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零阻力成为经理级人马
31913900000084

第84章 像“匆匆”那样奔忙

林远1997年大学毕业后做过电脑生意,开过学生公寓,后来又办起了学校。他的创业理念是“发现机会就动手去做”,而发现机会的过程,就像是《谁动了我的奶酪》中的小老鼠“匆匆”不停地奔忙、四处搜寻奶酪的过程。

林远是温州人,从小就受到浓浓商业氛围的熏陶。1997年,在北京航天大学自动控制系上学的他即将毕业,同学们都在为找一份好工作绞尽脑汁,他却在忙着做自己的生意。其实,他的整个大学生涯就和创业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大学里做的生意,在林远眼里不过是“小试牛刀”,是真正创业前的“热身赛”。不断地寻找机会,发现机会,抓住机会将自己喜欢的事业做大,是林远对“创业”一词最基本的理解。

林远弟兄姐妹一共七个,他的父亲和三个姐姐都做服装生意。刚上大学,林远就帮助父亲在北京的服装厂进货。大三时,他到泰州采购了一套服装砂洗设备,将家里的生意由加工普通服装改成了加工牛仔服装。四年级时,林远在中关村注册了齐隆科技贸易公司,专门销售电脑零配件及外围设备,有了一些积蓄。

林远说,他连最初的创业资金都是自己赚的。上大学期间,家里一共给过他1.2万元,此后再也没有给过钱。1994年,他开始炒股,买的是四川长虹,12.5元买进,64元卖出,大赚了一笔。

1997年大学毕业,林远在北京市郊树村正白旗租了一个院子,改造成50多套房间,开起了大学生公寓。生意做得还算可以,一年净赚20多万元,一共干了三年。

上述几次生意,在林远眼里不过是“小试牛刀”,是真正创业前的“热身赛”。林远说,他的创业理念是:发现一个机会,就动手去做。而发现机会的过程,就是《谁动了我的奶酪》中小老鼠“匆匆”不停地奔忙、四处搜寻奶酪的过程。而他真正找到奶酪,则是从办学开始的。

其实,林远的办学源于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在他的大学生公寓旁有一个院子,一共有500多平方米,一年的租金只有5万元。林远把它租了下来。他最初也没想好用这个院子做什么,他想,就算租给中关村那些小公司做仓库,也只赚不赔。但两三个月过去了,这个院子还没租出去,林远有些急了。恰好他那时的女友在一个私立学校当老师,她对林远说,村里的外来人口很多,如果用这个大院子办个幼儿园,生意肯定错不了。这一点拨,让林远眼前一亮。于是,林远印制了一些宣传单,在村子里四处张贴。1999年3月1日,他的慧福幼儿园正式挂牌。

林远的学校办得很成功。首先,定位非常清晰,瞅准了中低收入外来工家庭子女这个细分群体,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其次,聘用退休教师,在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人们的信任。第三,领先一步的课程设置及聘用外教等作法,又在无形中提升了慧福学校在人们心中的形象。

林远当初并没有想到这个幼儿园能发展到后来的规模,用他的话说,刚开始就是“小打小闹”,目的只是把这个院子利用起来,所以收费很便宜,一个孩子每月200多元。3月11日,慧福幼儿园迎来了第一个孩子。之后,短短几天,呼啦啦来了一大群。到1999年7月,慧福已经有60多个孩子了。

转眼间,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要升小学。因为慧福幼儿园教学质量不错,很多老乡建议他接着办个小学。林远也发现,办教育未尝不是一件能赚钱的好事。于是,他决定扩大学校规模。在树村,本地人只有200多人,外来人口竟有1000多人,子女上学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林远的学校正好解了家长的燃眉之急,所以,生源是不愁的。而且,最初的投资也不需要很多。

要扩大学校规模,原来的院子肯定不够用。林远又租下树村镶黄旗原来的一个韩国珍珠加工厂,一共有六亩,将其改造成了幼儿园、小学一体的校舍,总投资100多万元。1999年9月1日,慧福小学正式开学了。新装修的学校很干净,设施齐备,由北京市的退休老教师任教,教学质量很有保障,所以刚开学就招了40多个孩子。

