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周立荣报告文学选
31923600000025

第25章 要么在宜化,要么在去宜化的路上

无疑,宜化文化的创立与实践,是蒋远华思想与智慧的结晶。有人说,蒋远华是政治家,因为他具有博大的胸怀,超人的胆识和宏大的抱负;有人说蒋远华是思想家,因为他具有卓越的智慧,深远的谋略和远见的哲思;有人说蒋远华是艺术家,因为他具有高超的悟性,悲悯的情怀和仁慈的爱心……不管他是不是什么家或像不像什么家,称他为企业精英或杰出儒商并不为过。研究宜化文化,寻求宜化文化之根,顺藤摸瓜,我们不妨走进蒋远华复杂而深邃的内心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我们看到了激情、智慧、仁慈、爱,同时也捕捉到了乡愁、孤独和感伤……

他虽出生农家,但拥有博士文凭。渊博的学识使他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而创造的动力来源于激情。激情是一切爱的源泉。激情是成功者的精神特质。要想出类拔萃,建功立业,征服世界,精神的狮吼雷鸣至关重要。因此,当2001年那个迟来的春天,宜化的权杖偶然也是必然地落到他手上时,他听见了内心决堤的爆响,不为指点江山的权力,只为呼风唤雨的舞台;站在这巨大的人生舞台上,看旭日东升,霞光万丈,他的每一根头发都充满激情,此时,奔腾的江河已不足以承载他浩荡的理想,他举起的是整个大海……

然而,奔放的激情需要厚实的思想作为底蕴。偌大一个宜化,一万多名员工,前任因为底气不足,手忙脚乱,致使班子离心离德,员工人心涣散,账面连年亏损,企业几近瘫痪。蒋远华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他蓄积已久的思想闪亮登场的最好时机。没有完整的管理体制,没有健全的文化体系,没有体现企业存在价值的核心意义――效益。他面对的是一张白纸。在这张白纸上,他可以洋洋洒洒,纵情泼墨,为建立一套全新的改革和发展的价值体系,留下了巨大的取向空间。

在宜化这张巨大的白纸上,蒋远华涂抹的第一笔就是“建立统一的价值观”。这是一项“人心工程”,它的基础必须是以人为本。蒋远华深谙,当时的宜化,对“以人为本”的注释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和基本欲望。职工的基本需求是什么?吃饭穿衣,养家?口。每月350元的工资满足不了他们的基本需求。老总需要什么?除了生活需求外,他们还需要自由和尊严。于是,一场“让公理永驻宜化,让正气长存宜化”的大讨论在宜化全面展开。这是一场清洗灵魂的革命,是一场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大颠覆。讨论的结果是,老总实行年薪,精英实行高薪,一般职工向当地最高标准看齐。“人心齐,泰山移”,宜化从此拉开了万众一心的序幕。

统一价值观的形成,使蒋远华思想长驱直入,无处不在。一位北大学子,分到宜化便拿6万元年薪,他惶惑地问董事长:我身边的员工有没有意见?我上面的经理有没有意见?蒋远华笑着告诉他:在过去的宜化这样是不行的。但现在没有任何问题。因为有统一的价值观,大家知道你现在虽然值不了这个价,但相信你以后肯定会值。因为你的知识能为所有人带来好运。

随着宜化文化的不断浸染,平等、自由和尊严的理念被植入每一个人的灵魂和血液。扫地和守门的员工都能自觉感到,宜化的辉煌有他们的一份。董事长座着奔驰轿车,他们是多么的光荣和自豪!

这便是蒋远华思想的强大魅力。难的不是思想的形成和奇异,而是思想的认同和魅力。思想的成熟需要用爱来滋润,思想的传播,需要用爱来铺路。蒋远华是那样深爱他的宜化,那样深爱宜化的每一名员工。他比谁都清楚,是成千上万名朴素而真诚的宜化人承载着他的抱负,放飞着他的梦想,实践着他的思想,分担着他的痛苦……在宜化最艰难的时期,是身后无数道信任、坚定而又深情的目光照亮他坎坷的前路,是无数双有力的臂膀簇拥他涉过一道又一道险滩。他在山乡长大,身上流淌着最朴素的亲情。太多的感动,使他在意念里把员工当做了亲人,他要让亲人们过最好的生活,住最好的房子,让亲人的孩子们上最好的学校……

