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徜徉汉语王国
31943200000022

第22章 对联(1)

对联拾趣

对联,也叫“楹联”、“楹帖”,是粘贴或悬挂在壁间柱上的联语。对联字数多少没有定规,但是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对联还应有一个画龙点睛的横批。有的学者认为,对联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寐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馀庆,佳节号长春”。宋代时已经推广应用到楹柱上,再后来又普遍作为装饰及交际之用。对联可应用于喜庆、凭吊、祝贺、寄托、歌颂、嘲讽等诸多方面,所以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并广泛应用。

好的对联耐人寻味,甚至令人拍案叫绝。“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一元”对“万象”,“复始”对“更新”,对仗工整,构思巧妙。这副短联有着催人奋发的感召力,又使人憧憬美好的未来。“踏倒磊桥三块石,剪开出字两重山”,此联用了拆字法,虽属小巧,却也难得。“画上荷花和尚画,书临汉贴翰林书。”此联倒读起来恰好和正读一样,在声调上别有一番风趣。“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看似自然铺叙,镶嵌“东西南北”的手法十分高明。“天上月圆人间月圆,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年年尾明年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这副对联更胜一筹,结构严谨,工整自然,实属难得佳作。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曾写过一副明志联,“磨砺以须,问天下几多头颅?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后来,一个剃头铺开张,借用了这副对联,仔细品味,竟是这样诙谐风趣而又惟妙惟肖。国民党统治时期,特务横行,兵役为患,有人在土地庙门上贴了一副辛辣嘲讽的对联:“婆婆莫抹摩登红,谨防特务打主意;公公要留络腮胡,免得保长抓壮丁。”另一座土地庙门上的对联是:“忏悔可超生,难道阎罗怕和尚?纸钱能赎罪,居然菩萨是赃官!”要说反对封建迷信,这副对联可抵得上洋洋万言的演说词。对联的实用性、战斗性于此可见一斑。

含蓄曲折隐字联

对联是一种传统文学形式,表现手法多样,有一套完整的系统。这里只谈组句技巧中的“缺如”。“缺如”指对联中故意空出某个字,让别人去填补。对联的重心也正在空出的字上。这一术语借自孔子的一句话——“君子其所不知,盖缺如也。”也有的对联专著称之为“隐字联”,即创作对联时有意隐去某些字,让人去领悟,从而使内容更加含蓄曲折。

宋朝吕蒙正在太宗、真宗时三度为相,以敢于直言著称。但早年生活十分贫困。一年除夕,有感于穷苦处境,他写出了这样一副令人莫名其妙的对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仔细考虑,原来上联前缺“一”,下联后缺“十”。“一”“十”是“衣”“食”的谐音。即“缺衣少食”。横批的“南北”的反向意思是“东西”,正意是没有“东西”。这样的一贫如洗之家,年,可怎么个过!此联既显示出了吕蒙正的奇才,也流露出了这个人的率直性格。

明冯梦龙笔记《古今谭概》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有两个经常联句的书生,一贫一富。一日,贫者为富者贺寿,因无钱沽酒,只好在临行前找了个空瓶子盛满了清水带去。见面时贫者抢先赋出一句上联:“君子之交淡如”;富者立刻明白了过来,应声对出了下联:“醉翁之意不在”。两人都为这副含而不露的即兴联而会心地笑了。上联末尾隐去了“水”字。此句出自《庄子.山林》的“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下联末尾隐去了“酒”字。此句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从前有个郎中,医术很差,又很粗心,而且态度傲慢。他的大名叫“吉生”。他大病看不了,小病常误诊。有人把他的名字和行医实际情况联系在一起写了一副隐字联:“未必逢凶化,何曾起死回?”“逢凶化吉”和“起死回生”是对良医的称赞。这里,形式上隐去了“吉”、“生”二字,实则有意拖出“吉生”其人。意思是:你吉生未必能够做到手到病除,逢凶化吉,你又何曾有过一次起死回生的医例?形式上看,犀利笔锋似无目标,实际上正对此人。

抗日战争时出现过这样一副对联:“感时溅泪,恨别惊心。”这是杜甫《春望》中的诗句,也是一副工整的对联。据说曾有人问过作者,“为何不写出“花”“鸟”二字?”作者说:“安史之乱时,杜甫逃难,还能到处看见花、鸟。而今日本鬼子狂轰滥炸,已没了花、鸟的影子,怎能写得出来!”于此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作者对日本侵略表示出了无比的愤懑。隐去两字曲折含蓄,入木三分。

