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只有守信才能取信于人。春秋时,魏文侯派乐羊去进攻中山国。有大臣劝谏道:“乐羊的爱子在中山国为大臣,让父亲去攻打儿子,这能行吗?”魏文侯听见了仍当做没听见,依旧派乐羊为大将统率大军。不久,传来了乐羊对中山国围而不攻的消息,朝廷内外怨声四起。有大臣向魏文侯提出召回乐羊,另任大将的建议,魏文侯不为所动。魏文侯坚信自己的眼光,对乐羊的才能和人品无比信任。
果然,过了不久,传来了乐羊大败中山国的喜讯,魏文侯亲自出城相迎,并大宴将士,为乐羊获胜而庆功。席间,魏文侯赏赐给了乐羊两箱特殊的“礼物”。乐羊打开一看,里面装满了群臣弹劾他的奏章。他感动得流泪了,觉得这样的“礼物”比金银珠宝要珍贵无数倍。第二天上朝,乐羊谢恩,魏文侯说:“我让你做大将,是相信你有这样的才能,不会轻易怀疑的。”魏文侯堪称用人的典范,他的“不疑”才换来了战争的胜利。如果他和那些怀疑乐羊的大臣一样,那乐羊不是被撤职,就是被关进了监狱,能保住一条小命已属万幸,还谈什么建立战功呢!
所以,人际交往中千万不要动辄怀疑别人,对朋友要交而不疑,疑而不交,如果你总是对朋友处处猜疑,你就无法得到真正的友谊,事业也很难取得成功。
怀疑人很容易,但若想消除因怀疑带来的隔阂就难了。猜疑的习惯就像一颗定时炸弹,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炸得你人仰马翻,朋友相交贵以诚,为什么总是不相信别人呢?
摆脱与厌为敌的社交习惯
王先生是个直爽的人,而且爱憎分明,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快意恩仇”。对于他认同的人,那自然是亲亲热热,“哥俩儿好”,可是如果是对让他讨厌的人,那他就会冷冷冰冰,摆出一副厌恶的样子。妻子曾经几次劝他,不能因为自己的爱恶喜厌定交往,但他却不听,结果为了这个习惯他可吃了不少亏。公司里王先生最讨厌的就是同组同事曾某,曾某惯于讨好媚上,而这种做法正是王先生最看不上的,因此王先生整天对曾某敲敲打打,白眼相加,其实曾某的脾气还算不错,只不过王先生天天如此,他也受不了了,更何况王先生还几次在人前给他难堪,所以曾某嘴上不说,心里却恨透了王先生。后来,曾某因工作出色被提升为人事经理,王先生也就开始了他的苦日子:哪里工作最累最难,他就会被分到哪里。王先生几次想辞职,可自己已经42岁了,再到哪儿去找工作呢?
王先生的“与厌为敌”把他的生活弄得一团糟,其实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总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来往,有你喜欢的,也有你厌恶的,他们都不会对你的生活产生影响,如果你总是心存偏见,养成了与厌为敌的习惯,那么久而久之,你就会无路可走,自身也会成为众矢之的。
在北宋朋党纷争的政局中,王安石一意推行新法,忽略协调旧派以求人和政通的作用,是他遭受旧派全力攻击的主要原因,也是新法推行的主要阻力。
旧派重臣名流,能否真诚接纳王安石,支持合作,本是一大问题,偏偏王安石个性也偏执拗,自认“天变不足畏惧,祖宗不足取法,议论不足体恤”,不肯委曲求全,不设法沟通以获谅解,甚至不容忍接纳相反的意见,大大丧失人和,增添舆论的压力。尤其来自谏官的弹劾攻击,使新法的推行成为党派争执的口实,有你无我,一旦旧派抬头,新法也全面废弃了。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我们要找的是朋友不是圣人。因此,彼此间必须互相迁就,这样才能友好地交往。也只有如此,你的朋友才会越来越多。全面探讨王安石推行新法,过重对事,忽略对人,导致许多严重的败端。
推行新法,先要沟通朝野观念,上求当政要员配合支持,下求社会大众了解接受,只靠一个皇帝全力赞成毕竟不够。
大举推行新法,要有足够的配合人手,切实负责,有为有守,并且须使这些推行人员对所执行的新法有充分的认识,还须受过推行方法的训练。不是一纸通令下去,大量用人执行,就能办得通办得好的。
王安石的才智、勇气与理想,在历史上是可以大书特书的。他在器识、政治运作技术以及人际交往上所显示的缺失,也是千百年来的一大借鉴。
既然知道了这种习惯的危害,我们就应该努力克服它,别让它毁了我们的生活或前程。
要战胜这个习惯,首先就要从去除偏见做起。
偏见是以人们自己的缺点,去强求他人,更改他人的弱点;偏见是用自己的标准衡量他人的武断,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蛮横。偏见是一把戕害他人的无形软刀。《马太福音》中说:“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么能对你兄弟说,容我去掉眼中的刺呢?你这假冒伪善的人,先去掉你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兄弟眼中的刺。”
以写《荒漠甘泉》著称的考门夫人写道:你有没有注意到——
别人那样做,叫做“笨手笨脚”;你那样做,只是“有点紧张”。
别人硬要那样做,叫“冥顽不灵”;你自己硬要那样做,却是“意志坚定”。
别人不喜欢你的朋友,叫做“成见甚深”;你不喜欢他的朋友,却是因为“观人入微”。
别人花钱,叫做“奢侈浪费”;你若花钱,只是“慷慨解囊”。
别人挑剔是“吹毛求疵”;你挑剔人家的毛病,只是“入木三分”。
别人态度温和,是因为“懦弱无能”;你若态度温和,便成“文雅敦厚”。
别人动作大意,叫做“动作粗鲁”;你若同样行动,却是“不拘小节”。
的确,“长于责人,拙于责己”是现代人的一个通病,世人也多以自我为中心去看待他人或判断某事。结果,滋生恨与恶。另外,你还要明白,和“小人”交往,并没有降低你的人格,或许你会觉得对于那些性格观点不一致的人,固然不应该以爱恶喜厌来处理同他的关系;但对于那些品质不太好,行为不太检点,因而令你看不惯和不喜欢的人来说,和他过不去又有何妨呢?和他们交往岂不是降低了自己的人格?
