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理学与心计的距离0.01mm
31901000000018

第18章 震慑——如何建立自己的心理优势

大多数人都无法忍受恐惧,战胜怯意也不是一件容易事。人人皆有的恐惧心理便是恐吓得以奏效的心理基础。恐吓多用于在较量的开端处,为自己建立心理优势,另外也能引出对手的弱点。要吓住人必须想方设法比常人多长胆识,比对手更有气势。

68.先找理由,恐吓也需要有凭据

鬼谷子在《本经阴符七篇》里说的关于威慑对手的方法,大致的意思是:“发挥盛大的威力,依靠内部充实坚定;内部充实坚定,威力的发出便没有什么可以抵挡;没有什么抵挡,就能以发出的威力震慑对方,那威势便像天一样壮阔。”

显然,在鬼谷子看来,威力与兵力是密切相关的,威力是兵力的显示,兵力是威力形成的基础。以兵力为后盾的威力发挥,既可以增强己方队伍思想和行动的一致性,从而增强兵力,同时也能威慑对手,打乱其阵势。如果离开相应的兵力基础去使用,就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而且还会增加困难,陷自己于危险的境地。

东汉时期的名将廉范在做云中太守期间,匈奴大规模入侵。廉范亲自率领手下少数部队,前往前线抵御匈奴骑兵。

匈奴人多势众,廉范的兵力根本无法与之抗衡。当时正值黄昏,于是廉范让士兵把两根火炬交叉捆在一起,点燃其中的三个头,另一头拿在手中,分散在营地和营地周围列队,顿时火点如同满天的繁星,远远看上去还以为是大部队来犯。匈奴的军队远远看见后,以为来了许多援军,万分惶恐。

第二天敌人即将撤退的时候,正好赶上大风。廉范命令十几人拿着战鼓埋伏在匈奴营房后面,同他们约定,一见大火燃烧,要一边击鼓,一边呼叫。其他人都拿着兵器和弓箭,埋伏在敌营大门的两边,廉范于是顺风放火,前后埋伏的人击鼓的击鼓,呐喊的呐喊。匈奴军队摔不及防,乱作一团,慌乱之中自相践踏,死亡上千。汉军又趁势追杀,最终取得了重大胜利。从此以后,匈奴再也不敢侵犯云中了。

运用恐吓之计的前提之一便是气势要足够。只有对方对你产生了怯意,你才能将对方唬住。一个胆小自卑的人无法使用恐吓,弄不好还会害了自己。以小充大,以弱充强,说到底是勇气的较量,意志的搏斗。

王莽当了大司马,位极人臣,还需要什么呢?他想要个更高的名号。他想要成为辅助周成王的那个圣人周公姬旦,周公居摄6年,替周成王处理国事3年,制礼作乐,天下太平。南方越尝(常、裳)国派人给周公献上白雉。王莽为了冒充周公,暗示别人叫塞外夷人来献白雉。王莽趁机将白雉送给宗庙作祭品。

于是,王都的吹鼓手们就借此大吹大擂,说王莽安宗庙,也像霍光安宗庙那稀有功劳,当时霍光益封。王莽也应该增加三万户的爵邑。汉代数爵的等级以户数作为计数单位,所谓万户侯,就是得万户爵位的侯。所封的居民户是封侯者所统治的,这些户向封侯者纳税和服役。封的户越多,财产也越多,实力也越大。但是,这些实力都有限,天子管的郡,大的如汝南郡,达四十六万多户。诸侯国,相当干郡,小的如广阳国,只有二万多户。封霍光达三万户,已相当于一个小郡、小国,其他人封侯,多数是几百户、几千户。

王莽亲信,先将王莽比霍光,再进一步比萧相国萧何。萧何是刘邦时的名相。再用“白雉”的瑞祥,把王莽比周公。所谓“白雉之瑞,千载难符”。既然王莽与周公有相同的瑞符,那么,就应该增加封邑,赐予尊号,王莽早就拟好了尊号,叫“安汉公”。王莽亲信说,只有赐号“安汉公”,才“上应古制,下准行事,以顺天心”。

元后同意了。王莽如果因此就接受了,那还可能出现麻烦。为了得到,故意推辞,这是《老子》哲学的“将欲夺之,必固与之”的灵活应用。世俗的贪利,辞有利的事就会在社会上产生轰动效应。当官是有大利的,读经就是为了做官。皇帝如果来征召,那是一般人巴不得的大喜事。

敲山震虎的效果毋庸置疑,但也要知道,敲山之前要先打探好老虎住在哪座山里。

69.气势第一,关键时刻要壮胆

孙子认为,善战者最重视气势,而不过分苛求每个士兵的强弱。而我们生活中也能经常发现以势取胜的经验。爱看足球比赛的人都知道,足球比赛有一句至理名言,那就是“足球是圆的”。它的意思是说球场上风云变幻,胜负并不全依强弱而定。那么,是什么因素使得足球比赛具有这样的魅力呢?无疑,其中一个特点就是“气势”。所谓“主场之利”,指的就是主队士气上升,具有了气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有超水平的发挥。

中国古代战场上双方对垒时,都会擂起战鼓,声音越高,士气就越旺盛,士兵斗志越强。鲁国与齐国打仗,就先让齐国擂鼓,开始时,鼓声惊天动地,齐军士气高昂。鲁军按兵不动。渐渐地,齐军战鼓声越来越小,士气也就渐渐低下去,这时各军猛敲战鼓,一鼓作气,将齐军打败。你的声音就是你无形的武器,只要你表现出勇气十足,你的勇气就来了。表现勇敢则勇气来,往后退缩则恐惧来。宏大而响亮的声音,可以给对手有信心的印象,自己也能借此产生坚强的信心,进而获得意料不到的效果。在辩论或争吵中,有人会不由自主地提高自己的嗓音,以期盖过对手,这就是对“嗓音可以增强信心”的本能利用。

