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毛泽东教我们学交往
31897700000053

第53章 仰慕先生 友善真诚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教育家。1912年他从德国留学回国,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倡导教育改革。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蔡元增曾任南京国民政府的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长,监察院院长等职。对这样一位声名显赫的人物,******从青年求学时代起就与他有了间接、或直接的往来,而且这种往来一直至蔡元培逝世。追溯******与蔡元培交往的史实,对研究两人的生平与思想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1917年,******正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当时,给******等学生讲授伦理学课的杨昌济先生极力向学生推介了蔡元培的译著。他把191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蔡元培翻译的《伦理学原理》作为教材。******于1935年与斯诺的谈话中说到这本书。******回忆说:“读了蔡元培翻译的一本伦理学的书。我受到这本书的启发,写了一篇题为《心之力》的文章……杨昌济老师从他的唯心主义观点出发,高度赞赏我的那篇文章。他给了我一百分。”

******读蔡译的《伦理学原理》一书是极为认真的。他对全书的每字每句,几乎都用笔划上了圈点、单杠、双杠、三角、叉等符号。在书的空白处,他写了150多条的批注,有表示赞成的,如“此说与吾大合”等;有表示反对的,如“不应以此立说”等;有表示怀疑的,如“此却有一疑问”等。批注的墨迹也有好几种。有的批注长达800多字。全书不过12万字,但******在书上作的批注约达12000多字,可见他读此书时功夫之深。新中国建立之初,******还与友人谈起此书,说:“我当时喜欢这本书,有什么意见和感想就随时写在书上。现在看来,这些话,有好些不那么正确了。”又说:“这本书上的道理也不那么正确,它不是纯粹的唯物论,而是心物二元论。只因那时,我们学的都是唯心论一派的学说,一旦接触到一点唯物论的东西,就觉得很新鲜,很有道理,越读越觉得有趣味。它使我对于批判读过的书,分析所接触的问题得到了新的启发和帮助。”

1918年6月,******从一师毕业。其时正值蔡元培等人在北京发起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积极响应,为筹备新民学会会员去法国留学,他于8月到达北京。经蔡元培推荐,到北大图书馆任助理员。在北大,******利用任职的机会,经常去旁听北大的各门课程。他还参加新闻学研究会、哲学研究会等各种学术团体。

1918年10月10日,北大新闻研究会成立,蔡元培在成立会上作了演说。******参加了此学会。1919年2月19日举行改组会时,******等26名会员到会,并听蔡元培讲演。大家共推蔡为会长。1919年10月16日举行第一次研究期满式,蔡元培亲临致词,******等人获得听讲半年的证书。

在蔡元培的支持下,北大又成立了平民教育讲演团,******也参加了。该团在蔡元培的校长办公室举行成立会。此外,******还参加北大哲学研究会,蔡元培是该会的实际负责人。

在北大工作期间,******虚心求教,还常常抽空去拜访一些名流学者。据肖三回忆,******曾拜访过蔡元培、胡适、陶孟和等人。******还和在北京的新民学会会员一起邀请蔡元培等座谈,“形式为会友提出问题,请求答复,所谈多学术及人生观问题。”

五四运动期间,******在湖南领导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为了驱逐军阀张敬尧出湖南,1919年12月,******率一驱张代表团到达北京,号召各界声援。就在******开展驱张活动之时,他最敬重的老师杨昌济因病逝世。蔡元培与******等29人联名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发布启事,“伏冀诸君子知交,慨加赙助。”

1920年10月,罗素等世界学术名流来华访问,湖南省教育会曾举办“学术讲演会”,邀请罗素、蔡元培、吴稚晖、张东荪等人前来讲演。长沙《大公报》特请******等人作记录,然后供该报刊布,******正好负责记录蔡元培的讲演内容。长沙《大公报》特意刊载此消息。由******记录的有两篇:一篇题为《对于学生的希望》,一篇题为《美术的价值》。由于蔡元培说话的绍兴口音较浓,******特意在《美术的价值》一文前面加了“记者按”,云:“蔡先生的话,有好些听不清楚。此篇所记,只其大略。开首两段,是周世钊先生记出交我的。”

1921年8月,******在参加****“一大”后回到长沙,他利用船山学社的地址和经费,创办了一所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学校——湖南自修大学。******在起草的《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中指出,学校宜“采取古代书院与现代学校二者之长,取自动的方法,研究各种学术,以期发明真理造就人才,使文化普及于平民,求学周流于社会”。招生只凭学力,不限资格、学习方法主要是“自己看书,自己思索”,“共同讨论,共同研究”,校内设有图书馆,收集各种进步报刊书籍,借学生阅读。

当蔡元培得悉******创办自修大学的情况后,非常高兴,认为这所大学“注重研究,注重图书馆,实验室,全与我的理想结合”,蔡元培于1922年8月出版的第五卷第一号《新教育》杂志上题词称赞道:方今各省皆有建设大学之议,若广列科目,同时并举,师资既非易得,经费亦难猝筹,成立之缓,半由于此。湖南学者乃有自修大学之创设,购置书器,延聘导师,因缘机会,积渐扩张。要以学者自力研究为本旨,学术以外无他鹄的。合吾国书院与西洋研究之长而活用之,其诸可以为各省新设大学之模范者欤?蔡元培除了题词外,还亲自撰写了《湖南自修大学介绍与说明》,发表于《新教育》。

