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的习惯错在哪里?
31930000000020

第20章 不良的社交习惯是扼杀人际关系的凶手(3)

朋友之间再熟悉、再亲密,也不能随便过头,不讲客套。这样,默契和平衡将被打破,友好关系将不复存在。因此,我们要战胜对朋友随便无礼的习惯,绝不能跨越对方尊严的禁区。

别让别人占你的便宜

克瑞娜是个胆小的女孩,在与人交往时,她总是吃亏的一方,她不懂得怎样维护自己的利益,无论别人说什么,她都只会说“是”。这样一来,欺负她的人就越来越多了。她有一个霸道的男朋友,她的一切都要由他来安排,有时克瑞娜稍表示一点反对,男朋友一瞪眼睛,克瑞娜马上就屈服了;克瑞娜的朋友们也常常太专制,她们认为克瑞娜只适合穿素净的衣服,因此她们帮克瑞娜选了很多灰的、白的、黑的衣服,尽管克瑞娜很喜欢色彩鲜艳的服装;在和同事打交道时,克瑞娜更是缺少胆量,在公司里每个人都可以任意指挥她……总之,克瑞娜就是这个样子,她不敢与人抗争,不知怎样正确与人打交道,她只习惯唯命是从,尽管她也很讨厌这样的自己,却不知道该如何改变这一切。

克瑞娜应该明白,社交中人人都是平等的,她应该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委曲求全,处处顺着别人的意思。很多人在社交中习惯于依从别人的意见,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这种习惯所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使你被人欺负,不受人尊重,因此我们必须克服这个习惯,自信地展示你的权力。

马丁在和售货员打交道时总是缺乏胆量。由于害怕售货员不高兴,他常常买回自己不想要的东西。现在,他正在努力使自己变得更果断一些。一次,他去商店买鞋,看到一双自己喜爱的鞋,就告诉售货员,他要买下这一双。但是,正当售货员把鞋装进鞋盒的时候,马丁注意到其中一只的鞋面上有一道擦痕。他抑制住自己当即萌生的不去计较的念头,说道:“请给我换一双,这只鞋上有擦痕。”

售货员回答道:“行,先生,这就给您换一双。”这个时刻对于马丁的一生来说是一个转折点,他开始锻炼自己果断行事。新的社交方法的回报远远超过了买到一双没有擦痕的鞋子。他的上司、他的妻子,以及孩子和朋友们都感觉到了,他变成了一个新的马丁。他不再是一味应承的了。马丁不仅更经常地得到己所欲求的东西,而且还获得了不可估量的尊敬。

人际交往中,我们必须坚持自己的立场,改正退让的习惯,拉下脸来,把你的损失和受到伤害的事实列出来,这样你才能避免下一次的伤害。

当然,坚持立场并不代表让你去占别人的便宜,侵犯他们的应得的权利。

所谓:“好朋友,明算账。”这样一来,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当他们保护自己的东西时,别人也会顺理成章地尊重他们的所有权,最终也避免了许多无谓的伤害。一位美国诗人声称:“有好的篱笆不如有好的邻居。”曾一度遭到道学家的攻击,而从这个角度来看,也许他是对的。

相反,你若点是让别人占你的便宜,你不仅失去维护自己权利的能力,你也削弱了那种站出来,争取你应得权利的尊严。这并不是说人不该慷慨大方,人的确应该慷慨,但却应该是有意识的,而不是轻易忽视自己的权利。

那么,如果你已经形成了委曲退让的习惯,该怎样纠正它呢?请记住以下四点:

①斩钉截铁地说话。即使是在可能会显得有些唐突的场所,毫无拘束地对服务员、售货员、陌生人、出租汽车的司机说话,对蛮横无礼的人以牙还牙。你必须在一段时期内克服你的胆怯和习惯心理。你必须心甘情愿地迈出这第一步。记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②不再说那些招引别人欺负你的话。“我什么都无所谓”,“我可没什么能耐”,或者“我从来不懂那些法律方面的事”,诸如此类的推托之辞就像是为其他人利用你的弱点开了许可证。当服务员合计你的账单时,如果你告诉他你对计算一窍不通,那你就是暗示他,你不会挑什么“错儿”的。

③对盛气凌人者以牙还牙,冷静地指明他们的行为的错误。当你碰到吹毛求疵、好插嘴、强词夺理、夸夸其谈、令人厌烦,以及其他类似的欺人者,冷静地指明他们的行为错误。你可以用诸如此类的话声明:“你刚刚打断了我的话”,或者“你埋怨的事永远也变不了”。这种策略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它告诉人们,他们的举止是不合情理的。你表现得越平静,对那些试探你的人越是直言不讳,你处于软弱可欺的地位上的时间就越少。

