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的习惯错在哪里?
31930000000027

第27章 心理习惯的好坏是人生成败的关键(2)

另外那个人一听,他的朋友居然变脸了,竟然来恐吓自己!于是想,你这么无情无义,我也不必对你太有情有义!我没办法得到的东西,你也休想得到!于是,这个教徒干脆把心一横,狠心地说道:“好,我先许愿!我希望……我的一只眼睛……瞎掉!”

很快地,这位教徒的一只眼睛瞎掉了,而与他同行的好朋友,两只眼睛也立刻都瞎掉了。

狭隘的心理不但让两个好朋友闹翻了脸,甚至还让人通过伤害自己的方式来毁灭他人。如果一个人养成了狭隘自私的习惯,那么他会变得多可怕呀!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和他人分享。

林帆被老板叫到办公室去了,他领导的团队又为公司的项目开发作出了杰出贡献。送茶进去的秘书出来后告诉大家,老板正在拼命地夸林帆,她从来没见过老板那样夸一个人,研发小组的几个人脸沉了下来:“凭什么呀!那并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对呀!为了这个项目,我们连续加了17天的班!”正在这时,老板和林帆来到了大厅。“伙计们,干得好!”老板把赞赏的目光投向几个组员,“林部长向我夸赞了你们所付出的努力!听说有两个人还带病加班是吗?真诚地谢谢你们!这个月你们可以拿到3倍的奖金!”老板话音刚落,几个同事就冲过去拥住林帆一起欢呼起来,并表示以后会跟着林部长,为公司继续努力工作!

懂得分享的人,才能拥有一切;自私狭隘的人,终将被人抛弃。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们都要摒弃自私狭隘的习惯,否则我们将会伤害到自己。

狭隘的习惯会扭曲人的心灵,造成心理贫穷,并最终使人毁灭自己。我们应该明白:不付出就不会有回报,不给予就不会有收获,我们应该一起分享而不是独占。

虚荣的习惯只会伤害自己

有人为了虚荣不惜“打肿脸充胖子”,外面看上去很“光彩”,但吃苦受罪的还是自己,为了外表的“光彩”而遭受实在的痛苦,这不是很可悲的一件事吗?莫泊桑有一篇关于虚荣心的小说《项链》,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和丈夫结婚后,总在幻想自己家里富丽堂皇,摆满了银器,生活优越奢华。虽然丈夫对她百般呵护,疼爱有加,她仍然不能满足于现状。她渴望步入上流社会结交权贵,成为人人羡慕的贵妇。

一次偶然的机会,丈夫为她弄到一张舞会的票,由于舞会上有达官显贵的出现,她高兴至极,用家里的积蓄为自己精心订做了一套晚礼服。可是,却没有与之相配的首饰珠宝,她只好去找朋友借,朋友倒是非常大方,让她在自己的首饰盒里随便挑,她选中了一串钻石项链,舞会那天的晚上,她光彩照人,跳了个尽兴。

回到家之后,她依然不能忘记自己在舞会上受人追捧的情景,她想要在镜子面前仔细欣赏一下自己迷人的风采,却发现项链不知在什么时候丢了。她吓得魂飞魄散,和丈夫一起找遍了大街小巷仍然一无所获,最后在一家珠宝店里看到了一串和那串项链一模一样的项链,价格却高得吓人。但是为了还朋友的项链,她只好以借贷的形式买下了那串项链。

为此,她付出了10年的青春让丈夫和她一起还那串项链的借款。10年之后,当她再一次和朋友相见时,朋友怎么都认不出她了,因为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老了很多,衣服也穿的破烂不堪,手上的皮肤干涩而粗糙。

其实她没有必要去受这10年的苦难,虚荣毁了她,让她为那条项链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现实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许多人因为虚荣吃亏上当,甚至有苦说不出,打掉牙往肚子里咽。

小镇里有一个人在家里特怕老婆。可是为了争面子,外人面前他从来都说自己是一家之主,老婆什么事儿都依着他。一天,一个小贩背了一卷地毯沿街叫卖,他和一群邻居在树下纳凉,正津津有味地和邻居说着老婆怎么怎么怕他。碰巧这个小贩过来了,小贩把一卷地毯放在他面前,听完他的高谈阔论之后,就开口和他讲生意:“大哥,你买一块地毯吧,回去铺在地上又美观又干净,累了往上一躺,都不用脱鞋的。”众人让这个小贩打开地毯看一看,花色确实很漂亮,就劝他买下,他佯装称赞一番,又说有点贵,不买。