就感情而言,这种人的确很令你憎恶和讨厌,但这并不等于和他过不去,更不应产生将其置之于死地而后快的想法,只要他不是讳疾忌医、不可救药的人,就应当尽力和他沟通,满腔热情地接近他、团结他、感化他。这并不是降低人格,而恰恰是你具有高尚人格的证明。相反,要是人家一有错谬和不足,就把人家往死里打,往坑里推,这不但暴露了自己人格的低下,而且显得自己的心胸也太过狭窄了。
最后,你还要想到,也许是因为你和他有着相同缺点才格格不入的。
人一遇到和自己具有相同缺点的人,似乎波长会因相合而产生跳动,即刻产生厌恶的感觉。
我们通常想与某人融洽相处却失败时,首先会丑化对方,欲以排除,与其这样倒不如先谦虚地自省,改正自己的缺点,或是拔除厌恶对方之感的根源,这才是最重要的。
一位先生有如下体会,他说和对方关系好转之后,“才知道原来他从前对我也同样有厌恶的感觉,而且跟我唱反调,觉得我冷酷厌恶的理由完全和我的理由相同,这使我再度感到惊奇”。
习惯朋友、家人和相识的人的缺点,正如习惯丑陋的面孔一样,施行起来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难。
与厌为敌不但不会把别人弄垮,你自己反而会被孤立在众人之外,不但你厌恶的人与你隙缝越深,而且其他人也会对你存有戒心,所以我们一定要改正与厌为敌的习惯,尽力与你不喜欢的人正常交往,说不定他们还会在某些方面对你有所帮助。
克服对朋友太随便的社交习惯
王磊和陈述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两人在上大学时是好到可以穿一条裤子的铁哥们儿。毕业后两人各自有了自己的生活,各方面的来往也少了很多,但大大咧咧的王磊却依旧像以前那样,总是随意闯进陈述的房间,乱翻东西,躺在沙发上看足球赛,一看就是大半夜;有时还当着陈述女朋友的面拿陈述寻开心,随随便便地伸手要钱……这一切都让陈述感到厌烦,但因为是老朋友了,又不好说什么。有一天,陈述的妈妈突然生病住院,陈述赶回家取钱时,才发现柜子里居然是空的,这时王磊拥着女朋友回来了,陈述看见王磊身上穿着女朋友为自己买的毛衣,心里又添了一股气,“柜子里的钱哪儿去了?”王磊一点也没发现陈述脸色不对,懒洋洋地说:“女朋友过生日,我还没发工资,就拿你的钱请她吃顿大餐,买了条项链钱就没了!”陈述冷冷地看着他:“你凭什么不经同意就拿我的钱?”结果那天两人大吵了一通,彻底闹僵了,王磊搬出了合租的房子,两人再也没联系过。
王磊错就错在对朋友太随便,要知道两个人即使关系再好,也是相互独立的两个人,彼此之间还是要互相尊重的好,生活中,很多人认为好朋友之间无需客套,因此便养成了对朋友无礼、随便的习惯,久而久之,他们的友谊就因此而消逝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尊重朋友,这样友谊才会天长地久。
在一座山上住着一户人家,平日辛勤地种田,生活还算过得去,只是如果有个额外的开销,经济就会变得很吃紧。
主人有一位很久以前认识的朋友,虽然很少见面,但是交情还算不错。这天,朋友千里迢迢地来访,让主人十分高兴。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所以主人特别要妻子煮一些下酒好菜,两人高兴地谈论到天明。
谁知道,客人这么一住下来,就连续住了很长一段日子,整天吃吃喝喝,一点也不把自己当外人,而且似乎没有打道回府的意思。
此时,家里的菜已经快要吃光了,偏偏正逢梅雨季节,户外的雨从来没有停过,无法下山去买些存粮,真是糟糕。
妻子说:“你也想想办法啊!”
