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零阻力成为经理级人马
31913900000109

第109章 创业初期先求生存

有人对著名民营企业家鲁冠球的企业发展战略进行了详细的总结。认为鲁冠球一贯重视企业的“战略设计和战略管理”,给人的感觉似乎鲁冠球出道之初就绘制好了万向企业的宏伟蓝图,企业以后的发展就是按照蓝图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坦率地说,这不太现实。

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个人奋斗”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在万向事业发展的初期,鲁冠球顶多可以说是只有“干一番事”的个人雄心壮志,离所谓的“战略设计”相差甚远。他一开始只是联合其他六位农民创办了作为万向集团前身的铁匠铺,目的是为了过上好日子。以后随着事业的成功,他的目标才不断升华。

实际上对于鲁冠球而言,在创业初期,企业的总体战略是不明确的。为了生存,除了万向节之外,他们还生产过犁刀、铁耙、船钉等产品。依靠这种“四处出击”,使得他们赚了一点钱,在计划经济的夹缝里得以生存,并呈滚雪球之势慢慢发展壮大。

过去很多老同志参加革命时并没有什么崇高的理想信念,只是要求吃饱肚子,有衣服穿,将来胜利了有田可耕。这两者的道理是一样的。

其他的民营企业情况如何呢?以作为民企老大的联想为例。

联想刚露面的时候不仅毫不起眼,在相当一段时间连活下去都是个问题。有人说联想是摆地摊起家的,这话不假。为了维持生存,这个取名“中科院计算机所新技术发展公司”的企业千起了与“新技术”毫无瓜葛的生意,比如倒卖彩电、旱冰鞋,甚至布匹等等。后来他们终于遇到一个机会,为中科院进口的500台IBM电脑进行验机、维修和使用培训,这是他们接手的第一笔大买卖,工作完成之后清算一下账目,发现多了70万元。联想至此总算安然度过了企业创立阶段的恐惧期,不仅运转了下来,并且还为日后的起飞奠定了基础。

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它们以最朴素的语言告诉人们:企业生存永远是第一位的,至少在创业阶段,战术就是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