小贩把价钱降了一降,他却仍然说贵。小贩和他磨了半天嘴皮子仍然无法动摇他的决心。这时,小贩卷起了地毯,拍拍他的肩膀说:“大哥,是怕老婆吧!做不了老婆的主就明说嘛!我不会为难你的。”只见他一下子从耳根红到脸,眼睛瞪得溜圆:“谁说的,我老婆在家得听我的,我让她往东,她不敢往西,我做不了她的主,反了她了。到底多少钱?我买了。”小贩一下子眉开眼笑:“大哥,看你这么爽快,那就300元了,算便宜卖给你,以后咱俩做个朋友。”就这样,一笔交易完成了。后来,听说他买回去的那块地毯质量差得要命,他也被老婆狠狠地骂了一顿,却一声都不敢回。这就是虚荣的结果,为了撑起一个在别人眼里的高大形象,只好自己吃亏受累。

人其实没有必要活得那么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路,假如人人都让这种虚荣心左右,那么还有什么个性可言,世界会少了多少色彩?如果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去出卖自己的灵魂,岂不悲惨?你就是你,我就是我,这个世界比你强的人有很多,比你差的同样也不少,用心活出一个个性的自我,就是你自身的价值所在。没有必要去为虚荣卖命,因为它会引导你走入歧途,甚至毁了你。

改变记恨报复的心理习惯

这个故事发生在18世纪: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一个农场里住着农夫费兰克和他的一家人。一年秋天,他去镇里卖粮食,家里却发生了一场惨祸:他的妻子和5个孩子被一伙盗贼杀死了!警察局抓到了3个人,但主犯却逃脱了。费兰克愤怒欲狂,他发誓,一定要抓到那个杀人犯,给家人报仇。就这样,费兰克追查了整整33年,终于在德州的一个小镇里发现了那名主犯的踪迹,而此时费兰克已经是67岁的老人了。他踢开了杀人犯小屋的门,冲了进去,却发现那盗贼正躺在床上痛苦地喘息,他马上就要死去了!那苍老得吓人的盗贼乞求费兰克一枪打死他,但费兰克并没有那样做。他离开了小屋,坐在路边失声痛哭,他耗费了自己最好的光阴,结果得到的竟然是这样一个结局。

费兰克的经历真是一个悲剧,33年的时间里,他一心想着报复,他的生命里除了仇恨一无所有,而他得到了什么呢?一个衰老得快要死去的仇人,他的报复对那个仇人来说甚至是解脱,那他这么多年的仇恨有什么价值呢?

生活中,可能会有很多人有心或无心地伤害了你,如果你要逐个去报复的话,那你就会永远生活在痛苦的仇恨里。所以,千万不要养成记恨报复的心理习惯,它会使你的生活失去秩序,行为越来越极端,最后还会伤害到自己。我们应该学会宽恕别人,因为宽恕别人就是在宽恕你自己。

有个画家来到一个集市卖画,这时集市上一阵骚动,原来是一位权倾朝野的大臣的孩子到来了,许多人都争相上前奉承。

当画家看着这个衣着华丽的孩子时,心中忽然一阵难过,因为这个孩子的父亲,正是害死画家父亲的凶手。孩子来到了画家的摊位前,似乎非常欣赏他的作品。当他最后选中了其中一幅画作时,画家却匆匆地用一块布遮住,接着说:“对不起,这幅画是非卖品。”

也许这幅画被下了咒语,那孩子回家后,居然因为太过想念这幅画而得了心病,爱子心切的父亲,最后表示,愿意出高价买下这幅作品。

但是,画家仍然拒绝,他宁愿挂在画室里,也不愿意出售。

他阴沉地坐在画室里,专注地看着这幅画说:“这就是我的报复!”