德国的一个大学里,一次大家正热衷于大学纷争之事。有一位大学教授去做团体交涉,可是对于学生的连续追问却无话可答,因为他是站在要负责的立场,不可轻率地回答。而且,议论也因为长时间平行式地进行,而令双方都感到厌烦,所以,他就突然语气尖锐地问学生说:“咳,对了,究竟你问的是什么问题?”对方一时突然答不出话来。当然,接着便是较先前更激烈的责难。但是也因为如此,该学生的气势便因这句话而被削弱了。

这是一种典型的声东击西法。我们知道,在拳击比赛的技术中,有一种战法是避开对方强有力的攻击,这就可以保护自己不被重拳打倒,也可有效消耗对方的攻击力。这一点在人际关系方面也是一样,当两人之间的关系愈来愈僵化时,可插入完全无关的资讯,暂时将对方的注意力转移,如此,紧张的气氛就会在瞬间瓦解。这就好像当压力锅的压力渐增时,只要突然出现一个小洞,压力便会快速下降,逐渐高昂的紧张感也会因为小小的发散完全消失。

大作家屠格涅夫的散文《麻雀》写了这样一件小事:而后,一只小麻雀从树上掉了下来,飞不动了,猎狗看见了,便跑过去。这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挡住了小麻雀,并冲着猎狗张开了全身的羽毛,恶狠狠地盯着猎狗,猎狗竟然呆住了。麻雀其实也是在本能中利用自己的羽毛、动作、眼光这一切天生的武器向猎狗示威,驱除自己的恐惧。

这是一种通过外观来直接震慑对手的方法。在双方对垒时,人的形体动作也是增强信心的一种武器。体育比赛中,运动员有时为了增强战胜对手的信心,会有意识地昂首挺胸,做出不畏一切的样子。谈判中,这也能产生震慑对手的效果。

70.捧中含恐,恐吓可以在赞美中带出

一味地迎合捧场往往会被认为是软弱的表现,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恐吓,也会让不知趣的对方有所顾忌。要记得,恐和捧并不是孤立分开的两个对立面,捧中有恐,才是妙计。捧中加恐,主动权在我们手里,“捧”字只用做台阶,让对方不失面子却非顺从不行的。

“厚黑大师”李宗吾对捧与恐的关系颇有见解,他在论述旧官场时说:

“恐吓的意思,是及物动词。这个字的道理很精深,我不妨多说几句。官这种东西,该是何等宝贵,能轻易给人吗?有人把捧字做到十二万分,还不能生效,这就是缺少恐字的工夫。凡是当权的那些大人物,都有软处,只要找到他的要害,轻轻点一下,他就会大吃一惊,立刻把官儿送来。学者须知,恐字与捧字,是互相结合着用的。善恐者,捧之中有恐,旁观的人看他在上司面前说的话,句句是阿谀逢迎,其实在暗地击中要害,上司听了,汗流浃背。善捧者,恐之中有律,旁观的人看他傲骨模样,句句话责备上司,其实听的人满心欢喜,骨节都酥软了。这就是所谓的‘心领神会,在于各人’,‘高明的木匠能教人按规矩做,却不能告诉你技巧’。这就要求求官的人细心体会,最要紧的是用恐字的时候,要有分寸,如果用过度了,大官们恼羞成怒,作起对来,岂不就与求官的宗旨大相违背?这又何苦如此呢?不到无可奈何的时候,恐字不能轻易使用。”

赵匡胤就通过“杯酒释兵权”成就了一个先捧后恐的历史杰作。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从后周手中抢过皇位之后,带领手下将士南征北战,基本上统一了中原一带。后来终于一统江山。然而天下太平后,赵匡胤渐渐觉得那些战时曾流血卖命的把兄弟们不仅无用,反而有功高盖主的危险。但要向众弟兄下手,又怕天下人气愤。且每位弟兄手下都有一大批亲信,若向众弟兄下手,激起他们手下叛乱,自己的皇位也是坐不稳。最终他想到了“杯酒释兵权”。表面上是和以往的兄弟喝酒叙旧,实则无意中言语相威胁。最后这些兄弟们感到事态严重,为了保全性命纷纷主动交出兵权。然后告老还乡。

只捧不恐会让对方自觉有恃无恐,主动权在对方手中,你却不容易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捧中适当加一点恐吓,主动权则转到了自己的手里。“捧”是“恐”的台阶,既让对方不失面子,实质上又可以通过“恐”达到我们的目的。

有位女子其丈夫是海员,长期漂泊在外,孤独和寂寞陪她度日。白天上班还好说,一到晚上便焦躁不安。为了消磨时光,她报考了夜大。第一次上课,发现丈夫中学时的一位同学也坐在教室里。此同学与丈夫相处不错,因此跟他自然亲近起来。没料到这位同学却暗暗打起她的主意来。女子觉察到这位同学的不良动机,她十分严肃地对他说:“俗话说,‘朋友之妻不可欺’。你是我丈夫的朋友,他平时对你那么好,要是我告诉我丈夫,不知他会对你怎么样啊?”同学一听,大惊失色:“你可……可千万别这样!”

一味地迎合捧场往往会被认为是软弱的表现,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恐吓,也会让不知趣的对方有所顾忌。要记得,恐和捧并不是孤立分开的两个对立面,捧中有恐,才是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