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毛泽东教我们学用人
31897900000063

第63章 以德报怨仁义服人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八个字可以概括******的一生。虽然******后来在党内、国内获得无比的崇敬,但追忆以前,他自己也说:“三次****路线时期给我的各种处分、打击,包括开除党籍,开除政治局候补委员,走出红军,有多少次呢?记得起来的有20次。”对待曾经反对过他的人,******却并没有以牙还牙,相反却是以德报怨,以仁义服人。

陈独秀曾经和******发生过严重的分歧。但是,******并没有因此记恨陈独秀。1936年他同斯诺谈话中,就说过陈独秀对他的影响“超过任何人”。陈独秀出狱后,******曾派叶剑英找其谈话,邀他到延安工作。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称赞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影响了一大批我国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创造了党,有功劳。

王明、李立三曾是党内“左”倾路线的代表,他们曾经让******吃尽了苦头,更给党的事业带来过重大的损失。在党的七大上,许多代表都不愿将他们选为中央委员。按一般人的性格,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治治他们。但******没有趁机施以报复。相反,他以德报怨,多次出面给代表们做工作,千方百计将他们选为中央委员。他说:“要团结跟自己意见分歧的,看不起自己的,不尊重自己的,跟自己闹过别扭的,跟自己作过斗争的,自己在他面前吃过亏的那一部分人。”1945年5月24日,******向大会作关于选举方针的报告时开门见山地提出:七大主席团认为应该采取这样的选举标准,就是“要由能够实行大会路线的同志来组织**********”。在这个总原则下,对犯错误的同志不应“一掌推开”。一个人在世界上,哪有不犯错误的道理呢?对已经承认错误并决心改正错误的人,就要选。他尖锐地指出:不愿意和有不同意见的人合作共事这种情绪,在我们党内还是相当严重地存在着的。因此,“要练习和那些曾经同我闹过纠纷、有原则分歧、打击过我以及开除过我的党籍的人合作。我们在要求他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这个原则上去同他团结、合作。这一条,的确要练习,不练习就做不到,练习就可以做到。”******提出不能用王明对待他的办法来对付王明。******解释说:假如我们不选犯错误的人,我们就会犯错误,因为这是照搬他们的做法办事。如果我们也照此办理,以牙还牙,就是重犯他们的错误,就跟王明他们没有本质上的差别;迟早会变成孤家寡人。******不用王明对待他的办法对待王明,在道义上战胜了王明,赢得了人心。正如******在《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一文中指出的:“最基本的道理就是他们不是孤立的个人,而是代表小资产阶级里头相当大的一部分人。”

他还指出,王明等人的错误,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犯的,特别是中国的小资产阶级像一片汪洋大海,而中国还没有什么小资产阶级政党,他们中革命的人都加入到中国共产党,当然也把他们的思想情绪带了进来,这是不足为怪的。现在经过整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已经把是非弄清楚了,就不应当太看重个人的责任了。******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但仍担心王明不能选上中央委员。投票结束后,其他代表都到外面去自由活动,******还一动不动地坐在原位,听工作人员唱票,直到别人告诉他王明当选没问题时,他才离开座位。

张国焘的错误性质比王明更为严重,他反对中央作出的红军北上的方针,不惜以武力手段要挟中央,并另立“中央”,进行分裂党的活动,给革命事业带来了严重危害。但******仍然没有将他推向绝境,当坚持分裂的张国焘损兵折将后不得不率部赶上******率领的右路军时,他对张国焘说:“人不会不犯错误,你犯了错误,给党和人民、给红四方面造成很大损失,这是过去的事情,只要你认识了、改正了就好了,党和人民是照样欢迎你的。”迫于各方面的压力,张国焘对于自己在长征路上所犯的错误作了检讨。******本着既往不咎的原则,安排张国焘担任要职,除保留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于1937年8月任命张国焘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代主席。但张国焘丝毫无意感激******、党中央对他严重错误的谅解、教育和挽救,仍执意叛党。1938年4月2日,张国焘以到中部县(今黄陵县)祭黄帝陵为名,不经中央允许,自行跑到西安,投靠了国民党,成了人民的叛徒。

即使在张国焘叛党后,******还是想挽救他,他对张国焘的妻子说:“你还是去吧。去了劝说劝说,做做工作,希望你们一起回来,我们照样欢迎他。至于过去的错误,认识了,改了,就好嘛!”

对待党内同志,******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求人的原则,做到仁至义尽,对待党外人士******更是能做到不计前嫌,以德报怨。1915年,******为反对一师校长张干对上阿谀奉承,对下专横跋扈,办学无方,贻误青年而险遭张干开除,后遭杨昌济、徐特立等人反对才只被记大过。35年过后,******已成为了开国领袖,当他得知张干一家人口多,生活困难时,******立即致函当时的湖南省主席王首道,指出“张干是湖南教育界元老”,“一生教书,未做坏事,我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张为校长。现闻家口甚多,生活极苦,拟请湖南省政府每月给津贴米若干,供资养老”。他还接张干到北京住了两个月。临别时,他用自己的稿费买了盖被、褥子、布毯各一床,毛呢服一套,枕头一对、枕巾一条,还买了面巾、袜子、香皂、牙刷、牙膏等相送。张干感激不尽,逢人便说:******真的是“天高地厚”,“此生此世不知如何报答”!

“以力服人者霸,以德服人者王”,自古仁者无敌,历史上以“仁”得天下者比比皆是。******虽不是一个慈善家,但他却是个“仁”者。仁义,不仅让他取信于人民,更让他取信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