林远将生源定位于北京外来人口中中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在北京几年,他对外地人在北京的弱势地位深有体会,外地的孩子上学更是个难题——公费的学校进不去;私立学校基本上都是贵族学校,仅赞助费一项,每年就要好几万元,再加上学费、住宿费、伙食费等等,费用就更多了。将学校的生源定位于家庭月收入在4000元以下的中低收入家庭,这个学校肯定受欢迎。

搬到新址的慧福学校收费标准略有提高:住宿生(包括小学和幼儿园)一个月收费600元,走读生一个月收费200多元。而慧福吸引家长的另一个原因,是这里的课程设置。除了教授国家教学大纲规定的课程外,还开展钢琴等特色教学。慧福的英语课程是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讲授的,而1999年,北京市小学英语教育是从四年级才开始的。慧福的课外活动也很丰富,孩子们经常有机会到北京的各个名胜参观。聪明的林远还找到几个自愿担任英语课外教的外国人,无形中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失败者找借口,成功者找机会”。面对挫折不气馁,面对困难不弯腰,时刻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机会就在身边,成功就在眼前。

林远的新学校有声有色地经营了两年半时间,最多的时候小学有400个孩子。如果不算固定投资,去年学校的利润有20多万元。林远本来预计今年的形势会更好,但就在此时,树村单方面撕毁了合同。因为学校所在地的地价一再攀升,村里在2000年就开始动员他搬走,签了10年合同的林远自然不干。于是,在一天的一个清晨,几辆推土机轰隆隆推倒了林远的幼儿园和小学。从睡梦中惊醒的林远望着面目全非的校舍脑子里一片空白”,100多万元的投资就这样打了水漂。那天,正好是学校开学的日子。

伤心归伤心,但并没有动摇林远将学校继续办下去的坚定信念。他马上开始找地方,同时,还安排专人给学生家长一一打电话,告诉家长如果有条件,就马上给孩子转学;没条件的,就跟慧福到新学校去,新学校的位置可能不好,但慧福保证,不管剩下几个孩子,这个学期一定保证孩子们学好所有的课程。

新校址选在了几十公里外的苏家托。当天,林远租了70辆卡车,从早上一直运到第二天凌晨4点,才把幸存下来的家当搬到新校址。跟随他一起过来的,还有七个一年级学生,六个二年级学生和八个三年级学生。

有一段时间,林远一直在赔本经营,每个月大概赔2万块钱。虽然学生少了,但老师一个没少,课程一门没少,工资还得照发。有人说林远太傻,如果此时放手不做,会把损失降到最低。但是林远说,做人得有一点良心,孩子的学习是耽误不起的。

几个月后,小学放暑假了。林远印了新的招生宣传画册,但苏家坨比较偏僻,只招到几个学生。小学被迫停办了,幼儿园还有几十个孩子。

林远将这次打击比喻为“天灾”。不过,林远并不气馁,他说:“失败者找借口,成功者找机会”。他对学校的未来充满信心——苏家坨南面刚刚修起一条东西向的宽阔大道,按照北京市的规划,马上又要再建南北向的两条马路,地铁四号线也要从附近经过,未来几年中,苏家坨必将成为一块宝地,到时候学校的生源肯定不是问题。他乐呵呵地说:“反正我签了10年合同,第一年赔了,以后9年都赚就行了。”

后来学校形势不错的时候,林远在河北霸州花200万元买了45亩地,打算再办一个学校。和北京学校的定位不同,这个学校将是“贵族学校”,因为当地人的收入不高,如果再办一个“平民”学校,和当地的学校肯定没法竞争。这块地的使用年限是50年。林远说,等霸州的学校建成后,北京和霸州两校互动,霸州的学校在教学模式上就比当地的学校强,当地的学生到北京学习和考察也有了基地。

为了渡过眼前的难关,林远重操旧业做起了软件。上大学期间办齐隆科技贸易公司时,低于5万元的活他是不屑接的,现在一两万元的单子也接。“在这种情况下,不低头不行啊”,他自嘲道。

林远正在北航攻读MBA。他说,读MBA的人商业意识都比较强,在这里不但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还可以激发他更多的灵感,这些同学也成为他最宝贵的人脉资源。

通过林远的经历可以发现,只要面对挫折不气馁,面对困难不弯腰,时刻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机会就在身边,成功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