1930年10月,******的妻子杨开慧在长沙被国民党军警逮捕后,蔡元培闻讯,立刻联合一些知名人士,联名打电报给何键,要求保释杨开慧。虽然未能奏效,但关心之情真诚可见。

对蔡元培这位颇有爱国心,民主意识强,学识渊博,为人敦厚的社会名流,******是不会忘记的。

1935年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日趋深重,为了拯救自己的国家,以******为代表的****党人首倡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年9月22日,******给蔡元培写信,呼吁与各界名流联合抗日。******在信中写道:

孑民先生左右:

五四运动时期北大课堂,旧京集会,湘城讲座,数聆先生之崇论宏议,不期忽忽二十年矣!今日者何日?民族国家存亡绝续之日。老者如先生一辈,中年者如泽东一辈,少年者则今日之学生,不论贫富,不分工农商学,不别信仰尊尚,将群入于异族侵略者之手,河山将非复我之河山,人民将非复我之人民,城郭将非复我之城郭,所谓亡国灭种者,旷石旷世无与伦比,先生将何以处此耶?共产党创议抗日统一战线,国人皆曰可行,知先生亦必曰可行,独于当权在势之衮衮诸公或则曰不可行,或则曰要缓行,盗入门而不拒,虎噬人而不斗,率通国而入于麻木不仁窒息待死之绝境,先生将何以处此耶?孙先生联俄、联共与农工政策,行之于一九二五至一九二七年之第一次大革命而有效,国共两党合作之时期,亦即国民党最革命之时期。孙先生革命政策之毁弃,内战因之而连绵不绝,外患乃溃围决堤滔滔不可收拾矣!八月二十五日共产党致国民党书,虽旧策之重提,实救亡之至计,先生将何以处此耶?读《新文字意见书》,赫然列名于首位者,先生也。二十年后忽见我敬爱之孑民先生,发表了崭然不同于一般新旧顽固党之簇新议论,先生当知见之而欢跃者绝不止我一人,绝不止共产党,必为无数量人也!从同志从朋友称述先生同情抗日救国事业,闻之而欢跃者,更绝不止我一人,绝不止共产党,必为全民族之诚实儿女,毫无疑义也。然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持此大义,起而率先,以光复会同盟会之民族伟人,北京大学中央研究院之学术领袖,当民族危亡之顷,作狂澜逆挽之谋,不但坐言,而且起行,不但同情,而且倡导,痛责南京当局立即停止内战,放弃其对外退让对内苛求之错误政策,撤废其爱国有罪卖国有赏之亡国方针,发动全国海陆空军,实行真正之抗日作战,恢复孙中山先生革命的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精神,拯救四万万五千万同胞于水深火热之境,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之抗日救国代表大会,召集人民选举之全国国会,建立统一对外之国防政府,建立真正之民主共和国,致国家于富强隆盛之域,置民族于自由解放之林。若然,则先生者,必将照耀万世,留芳千代,买丝争绣,遍于通国之人,置邮而传,沸于全民之口矣。先生其将不令数千里外曾聆教益之人,稍稍减杀其欢跃之情而更增之增之以至于无已乎……

寇深祸急,率尔进言。风雨同舟,愿闻明教。

敬颂

道安。不具

******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蔡元培、宋庆龄等组织治丧委员会,蔡元培任主席。******在远在延安,但他也是治丧委员会委员。

同年,斯诺访问延安,采访******等****领袖后写了《西行漫记》一书。不久,斯诺夫人又写了《续西行漫记》一书。当两本书出版后,十分关注边区状况的蔡元培将书找来仔细阅读,读后,他于1939年8月6日撰写了札记。他在札记中写道:阅《西行漫记》,美国爱德加·斯诺(Edgar snow)著,吴景崧等十二人译。是书凡十二章:第一,探寻红色的中国;第二,到红色首都去的路上;第三,在延安;第四,一个共产党员的略历;第五,长征;第六,西北的红星;第七,到前线去的路上;第八,在红军中(上);第九,在红军中(下);第十,战争与和平;第十一,回到保安去;第十二,回到白色区域。其第三章中,有“共产党的基本政策”,“论对日战争”等节,述******的意见颇详。第十二章,叙西安事变。

由于蔡元培一生追求民主和科学,致力于民族的文化教育事业,1940年2月5日,在******等人的发起下,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在延安成立。******亲临讲话,蔡元培等人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同年20日,延安各界宪政促进会宣告成立,******到会作了《新民主主义的宪政》的重要报告,蔡元培又被推选为主席团成员。

仅隔两会十四天,即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逝世,******于当日从延安发出唁电,向蔡元培的亲属表示慰问:“孑民先生,学界泰斗,人世楷模,遽归道山,震悼曷极!谨电驰唁,尚祈节哀。******叩。阳。”

1962年,蔡元培的儿子蔡无忌出席了****中央举行的一次招待会,陈毅带无忌去见******,******热情地握着他的手说:“你的父亲真是好人。”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真是好人”,这是******对蔡元培一生的为人与学术成就的高度评价。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对蔡元培是特别敬重的。尽管蔡元培在大革命失败后成了南京国民政府中的重要成员,但******并不由此而怀疑,或贬损蔡元培的人品与学识。相反,他是怀着一种学生对老师,下辈对长辈的尊敬心情来与蔡元培保持着友好交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