,湖南在洞庭湖以南,与之相对应的有个湖北。这是四个最高一级的地方行政区划单位。陕西呢?是“陕”以西的地区吗?有没有与之相应的地区?“陕”又作何解?

沿着历史的长河逆流而上,我们可以看到:当今的陕西省,清时也叫陕西,明置陕西布政使司,元设陕西行中书省,宋置陕西路,唐时属关内、山南等道,汉时属司隶部及孟州、朔方诸部,秦时为内史郡、上郡、汉中郡等,春秋战国时为秦之地。

《说文》:“陕也,古虢(ɡuó)国王季之子所封也。”虢,古国名,有西虢、东虢、北虢。西虢在今陕西宝鸡东。西周灭亡后,支族仍留原地。公元前487年为秦所灭。东虢在今河南荥阳东北,公元前767年为郑所灭。北虢在今河南陕县东南,公元前655年为晋所灭。

《公羊传》:隐公五年(公元前718年):“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这里的“陕”是古地名,即今河南陕县一带。这么说来,历史上确曾有过“陕之西”和“陕之东”这两个相对应的地区。但“陕之西”即陕西这个地区,如前所述形成了最高一级地方行政区划单位,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陕之东”的那个地区却从来没有形成这样的行政区划单位。这就是,作为一个词语,当今有“陕西”而无“陕东”的缘故。

陕西市县地名中的“阴”与“阳”

陕西有许多这样的县市,其名字中的第二个字为“阴”或“阳”。这些县市分别是千阳县、泾阳县、合阳县、略阳县、山阳县、旬阳县、咸阳市;汉阴县、华阴市。此外,还有一个紫阳县。

原来我国古人根据日照现象,称山南为阳,山北为阴,同时又称水北为阳,水南为阴。依据地处的阴阳位置而取名,这是我国古时取地名的一大特点。

千阳原名汧(音千)阳,因县城位于汧河之阳(即汧河之北)而得名,后改为千阳。

泾阳因处泾河之北而得名。

合阳地处郃(音合)水之北,西汉时始称郃阳。1964年改为合阳。

略阳,“以其地为用武之区曰略,象山之南曰阳”,故名略阳。

山阳,因县城地处苍龙山脚下,丰水之北,故称山阳。

旬阳,因县城位于洵(1964年改为“旬”)河之北,故名旬阳。

“咸阳”中的“阳”是双料的,该地既在九嵕(音宗)诸山以南,又在渭水以北。山南叫阳,水北也叫阳。“咸”是副词,表示某一范围的全部,相当于“全”、“都”。咸阳即兼备两阳,也就是说全都是阳。

汉阴之名始于唐,当时县城在汉水南岸的石泉嘴,水之南为阴,故名汉阴。

华阴在西岳华山之北,故华阴得以立邑。

地名中也有个别例外,不能一看见某地名中有“阴”或“阳”的字样,就一律断定该处必然是南北方向。紫阳县便是这个例外。宋时有个道士名叫张伯端,字平叔,号紫阳,是道教南派创始人。县城南有他修炼之地紫阳洞和紫阳滩,紫阳县因此而得名。这里的“阳”与山之南、水之北并没有关系。

为什么陕西县市名称中“阴”少而“阳”多呢?原来古人虽然认为阴阳相互交替,但却认为阳为上,阴为下,阳为正,阴为反,甚至还认为阳为尊,阴为卑。所以从心理因素来讲,人们多愿取“阳”。另外,还有一个地理上的原因。一般来说处阳之地比较暖和,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因此农业比较发达。这就为城镇的产生崛起创造了条件,该地区便逐渐成为这一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进而成为政治中心。

其实地名中的阴与阳,就全国来讲大致也是这样的。

为什么古人称山南为阳,山北为阴;水南为阴,水北为阳?因为中国在地球的北面,太阳一般从南面照来。山是高起来的,南面容易见太阳,北面相反;水是凹下去的,北面容易见太阳,南面相反。

解析江河

为什么长安“八水”中没有江?为什么中国北方多河而南方多江?为什么提到“河”时人们多有悲壮激烈的联想,而提到“江”时却易与柔情脉脉相联系?

《孟子.滕文公下》中说:“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单从“水由地中行”这个概念来说,河与江没有什么质的区别。但是,中国文字深奥奇特,河江二字可演绎出很多意义和趣事。

当今的西安就是古长安。“秦中自古帝王州”,秦中是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那时,大都会离不开充足的生活供水,京畿之地缺少不了大量的农田用水。长安得天独厚,周围有八条河。所谓“八水绕长安”即指泾河、渭河、浐河、灞河、沣河、潏(yù)河、滈河、涝河。这么多的河,为什么没有江呢?

这与我国“北河”“南江”概念有关。原来古代人思维比较简单、笼统,把整个黄河水系都叫作河,把整个长江水系都叫作江。后来再给各支流命名,这才有了洮河、清水河、渭河、汾河等河流与雅砻江:雅砻江:在四川省。砻音lónɡ。

、乌江、赣江、汉江等江水。我国北方以黄河流域为主,因此水系中多“河”;南方以长江流域为主,因此水系多“江”。长安八水称河而不称江即缘于此理。

有人对上述说法提出质疑:东北三省是我国北方的北方,怎么却有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牡丹江等这么多江呢?这是因为:中华文明发祥地是黄河流域,后来南方开发很快,南方渐渐地比北方富裕,同时长江的水比黄河清澈,这样“江”的地位提高了。较晚开发的东北,舍近效远,以“江”来命名“地中行的水”。

“北河”“南江”是指全国大范围而言,令人奇怪的是,位于西北东部的陕西也是“北河”、“南江”。北有黄河、延河、无定河、渭河、泾河,南有丹江、汉江、嘉陵江。其实并不奇怪,秦岭在陕西境内,而秦岭是我国最大的分水岭,北面是黄河水系,故多“河”;南面属长江水系,故多“江”。

河就是黄河。河北省反映大部分地方在河(黄河)北岸的那个省。河南省是指大部分地方在河(黄河)南岸的那个省。河西走廊是河(黄河)西岸的那个长形地带。江就是长江。江南泛指长江以南的地区,也专指江苏、安徽靠近长江南岸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