而员工们呢?他们最懂得什么叫感恩。年轻的董事长身上凝聚着他们的理想、希望、幸福和发自内心的爱。看见董事长的笑脸,他们由衷的快乐;听见董事长的声音,他们满身的温暖,不管什么时候,只要董事长在视野里出现,一种安全感会油然而生。董事长有病,哪怕一点小病,他们都默默的祈祷;董事长出差,他们天天牵挂……他们编了一支又一支歌唱董事长的歌,董事长不让他们唱,媒体也不让他们唱,但他们在心里唱!那么深的感激,那么多的信任,他们想憋,但是憋不住啊!董事长生日那天,没有谁和谁相约,他们带着自编的舞蹈,自编的歌,他们流着泪跳,流着泪唱,直唱得董事长也泪流满面,心说:这样的职工,我有什么理由不为他们献出一切!因而,他不停地制造感动,不停地制造感恩,不停地制造快乐,不停地营造亲情……他常说:我们宜化,就像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如今的宜化,万众同声,一呼百应,生机勃发,蒸蒸而上;如今的蒋远华,叱咤风云,激情澎湃,胸怀大志,光彩照人。然而有谁知道,一个年轻企业家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洒下的斑斑血泪和历经的一段又一段悲苦的心路历程?

辉煌而喧闹的后面,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寂寞和孤独。尼采说过,一个伟大的思想者,注定终身与孤独为伴。不难想象,在宜化文化形成和实践的过程中,在无数个漫漫长夜里,一个年轻人久伫寒窗,凭听内心思想裂变,新芽破土,观念爆破的声响。有谁能够理解,一种思想的形成,必须要经历绝望、痛苦、毁灭和再生的过程。十月怀胎,蝉蜕期中,这是生命的规律。蒋远华无论怎么优秀,他都无法逃脱心灵必须要经历的千万次伤害和千万次磨难。

许多时候,我猜想,他会默默地流泪。他会躲在暗处,独自对着自己的灵魂诉说难以言述的无助,面对一座又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所有的人可以畏惧,可以沮丧,可以后退,但是他不能!他甚至不能把一丝一毫的忧虑挂到脸上,因为他明白,他的情绪是风向标,无论心里多苦,他都要告诉所有人:他快乐!无论前路多难,他都要对所有人说:没事!风雨过后是彩虹!现在,当他把一座又一座险峰甩到身后,眼前一马平川,霞光万道时,他想告诉所有人,他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金钱和名利,而是为了消除歧视、冷漠和仇恨。他想用行动证明,平等、和谐、自由和尊严才是他人生的终极追求。然而,在这个喧嚣的社会,在这个极度个人化和私欲化的时代,除了他相濡以沫的职工,有几人能读懂他的内心?理解他的所为?

他出生农家,贫瘠和艰辛是他最早的人生体验。有幸获得这广阔的人生舞台,他感恩上苍,感恩社会,感恩时代,感恩所有爱他的人,感恩那片养育了他而又把他送出了山门的狭小而深情的乡土……没有谁比他更懂得化肥对农村多么重要,对乡土多么重要,因此他最初的理想,只是为农民生产最好的化肥;而现在,最好的化肥已不足以满足他远大的抱负,他想让土地生长自尊,农民享受平等,文明没有界线,人格没有区分。他深深懂得,当今社会,一个有思想,有政治抱负的人,前进的道路不会平坦,非议、谩骂和指责只是微风细雨,而帽子、棒子和铐子随时都有可能从天而降。一个坚定了信念的人,他心无旁骛,等闲视之。他也懂得,人生苦短,生命有限,激情的透支和生命的燃烧不可回避。于是他反复吟唱《康熙王朝》里那句著名的歌词:真想向天再借500年!

然而,蒋远华是快乐的。这种快乐不是高额年薪和奔驰轿车,而是他创造的宜化文化在打造了宜化经济奇迹的同时,正通过各种渠道向整个社会辐射,影响和改变着多个阶层的各类人群。这是一个思想者的欣慰。

但是我要说,一个思想者的终极目标,不是仅仅打造一个百亿企业,而是为人类文明留下不可抹灭的精神屐痕。

这使我想到美国硅谷。想到驰名世界的硅谷理念:把沙子变成芯片,把芯片变成思想,让思想影响人类。

我还想到美国社会的流行语:要么在硅谷,要么在去硅谷的路上。

那么,我们什么时候流行这句话:要么在宜化,要么在去宜化的路上?

选自《文化宜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