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零阻力成为经理级人马
31913900000094

第94章 从银行“套钱”有点难

在一个“跨越门槛——提升民营企业的融资能力与技巧”的论坛会上,现场交流的气氛热烈而又活泼,但在论坛即将结束时,主持人问在场的中小企业家:有多少人在听完论坛感觉融资难的问题有了解决的希望时,现场近500人只举起了三只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潘先生和冯先生,分别是在东莞和珠海经营外贸和汽车业务的中小企业主,他们分别有着从广发行融资800万元和1500万元的经历。听听他们的切实感受,应该更有启发意义。

潘先生:我是在东莞从事外贸工作的一家中小企业,从成立开始,一直存在融资难的问题。我是做外贸生意的,应该说需要的流动资金虽然不是特别大,但还是需要足够的资金保障。记得在我企业最需要资金的时候,在广发行好不容易“游说”到了800万元资金。

张光华:东莞的民营企业比较发达,潘先生的例子也是广发行在东莞融资实例中的一个吧。应该说在前些年,800万元并不是个小数目。特别是在银行控制融资风险情况下,对一个品牌还不是特别知名的做外贸的中小企业融这么多钱,还是看到了企业本身的一些比较有价值的东西。不然评估之后不会有这么一个结果。

冯先生:我在珠海做汽车生意。主要从事汽车包装和服务,差不多有着十多年的经验了吧。汽车行业是个需要大投入的行业,成本比较高。当时从广发行融了差不多1500万元,用500万元盖楼,600万元买了一块地。有了自己的工厂,有资金和实力了,银行当然也就支持,当年销售额就翻了一番。

张光华:看到中小企业有这样的成长非常高兴。我经常说,我要做广发行的首席营销,切实为中小企业服务。银行自己也要不断创新。冯先生如果贷款到2000万元时就要有新的更好的服务,除了动产抵押之外,还可以考虑用商品和原材料等做抵押。这样厂、商、银三方捆绑,有着共同的利益,包括在资金、物流和信息等方面都可以更好合作,这些产品应该也会更受中小企业欢迎。

在珠海从事服装生意的谢女士,自称在和银行打交道的过程中很不顺利,从来不相信可以从银行融到资。这也可能是许多中小企业的心声。在谢女士与银行財务专家交流的过程中,包括自称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和许多中小企业家,都应该有着自己全新的思考。

谢女士:我是1987年带着3000元钱到珠海创业的,刚开始就和自己的先生,还有6个工人。刚创业初期遇到艮多困难,没有人知道自己的信誉,甚至连一辆单车都借不到。但自己非常努力,先做服装。与银行的关系从来是只有存而没有贷,不过在那个时候也可以理解,自己当时的知名度还小,银行不给钱也是可以理解的。也考虑过在银行融资贷款,但是要资产抵押。于是只好回老家借高利息的贷款作为资金周转,尽管这样,值得自豪的是十多年从来没有拖欠过工人工资。2001年的时候也和广发行接触过,有一点受挫,自己一栋价值1000万元的楼房才抵押得了450万元。因为有以上的经历,所以看不起很多银行对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的不公平和不公正。

张光华:银行和企业之间还是需要互相理解的。应该这样说,银行对民营企业也要有个了解的过程。我们知道,贷款是有风险的,包括个人风险。如果有了不良资产之后,行长与企业家就有了摆脱不掉的关系。我一直这样讲,每个分行行长都应该和民营企业家做朋友。民营企业正在规范、壮大。银行和民营企业是共同成长的,在互相帮助过程中创造利润。银行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现在广发行可以用品牌做质押。

谢女士:一个品牌做起来不容易,特别是中小企业品牌。如果用品牌可以做质押贷款,对我们中小企业来说是件好事。这也体现了银行对我们中小企业的一种平等,银行和企业还是要有伙伴关系的。银行有资金,有存款,但是只有贷出去才有利润和价值。

张光华:我比较能够理解谢女士的心情。银行是要控制风险的,贷款是要有条件的。这也是银行规避风险的手段。资金流量也是有风险的,产品也一样,单凭质押也是有风险的,即使有了房产做抵押,银行总不能变成了地产商啊。在贷款的时候还是要能够看到企业前景,还款要有保证。你可以尝试做一下品牌抵押。

在国内品牌抵押广发行也是做的第一单,起源于长江三角洲。银行要对企业品牌和产品一块了解,还要考虑到很多因素,要有一定的市场价值、市场认可度和利润率等等。经过一系列的评估,才能到注册地工商局办理相关手续。

举例来说吧,杭州的庄吉集团是第一家做品牌抵押的国内公司。一开始也是先用房地产抵押贷款,最后杭州广发支行进行考察,发现庄吉集团有200多家全国销售网点,在东南沿海比较有名。就考虑用品牌进行抵押,庄吉申请1个多亿的贷款,解决生产需要。这同时也使企业的无形价值得到提升,从而进入新的成长阶段。现在珠海支行开始对民营企业进行品牌质押调查。

谢女士:可以这样说,以前去银行,腿是有些发抖的。也从未相信过银行可以不用抵押贷款。还是希望银行能多支持民营企业,特别是在民营企业创业的非常时期。很多优秀的民营企业还是有人才的,只要领导是人才,对银行应该还是有保障的。

从广发行一次贷了6个亿的志高空调总经理李兴浩,成为论坛众人瞩目的焦点。然而,在中国空调界已经有了不少传奇经历的志高空调能否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典范,还有着很多需要商榷的地方。在中国毕竟大多数急需融资的中小企业都不是志高空调,他们或者更需要帮助。

李兴浩:我也是曾经到银行腿会发抖的。对于志高来说,借贷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为了发展。我也一直说,借钱不是目的,做好企业才是目的,甚至赚钱都不是目的。记得最早是到农业银行借钱,碰了壁。在广发行第一次接触,就给了6个亿。我还真的感到有些惊讶。

张光华:凭什么一下子就给了志高空调6个亿,这绝不是头脑发热。这是很严肃、认真的贷款。给志高的6.29亿元的贷款说来轻松,其实是对企业极大的信任,也是对企业壮大的肯定。在贷款之前,还是要对企业做谨慎的全面的考察,还款是要有把握的。银行为民营企业的服务一定要实在,同时也要规避风险,控制风险也是银行永恒的主题。这就要采取一系列的风险防范措施。要对企业进行实事求是、客观真实的评价,对志高差不多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这已经是很快的了,以前可能一年也做不完。

李兴浩:银行也不容易,需要承担的风险是很大的。以前说借小钱困难,借大钱容易,其实以前现在都是差不多的。只是观念不同而已,我一直认为,只要把企业做好,贷款并不困难,关键是能够用好资金,使其健康运作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