每天早晨一醒来,画家都要画一幅他所信奉的神像,而这也是他表现信仰的唯一方式。让他感到纳闷的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发现画里的神像,居然与他昔日膜拜的神像,明显地出现了差异。

这个令人烦恼的问题,后来终于有了答案。

这天早上,他依例开始作画。他突然丢下了手上的画笔,往后倒退了好几步,因为他发现,这幅刚画好的神像,眼神中居然露出与那位大臣一模一样的目光,而嘴唇微扬的地方也非常神似!

画家惊恐地将画撕毁,并高喊着:“报复已经回到我的身上了!”

米尔瓦基警察局发出的一份通告上有这样一句话:“要是有人想占你的便宜,就不要理会他们,更不要去报复。当你想跟他扯平的时候,你伤害自己的,比伤到那家伙的要多……”

心中充满怨怼的人,即使窗外的阳光再温暖,他也感受不到,因为他已经陷在自己的冰冷地窖中,难以自拔。

习惯于“以牙还牙”的复仇者,生活必定充满痛苦。

就像许多电影里的画面,复仇者的色彩永远是黑灰色系,因为在他们的心里只有仇恨,只想着如何报复,又怎能有明丽的生活呢?

所以,我们应该努力战胜凡事记恨的习惯,选择宽恕。

路易斯密得说:“也许在很久以前,有人伤害了你,而你却忘不了那件不愉快的往事,到现在还痛苦不堪,那就表示你还继续在接受那个伤害。其实你是很无辜的,你要了解到,你并不是世界上唯一有这种经验的人。赶快忘掉这不愉快的记忆,只有宽恕才能释放你自己,让你松一口气。”

曾经有3位前美军士兵站在华盛顿的越战纪念碑前,其中一个问道:“你已经宽恕了那些抓你做俘虏的人吗?”第二个士兵回答:“我永远不会宽恕他们。”第三个士兵评论说:“这样,你仍然是一个囚徒!”

那位士兵确实还是个囚徒,他把自己囚禁在自己的心狱里而不能自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不宽恕别人就是不放过自己。

当然,要学会宽恕确实很难。宽恕必须随被伤害的事实,从“怨怒伤痛”到“我认了”这样的情绪转折,最后认识到不宽恕的坏处,从而积极地去思考如何原谅对方。多数的心理分析家都承认,从被伤害、憎恨到平复、重修旧好的过程当中,都必须经历一些困难的挣扎。

宽恕之所以很困难,是因为我们都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所犯的错误付出代价,这样才符合公平正义的原则,否则岂不便宜了犯错的一方?但是不宽恕会产生什么结果或副作用呢?例如痛苦、埋怨、憎恶、报复等等,这些结果值不值得再承受,恐怕才是更重要的一个问题。

遇事习惯报复记恨的人,往往不能从被伤害的阴影中走出来,痛苦总是如影随行,他们真正伤害的其实是自己。试着去宽恕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吧!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

当忍不忍酿悲剧

阿芝·瓦尔蒂是法国尼斯市的一名警察,这天晚上他身着便装来到市中心的一家烟草店门前,他准备到店里买包香烟。这时店门外一个叫让·皮埃尔的流浪汉向他讨烟抽。瓦尔蒂说他正要去买烟。让·皮埃尔认为瓦尔蒂买了烟后会给他一支。

当瓦尔蒂出来时,喝了不少酒的流浪汉缠着他索要香烟。瓦尔蒂不给,于是两人发生了口角。随着互相谩骂和嘲讽的升级,两人情绪逐渐激动。瓦尔蒂掏出了警官证和手铐,说:“如果你不放老实点,我就会给你一些颜色看。”皮埃尔反唇相讥:“你这个混蛋警察,看你能把我怎么样?”在言语的刺激下,二人扭打成一团。旁边的人赶紧将两人分开,劝他们不要为一支香烟而发那么大的火。

被劝开后的流浪汉骂骂咧咧地向附近一条小路走去,他边走边喊:“臭警察,有本事你来抓我呀!”失去理智、愤怒不已的瓦尔蒂拔出枪,冲过去,朝皮埃尔连开两枪,皮埃尔倒在了血泊中……