④告诉人们,你有权利支配自己的时间去做自己愿意干的事。从繁忙的工作中或是热烈的场合中脱身休息一下是理所当然的。把你支配自己休息和娱乐的时间的行为视为是无可非议的,这是不容他人侵犯的正当权益。

克服委曲退让的习惯,大胆坚持你的观点,不要担心这样做会和别人发生冲突,在人们日常的交往中,那些与别人相处得最融洽的,并不是处处吃亏让步的人,而是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做得恰到好处的人。

把“不”大声地说出来

向光和杨亮同住一个宿舍,向光有一台电脑,杨亮没有。向光打字还不太熟,速度很慢,每次录入一篇文章都要花上很长一段时间。

一次,老师布置了一篇论文,要求交打印稿。杨亮用稿纸写完后,对向光说:“你能不能帮我录入一下?”

向光满口答应,但向光光写自己的论文都来不及,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帮杨亮录入论文。结果几天后,杨亮催他,说:“你赶紧把我的论文打出来,我还要修改。”向光说:“好,等我把自己的论文写完。”

等到交稿的前一天,向光也没有将杨亮的论文打出来,杨亮不乐意了,说:“都快交了,你怎么还没把我的论文打出来?”

向光正手忙脚乱地弄自己的论文,没好气地说:“我自己的都没打出来,怎么打你的?”

杨亮生气了,说:“早知道这样,你当初就不该答应啊,这不是耽误我吗?”

向光更不高兴了,说:“我是不好意思拒绝你,谁想到你这么没眼色,看着我来不及了,还不另想办法。”

从此,向光和杨亮分道扬镳,两人也不住一间宿舍了。

向光碍于面子,羞于说“不”,答应了自己力所不及的事,因此和杨亮闹翻了。生活中,像这样的事情也随处可见,很多人因为不习惯拒绝别人,因而给自己惹了一大堆麻烦,情况也变得更糟糕。如果他们能在一开始就拒绝别人,那么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英国作家毛姆在小说《啼笑皆非》中讲过这么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一位小人物一举成为名作家了,新朋老友纷纷向他道贺,成名前的门可罗雀同成名后的门庭若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毛姆为我们描写了这样一个场面:一位早已疏远的老朋友找上门来,向你道贺,怎么办呢?是接待他还是不接待他?按照本意,自己实在无心见他,因为一无共同语言,二来浪费时间;可是人家好心好意来看你,闭门不见似乎说不过去。于是只好见他了。见面后,对方又非得邀请你改日到他家去吃饭。尽管你内心一百个不乐意,但盛情难却,你不得不佯装愉悦地应允了。在饭桌上,尽管你没有叙旧之情,可是又怕冷场,于是又得强迫自己无话找话。这种窘迫相可想而知……来而不往非礼也,虽然你不再愿意同这位朋友打交道,但你还是不得不提出要回请朋友一顿。为了“面子”,你还得苦心盘算:究竟请这位朋友到哪家饭店合适呢?去第一流的大酒店吧,你担心你的朋友会疑心你是要在他面前摆阔;找个二流的吧,你又担心朋友会觉得你过于吝啬……

既然如此,何不在一开始就拒绝别人呢?这样你也就不必左右为难了。所以生活中,对于别人的请求,你要能分清状况,逐渐培养自己对于无能为力的事、不合时宜的事果断拒绝的习惯。

吕松从外地来北京做生意,租了一套两居室的楼房。-天,一位老乡找上门来。吕松和这位老乡实际并不太熟悉,他对老乡的来访有点意外。

吕松问老乡:“你怎么会知道我的住处?”老乡说是从吕松父母家要来的地址。吕松热情地请老乡吃了饭,饭后老乡提出能不能先在他这儿住段时间,等找到房子就搬走。吕松当即拒绝了,说:“不行,我很忙,没时间照顾你。”

老乡说:“我不需要你的照顾,我只是在你这住几天。”

吕松说:“可这是我的房子,我不能把它交给其他人。”

老乡非常不满地走了。不久,吕松从家乡朋友处得知这位老乡因贩毒正在被通缉。吕松暗暗庆幸自己当初拒绝得对。

拒绝亲戚朋友可能更难开口,但要清楚对方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你则要明确干脆地拒绝。既然对方能够轻松地提出,你又何尝不能自如地说“不”呢?只要拒绝得对,谁也没有理由指责你。