缺如联中,缺头、缺尾、缺中,大多是成语、俗语或其它名句中的某字。找出这个字来,细品其含意,定然会有所悟,会有所得。

嵌名对联赏析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马家骏先生说:“对仗真乃中华独有之语文特色,偶联实为世界绝无之诗赋美言。”这句话本身就是一副工整的对联。对联是一门古老而博大精深的文学艺术,寥寥数言,可述事状景,可抒情晓理,可褒扬真善美,可针砭假恶丑。对联艺术技巧多多,分门别类。遣词和组句两方面各成系统。单组句技巧就多达二十余种。比如嵌:

嵌:1、音kàn,赤嵌(chìkàn),地名,在台湾省。2、音qiàn,义为把较小的东西镶进较大东西的凹处。“嵌名联”中的“嵌”音qiàn。

名,就是把某些人名、地名、事物名嵌入相关的地方,并保持其相对的独立性,使对联意中有意。这里,我们采撷数副嵌名联,“奇文共赏析”。

西安有位报人笔名为白浪。商南县东南有个白浪镇,东临河南,南毗:毗,pí,连接。

湖北,这是个小有名气的鸡鸣闻三省的地方。白浪先生来此浪(旅游)了一趟,回去时什么东西也没买。用陕西方言来说,他算是白浪了一趟。有人就此拟出上联求对:“白浪浪白浪白浪”。有一年省建设厅组织一批党务干部去南方考察学习。途中笔者再次提出上联,大家苦思冥索,仍对不上来。第二天,西安公交公司一位宣传部长说:“有个人名叫长安,他把家安(置)在长安县(今改为区)。这里可是个好地方,自古以来长久平安。下联是‘长安安长安长安’。”上联的三个“白浪”分别是人名、地名和状述结构(语法名称),下联的三个“长安”,与之对应,也分别是人名、地名和状述结构。

中央电视台曾拟出这样的上联征对:“碧野田间牛得草”。最后选定的最佳下联是“金山林里马识途”。上联是将三位文化名人(名字)缀连起来,贯通成对句。从语法角度来看,“碧野”和“金山”是偏正结构,“田间”和“林里”是方位结构,“牛得草”和“马识途”是主谓宾结构。下联对得如此天衣无缝,称为最佳,膺之无愧。

建国初,中国科学院组织了一个出国考察团,团长为核物理学家钱三强,成员有数学家华罗庚、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等人。旅途中,华罗庚忽来雅兴,吟道:“三强韩赵魏。”等了一会,见无人应对,继而吟道:“九章勾股弦。”大家拍手称绝。上联中隐喻了钱三强的名字,下联中的“九章”既是赵九章名字的隐喻,也是我国古代的一部数学名著。这部书里记载了我国首先发现的勾股弦定理——直角三角形中所夹直角两边(勾、股)长之平方和,等于第三边(弦)长的平方。华罗庚触景生情,即席吟出此副妙联,可见作为一位数学大家,他同时也具有深厚的国学功底。

抗日战争时,陈毅借宿于一绅士家。这位绅士自恃才高,想难一下陈毅。他出上联:“读红楼,看宝黛钗,调情大观园”;陈毅随即笑对:“看西厢,有张孙杜,斗法普济寺”。下联对上联,严丝合缝,紧紧相扣。这位绅士佩服得五体投地,连呼:“一代儒将,一代儒将!”

国名巧入联

国名巧入对联,使这一传统文学形式平添异域色彩。不过也有些外国国名有时却被汉化得无踪无影。

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

这是上个世纪40年代抗战胜利后,有人写出的一副串组联。所谓串组联,即把本来没有逻辑上联系的一些事物名称,按照对联规则连接起来,表示一定的意思。上联是三个国家,下联是三座城市,各个城市分别对各个国家。意思是中国打败了日本,首都从重庆迁回南京。南京定为首都时自然庆贺过一番。南京恢复首都地位,当再次庆贺(重庆)一番。这里的“捷克”和“重庆”属借对。借对的意思是用某个词语的甲义的同时,对借他的乙义与另一词语相对。“捷克”既是国名,也当战胜讲;“重庆”既是城市名,也当再次庆贺讲。串组联中使用借对,无疑增加了撰联的难度,但也因此提高了欣赏价值。这里上下两联看来都是简单的地名罗列,互不相干,但仔细琢磨,含内在逻辑关系,珠联璧合,趣味盎然。

