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评估
31895600000034

第34章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及正常值

一、P波

P波代表心房除极时间和电位的变化,前半支为右心房,后半支为左心房。

1.形态及方向在Ⅰ、Ⅱ、aVF、V3~V6导联中向上,aVR导联向下,在其余导联可以直立、倒置或呈双向。

2.时间正常人P波的时间≤0.11s。

3.振幅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0.25mV,胸导联<0.2mV。

二、P-R间期

P波开始至QRS波群开始的时间,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即房室传导时间。心率在正常范围时,成年人窦性心律的P-R间期为0.12~0.20s。在幼儿(6~7岁以前)及心动过速时,P-R间期可相应的略为减短。在老年人及心动过缓的情况下,P-R间期可相应的略延长,但≤0.21~0.22s。

三、QRS波群

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的时间和电位的变化。

1.时间正常成年人多为0.06~0.10s,大多为0.08s。

2.波形及振幅QRS波群各波振幅的高低在各个导联中有所不同。

(1)胸导联波形V1、V2多呈rS型,无Q波,振幅(RV1)一般不超过1.0mV,R/S波的比值<1。V5、V6导联可呈qR、qRs、Rs、R型,振幅(RV5)一般不超过2.5mV,R/S波的比值>1。V3、V4导联R/S波的比值≈1。正常人胸导联RV1~RV5逐渐增高,而S波逐渐减小。

(2)肢体导联波形标准导联的QRS波群在没有电轴偏移的情况下,其主波向上,RⅠ<1.5mV;aVR导联的QRS波群可呈rS、rSr、Qr或QS型,RaVR不超过0.5mV。aVL与aVF导联的QRS波群可呈qR、Rs、R、rS型,RaVL小于1.2mV,RaVF小于2.0mV。若3个加压单极肢体导联或3个标准导联中,每个导联的R波与S波振幅之和<0.5mV;6个胸导联中,每个导联的R波与S波电压之和<0.8mV,称为低电压,可见于肺气肿、心包积液、严重水肿的病人。在正常人中也可偶发,因此,仅凭低电压不足以诊断心电图异常。

3.R峰时间(Rpeaktime)旧称室壁激动时间(VAT),为心室内膜至外膜除极的时间,指QRS波群起点至R波顶峰垂直的距离,如有R′波,则应测量至R′峰,如R′峰呈切迹,应测量至切迹第二峰。正常成人R峰时间在V1、V2≤0.04s,V5、V6≤0.05s。

4.Q波除aVR导联外,正常Q波时间<0.04s,振幅应小于同一导联R波的1/4。V1~V2导联中不应有q波,但偶可呈QS型。V3导联极少有Q波,V5、V6常可见正常范围的Q波。除aVR导联外,其他导联出现超过范围的过深、过宽的Q波,称为异常的Q波,是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点之一。

四、ST段

ST段指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开始之间的时段,代表心室早期复极的电位变化。正常的ST段为一等电位线,有时可有轻微的偏移。ST段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否有压低或抬高。在任何导联中,ST段压低均应≤0.05mV;ST段抬高,在肢体导联及胸导联的V4~V6应≤0.1mV,V1~V3导联应≤0.3mV。

五、T波

T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

1.方向

在正常情况下,T波的方向大多和QRS主波方向一致,即Ⅰ、Ⅱ、V4~V6导联T波直立,aVR导联T波倒置,Ⅲ、aVL、aVF导联随QRS的方向可以直立、双向、倒置,V1~V3导联可以直立、双向、倒置,但如果V1导联T波直立,V2~V6导联T波则应直立。

2.形态

正常的T波是钝圆而有顶端,但又不显得高耸,T波一般不十分对称,正向波,升支长于降支。而负向波,降支长于升支。

3.振幅

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Ⅰ、Ⅱ、V4~V6),T波的振幅不应低于同一导联R波的1/10。在胸导联中,T波可高达1.2~1.5mV。

六、Q-T间期

从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终点的距离,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的时间。Q-T间期的正常范围是0.32~0.44s。Q-T间期的长短与心率的关系密切,心率越快,Q-T间期越短,反之则越长。为避免受心率的影响,常用校正的Q-T间期,即Q-Tc=Q-T/R-R。Q-Tc是R-R间期为1s(心率60次/min)时的Q-T间期,Q-Tc应<0.44s。

七、u波

u波是继T波后0.02~0.04s的一个微小的波,代表心室的后继电位。通常以V2~V4导联较为清楚,方向与T波方向一致。正常人u波的时间约为0.16~0.25s,平均0.2s,振幅在0.20mV以下。u波的改变有重要的临床意义,u波明显增高见于低钾血症、服用奎尼丁等。u波倒置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肌缺血。

由于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其心电图与成人心电图有明显差别,年龄越小,差别越大。

1.心率较成人为快,1岁以下心率为100~140次/min,1~6岁心率为80~120次/min,10岁以后即可保持成人心率水平。

2.P波P波时间较成人短(儿童<0.09s),电压在新生儿时期较成人高,以后较成人低。

3.P-R间期P-R间期较成人为短,7岁以后趋于稳定(0.10~0.17s)。

4.QRS波群婴幼儿的QRS波群以右室占优势,如V1、V3导联呈高R波,V5、V6导联呈深的S波,以后RV1随年龄增长而减低,RV5随年龄增长而增大。Q波较成人为深,多见于Ⅱ、Ⅲ、aVF导联,新生儿期心电轴>+90°。

5.T波变异性较大,新生儿期肢体导联和右胸导联常出现T波低平、倒置。