我们也应该像例子中的吕松一样,该拒绝的时候就果断拒绝,否则就会害了自己。

当然在拒绝别人时,也要多多考虑对方可能产生的反应,要有策略。婉转地拒绝,对方会心服口服;如果生硬地拒绝,对方则会产生不满,甚至怀恨、仇视你。所以,一定要记住,拒绝对方,尽量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心。要让对方明白,你的拒绝是出于不得已,并且感到很抱歉、很遗憾的。尽量使你的拒绝温柔而缓和。

拒绝总是令人不快的。“委婉”的目的也无非是为了减轻双方,特别是对方的心理负担,并非玩弄“技巧”来捉弄对方。特别是上级、师长拒绝下级、晚辈的要求,不能盛气凌人,要以同情的态度,关切的口吻讲述理由,使之心服。在结束交谈时,要热情握手,热情相送,表示歉意。一次成功的拒绝,也可能为将来的重新握手或更深层次的交际播下希望的种子。

面对没法做到的事,或你根本没有时间去帮忙的事,要勇敢地说“不”。如果总是习惯于承诺办不到的事情,太照顾面子,为自己树立无法达成的目标,你就会使自己陷入泥潭,而且也会给别人带来麻烦。

轻视别人是影响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杨某是个很出色的业务员,口才特别好,一次在展销会上,他认识了一个贸易公司的经理,他马上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展开了推销攻势。杨某详尽地介绍了自己工厂剃须刀的功能特点,贸易公司经理听得直点头,可是杨某在这时却犯了一个致命性的错误:贸易公司的职员来找经理说件事,可杨某竟然连声招呼都没跟对方打,只是冷淡地看了一眼。贸易公司的经理让杨某回去听信,两天之内给他答复。杨某自信满满地等着喜讯,没想对方打来电话,谢绝了他。原来杨某冷落的那个职员正是贸易公司的采购员,因为生气于杨某的小瞧人,当经理问他杨某厂子生产的剃须刀如何时,采购员就淡淡地说了句:“好是好,就是不耐用,容易坏。”经理听了这话就打消了批量购买的打算。而杨某始终也没弄明白问题出在哪儿了。

杨某认为那个采购员只是个小职员、小人物,因而小看了他,结果人家一句话就让他的努力前功尽弃。每个人都有他的用处。因此,在社交中,千万不要养成轻视别人的习惯,平等待人,他很可能会帮你一把;小瞧了他,说不定什么时候他就会绊你一脚,甚至可能毁了你。

人际交往中,我们往往愿意接近那些权势大,地位高的显赫人物,却不把小人物放在眼里,但事实上,能对我们产生重大影响的却常常是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平平凡凡的普通人。

战国初期,魏国是最强大的国家。这同国君魏文侯的贤明是分不开的,他最大的长处是礼贤下士、知人善任,器重和尊敬品德高尚而又具有才能的人。

当时,魏国有一个叫段干木的人,德才兼备,名望很高,隐居在家不肯出来做官。魏文侯听说了他的才干之后,非常想向他请教治理国家的方法。有一天,他坐着车子亲自到段干木家去拜访,段干木闻听魏文侯来了,赶忙翻墙跑了,魏文侯只得怏怏而回。以后他又接连几次去拜访,可段干木都不肯相见。但是,魏文侯不仅没有觉得他不可理喻,而是对他更加仰慕,每次乘车路过他家门口,都要从座位上站起来,扶着马车的栏杆,伫立仰望,表示敬意。

左右的人对魏文侯的行为感到不解,说:“段干木也太不识抬举了,您几次访问他,他都避而不见,您还理他做什么呢?”魏文侯听了摇摇头说:“段干木先生不趋炎附势,不贪图富贵,品德高尚,学识渊博。这样的人,我怎么能不尊敬呢?”后来,魏文侯干脆不乘车马,不带随从,徒步走到段干木家里,这次终于见到了他。魏文侯恭恭敬敬地向段干木求教,段干木被他的诚意所感动,替他出了不少好主意。

或许有人对魏文侯作为一国之君如此礼遇段干木这样的小人物的做法感到不解。事实上,这正是魏文侯招揽人才的明智之举。魏文侯拜段干木为师的事传开之后,人们都知道魏文侯礼贤下士、器重人才。于是很多博学多才的政治家如翟璜、李悝,军事家吴起等先后来投奔魏文侯,帮助他治理国家,使魏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

许多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常常表现为三种形式:对上级极为恭顺,以保其宠;对同僚排斥倾轧,以防争宠;对下属盛气凌人,以显其宠。这其实是一种很不明智的做法,因为这样一来势必树敌太多,使自己陷于孤立。殊不知小卒一旦过河得势,车马未必能挡。看似平凡的小人物往往具有大境界,与他们交往,可以助大人物成就大事,其作用伟人圣贤亦难匹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