美立歼对手-伊拉克敌军

此联乍看欠通,实则颇堪玩味。《新民晚报》曾刊登一则报道标题是《美“立歼”对手,伊“拉克”敌军》。去掉标题中的两对引号,竟是一副妙联。

当初美国点燃伊拉克战火,想打速决战,立即歼灭对手。而伊拉克采用持久战战略,意在拉住拖住对方,克敌制胜。“美立歼”谐美得坚,它和伊拉克都是国名;“对手”和“敌军”都是偏正结构,对仗工整。把国名用于对联(标题),同时内含陈述(报道),浑然一体,天衣无缝。把“美利坚”谐作“美立歼”,又把“伊拉克”分解为“伊——拉、克”,妙趣横生,耐人寻味。

公门桃李争荣日-法国荷兰比利时

上联是一句唐诗,下联是三个国名。这里也用了借对手法。“荷兰”既是个国名,又可分解为“荷”与“兰”两种花名,以与上联中的树名“桃、李”相对。“比利时”既是个国名,又可视为“比利(之)时”,以与上联中的“争荣(之)日”相对。对仗工整,佳偶天成。

珍妃苹果脸-瑞士葡萄牙

“珍”是珍宝,“瑞”是吉祥;“妃”为佳人,“士”为才子;“葡萄”“苹果”乃时令水果;“脸”、“牙”皆人体之一部位。上下分类对仗,平稳自然。此联细加品味,妙意自出。上联是珍妃的脸像一只美丽的苹果,下联是瑞士的牙像一串整洁的白葡萄。

国名入联,妙趣横生。读罢以上四联,我们不禁惊叹汉字的无穷神奇奥妙和无比的言简意赅。

英文竟也入对联

说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英语竟能入对联。须知中国传统文学形式的对联是十分讲究的,除上下两联必须字数相等外,还要平仄、对仗、押韵。中英文毕竟是两种迥异的文字。汉字字词对应,而英文有词无字(字母不能算作字)。汉语词语多为单音词、双音词,英语单词的音节则较为杂乱。这样,单就对联的格式而言,英语很难进入。不过特例还是有的。

有一位音乐教师和一位英语教师结婚,其他教师送去了一副对联:

1234567,ABCDEFG。横批:OK。

上联是简谱音阶七个符号,下联是英语字母开头的七个字母。横批“OK”更令人叫绝——分开来:“O”是简谱中的休止符,“K”是一个英语字母。这就是说,对联和横批都表示出了这两位教师任课的专业。

建国前一位数学教师因劳累过度身亡,留下了一家老小,景况堪哀。他的同事——一位英语教员为此撰写了一副对联:

为XYZ送了君命,叫WFS依靠何人。

此联妙趣之处在于“WFS”和“XYZ”对得相当工整。上联中的“XYZ”是数学中代表未知数的符号,下联中的“WFS”则分别是“wife”(妻子),“father”(父亲)和“son”(儿子)的第一个字母。

中国楹联协会常务理事陈希波先生发现并整理了这样一副对联——

上联:To China for china,China with china,dinner on china。

下联:到前门买前门,前门没前门,后门有前门。

上联的意思是:“去中国买瓷器,中国有瓷器,吃饭靠瓷器。”下联的意思是:“到前门买‘前门’(牌香烟),前门没‘前门’,后门有‘前门’。”

上联中有五个“china”,下联中对以五个“前门”。巧得令人叫奇的是china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瓷器”的意思;而“前门”既是前面的门,又是一种香烟的品牌。换言之,都分别使用了同音多义词,而且“china”和“前门”又都是双音节。如此中洋结合可谓天成偶得,让人叹为观止。

上述两联已是够难为的了,因此,即便是楹联行家里手也不会再去求全责备。

以上谈的是英文入联问题。英文是拼音文字,其实所有拼音文字都难入联。最后笔者还想补充几句。鲁迅在汉语中创造“阿Q”,使罗马字母:罗马字母也称拉丁字母。

进入汉语人名。鲁迅逝世后,郭沫若作挽联:“毕生伟业有拉化,盖世文章推阿Q。”罗马字母进入对联也是首创。

民间联赏析

如果简单地把对联分为书斋联和民间联的话,书斋联的特点是严密、规范、典雅。而民间联则相对粗糙、浅显,但生活气息更浓,诙谐幽默风趣不减。书斋联属阳春白雪,一般人欣赏起来比较费劲。民间联属下里巴人,却能赢得广大群众的赏识。

有个大村子,以仵姓为主,杂姓也不少。仵姓族长为人颇有些手段,能给人办事,也会给人坏事。本族人得四时八节地孝敬他点什么。外姓人对他也十分敬畏,有事求他时必须以钱物开道。此人通文墨,给村东头土地庙写了一副对联:

“莫笑我老朽无能,许个愿试试;哪怕你多财善贾,不烧香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