法庭以“故意杀人罪”对瓦尔蒂作出判决,他将服刑25年。

流浪汉死了,警察坐了牢,起因是一支香烟,罪魁是失控的情绪。生活中,很多人没有冷静自制的习惯,他们总是放纵自己的情绪,结果惹出了很多是非,警察瓦尔蒂和流浪汉的悲剧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古代作战时,一方守城,一方攻城。守城的将护城河的吊桥高高吊起,紧闭城门,那攻城的便无可奈何。实在不行,攻城的便在城下百般秽骂,非要惹得那守城将士的怒火中烧,杀出城来——攻城的就可以乘机获胜了。兵法上称之为“激将法”。但如果守城的将士能克制忍耐,对方也就无计可施了。敌我作战需要有克制忍耐的大将风度,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待人处事,也须有克制忍耐的涵养。

唐代宰相娄师德的弟弟要去代州都督府上任,临行前,娄师德对弟弟说:“我没多少才能,现位居宰相,如今你又得州官,得的多了,会引起别人的嫉恨。该如何对待?”他弟弟回答说:“今后如果有人往我脸上啐唾沫,我也不说什么,自己擦了就是。”娄师德说:“这正是我担心你的。那人啐你,是因为愤怒,你把唾沫擦掉了,这就不能让那人的怒气得到发泄。唾沫不擦自己也会干的,倒不如笑而接受呢。”

娄师德兄弟的这番谈论,有打比方、开玩笑的成分,其中心意思就是要忍耐、要退让,不要去和对方“针尖对麦芒”。不然,就会更加激怒对方,使矛盾尖锐化,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生活中我们常见到当事人因不能克制自己,而引发争吵、咒骂、打架,甚至流血冲突的情况。有时仅仅是因为你踩了我的脚,或一句话说得不当,或者在地铁里为抢座位,在公交车上挨了一下挤,都可能成为引爆一场口舌大战或拳脚演练的导火索。在社会治安案件中,相当多的案件都是由于当事人不能冷静地处理事情——许多本就是小事一桩——而发生的。

人皆有七情六欲,遇到外界的不良刺激时,难免情绪激动、发火、愤怒。这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但这种激动的情绪不可放纵,因为它可能使我们丧失冷静和理智,使我们不计后果地行事。因此,我们在遇到事情时,在面对人际矛盾时,要学会克制,学会忍耐,而不要像炮捻子,一点就着。

姜岩是办公室的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她同丈夫离婚后,与10多岁的儿子和女儿住在一起。她的烦恼是:“我总是无法克制地向别人发脾气,虽然事后常常后悔,但又总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恶劣情绪。我们办公室的职员流动得相当快,所以对大多数的人很难有真正的了解,而我周期性地与这样或那样的人发生口角。我试图强硬些,也试图亲切愉快些,可怎么都不管用。如果我粗暴强硬,他们就怨恨不满并予以回击。而如果我态度可亲,他们又觉得我软弱可欺,想趁机利用我。我在家里的问题也无法解决,我的孩子们都怨我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工作上,这使我感到我令他们失望了。但更令我自己失望的是,我即使付出这么多的代价,却仍然得不到同事们的理解和拥戴。我曾失落之极,认真考虑过辞职。可是我在个人生活上已感觉失败,如果现在辞职,那么我在职业上也失败了。”

很显然,姜岩的挫败感就是由于她放纵情绪的习惯造成的。由于她随意向同事发泄自己的怒气,结果失去了同事的信任,既伤害了自己,又得罪了他人。

所以我们要注意培养自己冷静自制的习惯,受到刺激时,不轻易发怒,遇到不高兴的事时,也不要向别人发脾气。如果你忍不住又要发火时,就试试曾是美国总统的杰弗逊所教的方法:“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一百。”这样长期坚持下来,我们一定会养成自制的习惯,我们的生活也会变得轻松起来。

“小不忍则乱大谋”,我们只有培养起冷静自制的习惯,才能担当大任,才能从容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艰巨的事情。

不要让赞美遮住了双眼

在生活中,被别人追捧、赞扬的时候,我们要考虑:如对方是因为爱,就会有偏袒;如是因为害怕,就会有不顾事实的讨好;如是因为有求于自己,便会有虚夸。所以,我们必须在一片赞扬声中,保持足够清醒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