主人说:“他不走,我总不能请他自己离开吧!”
妻子说:“不管你怎么做,反正已经没米下锅、没菜可吃了,你再不解决,我们三个人就一起饿死好了!”
越说越气愤的妻子,说完之后,就拂袖而去,留下不知所措的主人。
隔天,吃完饭后,主人陪着客人聊天,并看看窗外的景致,谈谈过往的回忆。
这时候,主人忽然看到庭院的树上有一只鸟正在躲雨,而且这只鸟的体型非常大,是以前没有见过的鸟类。
于是,主人灵机一动,对着客人说:“你远道而来,这几天我都没有准备什么丰富的菜肴招待你,真是不好意思!”
客人说:“别这么说,我觉得一切都很好,不但你和嫂子款待周到,而且吃得好、睡得好,我感激不尽呢!”
主人说:“不,不,不,那是因为你不嫌弃呢!”
客人说:“快别这么说,有你们的照顾,我真的觉得十分舒适。”
主人说:“你看窗外树上有一只鸟吗?”
客人说:“看到了,怎么啦?”
主人说:“我等一下准备拿斧头把树砍了,然后抓那只鸟来煮,晚上我们喝酒时,才有下酒菜呀,你觉得如何?”
客人大大咧咧地说:“你跟我客气什么呀!我就把这儿当自己家了,也不用什么下酒菜,而且它又不是呆鸟,怎么会等你去抓?”主人只好无奈地看着眼前的这只呆鸟,叹了口气。
这只让主人头疼的“呆鸟”,就是生活中那些对朋友随随便便的人的代表。他们对朋友放肆无礼,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结果惹来朋友的厌烦。
其实,每个人都希望拥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朋友之间过于随便,就容易侵入这片禁区,从而引起隔阂冲突。譬如,不问对方是否空闲、愿意与否,任意支配或占用对方已有安排的宝贵时间,一坐下来就“屁股沉”,全然没有意识到对方的难处与不便;一意追问对方深藏心底的不愿启齿的秘密,一味探听对方秘而不宣的私事;忘记了“人亲财不亲”的古训,忽视朋友是感情一体而不是经济一体的事实,花钱不记你我,用物不分彼此。凡此等等,都是不尊重朋友,侵犯、干涉他人的坏现象。偶然疏忽,可以理解,可以宽容,可以忍受。长此以往,必生间隙,导致朋友的疏远或厌倦,友谊的淡化和恶化。因此,好朋友之间也应讲究客套,恪守交友之道。
为了克服这个坏习惯,大家应该多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不分彼此,把朋友的东西当自己的东西
朋友之间最不注意的是对朋友物品的处理不慎,常以为“朋友间何分彼此”,对朋友之物,不经许可便擅自拿用,不加爱惜,有时迟还或不还,一次两次碍于情面,不好意思指责,久而久之会使朋友认为你过于放肆,产生防范心理。实际上,朋友之间除了友情,还有一种微妙的契约关系。以实物而言,你和朋友之物都可随时借用,这是超出一般关系之处,然而你与朋友对彼此之物首先有一个观念:“这是朋友之物,更当加倍珍惜。”“亲兄弟,明算账。”注重礼尚往来的规矩,要把珍重朋友之物看作如珍重友情一样重要。
②过于散漫,让朋友对你产生厌恶感
朋友之间,谈吐行动理应直率、大方、亲切、不矫揉造作,方显出自然本色。但过于散漫,不重自制,不拘小节,则使人感到粗鲁庸俗。也许你和一般人相处会以理性自约,但与朋友相聚就忘乎所以。或指手画脚,或信口雌黄、海阔天空,或在朋友讲话时肆意打断,讥讽嘲弄,或顾盼东西,心不在焉,也许这是你自然流露,但朋友会觉得你有失体面,没有风度和修养,自然对你产生一种厌恶轻蔑之感,改变了对你的本来印象。所以,在朋友面前应自然而不失自重,热烈而不失态,做到有分寸,有节制。
③不识时务,反应迟缓
当你上朋友家拜访时,若遇上朋友正在读书学习或正在接待客人,或正和恋人约会,或朋友准备外出等,你也许自恃挚友,不顾时间场合,不看朋友脸色,一坐半天,夸夸其谈,喧宾夺主,不管人家早已如坐针毡,极不耐烦了。这样,朋友一定会认为你太没有教养,不识时务,不近人情,以后就会想方设法躲避你,害怕你再打扰他的私生活。所以,每逢此时此景,你一定要反应迅速,稍稍寒暄几句就知趣告辞,珍惜朋友的时间和尊重朋友的私生活如同珍重友情一样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